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乐府《江南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解释各异,众说纷纭。余冠英先生释为“莲叶盛密的样子”。(见《乐府诗选》)许逸民等先生解为“叶浮出水面,挺秀鲜碧的样子”。(见《乐府名篇赏析》)高峰、孙桂清先生注为“指莲叶茂美、饱满劲秀、挺立于水面”。(见《中国古代诗歌精品》)《辞海·语词分册》及《辞海》(89年版缩印本)皆训为“荷叶相  相似文献   

2.
“乡井”一词,按词典释义,“乡井:〈书〉家乡。”(《现代汉语词典》)“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辞海》)成语词典在解释“离乡背井”(或“背井离乡”)时,也都清清楚楚地写道:“井,家  相似文献   

3.
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修订稿)语词分册331页解释“六尺之孤”说:“古指未成年的孤儿。《后汉书·李固传》:‘今委君以六尺之孤。”197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376页照搬此说。 其实,“六尺之孤”不是出自《后汉书》,而是出自《论语·泰伯篇》,原文是:  相似文献   

4.
辞书释义二疑陈鸿儒《辞海·语词分册》1067页“定”字第九个义项云:“通‘颠’。额。《诗·周南·麟之趾》‘麟之定。,”定有额义。《诗》“麟之定”即“麟之额”。为什么定有额这一义训呢?依《辞海》的说法是“定”通“颠”(即定是颠的通假字)的缘故。可是同书...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133页),将初唐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无为在歧路”写成了“岐路”,笔者认为是排版、校对失误。其理由有3点:一、课本注释“岐路”:岔路,是指分手的路口。查《辞海》《语词分册》岐,读音为qí,释义有4条:①古邑名。②同“歧”。③见“岐疑”。④姓。歧,读qí,释义为叉开。如歧路。引申为歧异,不相同。显然,课本的注释“岔路,是指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 2 1课《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一字 ,阅读提示中作“灏”,正文及注释作“颢”,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亦作“颢”。究竟是“灏”还是“颢”?师生无所适从。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6年修订版 )第 5 0 6页“灏”字 :〈书〉(1)义同“浩”。 5 0 5页“浩”字下有“浩气”“浩然”等词条。据此 ,当用“灏”无疑。再查《辞海》语词分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版 ) 10 5 6页“灏”字 :(1)义同“浩”。广大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悠悠乎与灏气俱 ,而莫得其涯……”据此 ,明确…  相似文献   

7.
“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可是,这句话里的“秋毫”,究竟指的是什么东西?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辞海》(修订本)《语词分册》1869页,对“秋毫”的解释是:“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孟子·梁惠王上》里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朱熹注:“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新版《辞海》把“秋毫”这个词解释成“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它所依据的只是朱熹的注,并没有别的依据。而朱熹的注中,说的只是“毛”,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毛,新版《辞海》依据什么把朱熹所说的“毛”解释为“鸟兽毛”呢?似乎没有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愚”诠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字典词书(《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新华字典》等除外)给"愚"字所立的词头义项及诠释大体如下:(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写,商务1985年1月版304页):1.愚昧、愚蠢.《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非,是非:把对的当作错的,把错的当作对的.)2.自称谦词……就这两个义项.第二个义项无疑是对的,但第一个义项是极不全面的,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自称谦词"以外的"愚",词义非止"愚昧"、"愚蠢",这是一般的古代汉语常识问题.那么是否因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小型词书而有所疏漏呢?显然不是,试看《辞海·语词分册》"愚"字条下:  相似文献   

9.
张正晋同志在《古今汉语形同义异词语教学谈》一文中说,“而在古代,‘从事’是官职名称”。接着,还引了《辞源》的解释作证。(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第36页。)其实,“从事”的古义并不只“官职名称”这一讲。查《辞海》语词分册(上)“从”字下的“从事”条,除官名外,尚有二讲: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常常遇到一些字,认识,但不敢读,因为没有掌握正确读音。现代汉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多义字是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本刊开办“有话好好说”栏目,希望通过纠正常用错误读音的方式,使小朋友们避免成为“白字先生”。注:本栏目文章是《主持人、播音员正音必读》一书作者张忠宇针对小学生特点写的。注音释义以1985年国家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华字典》(1998午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海》(2002年版)为依据,大体按音序排列。  相似文献   

11.
(一) 据笔者所知,在我国历来的辞书上,《辞海》1979年版才第一次把实学列为辞条,并且作了这样的解释:切实的学问。如:“真才实学”(《辞海》1970年版中册,第2326页)。对此,《辞海》引了两条例证,其一,朱熹《中庸章句》引子程子曰:“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其二,《儒林外史》第十回:“但这样的人,盗虚名者多,有实学者少。”显然,《辞海》对“实学”一词的解释,是普通的、一般性的,无论“切实的学问”也好,“真才实学”也好,都可以泛指各种门类的知识,各行各业的人物,各式各样的技巧。在这里,“实学”一词,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概念、范畴。又旧有“明清实学”之说,盖指报对空谈性理,注意  相似文献   

12.
《辞海》(1979年版)是我国目前最新的一部大型综合性辞书。它反映了我国辞典编纂学和辞典编纂工作的新水平,比《辞海未定稿》有很大的提高。它以新的条目、新的释文、新的内容、新的文风、新的体例和新的面貌,反映了它的新的质量。《辞海》的问世,走过了崎岖的道路。现在《辞海》的读者和编者一样:“既有无限感触,也有说不尽的喜悦和慰籍。”(罗竹风《<辞海>是怎样修订的?》载《辞书研究》1979年第二期)但在喜悦和慰籍之余,也感到《辞海》中单字和词语部分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见仁见智,蠡测管窥;赏奇析疑,窃比诤友。编者读者,进而教之。  相似文献   

13.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常常遇到一些字,认识,但不敢读,因为没有掌握正确读音。现代汉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多义字是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本刊开办“有话好好说”的栏目,希望通过纠正常用错误读音的方式,使小朋友们避免成为“白字先生”。注本栏目文章是《主持人、播音员正音必读》一书作者张忠宇针对小学生特点写的。注音释义以1985年国家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海》(2002年版)为依据,大体按音序排列。  相似文献   

14.
鲁迅著名回忆散文《藤野先生》(入选在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段,有这样一句:“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发髻”的“髻”,《辞海》(词语分册)释义是“挽束在头顶的头发。”鲁迅在这里已明确写着不是“挽束”而是“解散”,因  相似文献   

15.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其中的“必”字怎么讲?中学语文课本注释为:“[必]果真,如果。”《辞海》(语词分册)“必”字条下也有:“果真,假使。”举的例证,就是上面这句话。我们认为:这样解释是不对的。把“必”解释为“如果、假使”等等,在古书中找不到证  相似文献   

16.
1979年版《辞海》,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重新评价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在语词注音、释义、书论方面也吸收了旧《辞海》(1936年)出版以来的新成果。因而,该书出版以来,大获奖誉。先后印行400余万部然而,古今中外尚无一部完美无缺的大型辞书。许多辞书都是在不断修订中完善起来的,有的修订达几十次。因而,《辞海》编委会设置常设机构,专事增补修订,可见其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可钦可  相似文献   

17.
“辅车相依”这一成语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对这一成语含义的由来,一般字典词书都作过解释。例如: 甘肃师大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1978年版):“辅车相依,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 新版《辞海》虽未列此成语,但在“辅  相似文献   

18.
“捉襟见肘”一词“见”字的读音,《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未见新版),《新华成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均注为“xiàn”;且《汉语成语词典》在解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P133页),将初唐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无为在歧路”写成了“岐路”,笔者认为是排版、校对失误。其理由有三点:一.课本注释“岐路”为岔路,是指分手的路口。查《辞海·语词分册》:岐,读音为qí,释义有4条:①古邑名。②同“歧”。③见“岐疑”。④姓。歧,读qí,释义为叉开,如歧路。引申为歧异,不相同。显然,课本的注释“岔路,是指分手的路口”,是据“歧”字义而得的。二.查由中华书局出版、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P141页)原诗为“无为在歧路”。三.查朱…  相似文献   

20.
“辅车相依”这一成语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这是为大蒙所熟知的。对这一成语含义的由来,一般字典词书都作过解释。例如:甘肃师大中文系所编《汉语成语词典》(1978年版)“辅车相依: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同牙床相互依靠,比喻互相依存。”新版《辞海》虽未列此成语,但在“辅车”一词条下也作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