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统对赋的体认是严格的,他判断一篇作品是否为赋,依据的是作品题目是否称“赋”,这最符合作者原创之意的判定,当然也是狭义的理解。他将骚、颂、七、对问、设论等前人多与赋混用的文体与赋分体独立,各严其域,这有继承前代和同代理论家文体观念的方面,也有他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萧统《文选》所选诗歌的简要分析,阐述了萧统《文选》选诗的情采观、功利观和诗体观。  相似文献   

3.
古人对“音乐”概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萧统对《文选》“音乐”赋的分类采用的是广义的理解,他的这种理解是受《礼记》和《周礼》的影响。萧统的音乐观,从微观上看,他对音乐有微词;从宏观上看,他是很重视音乐的。他积极的音乐观表现在: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注意音乐的娱乐养志作用,好尚“清音”。《文选》为音乐赋立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萧统对乐与礼的关系和功能的认识有关,二是与乐舞繁盛的历史、现实及乐舞赋的大量出现有关,三是受汉晋音乐类赋归类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宫殿赋是指专门以帝王宫殿建筑为描写对象的一类赋作。"宫殿"题材的出现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宫殿赋的两篇选文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富有鲜明特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宫殿赋的设立体现了传统赋学观的新变,其编排次序亦符合萧统用意。  相似文献   

6.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哀伤"一目选赋篇数最多;"哀伤"题材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哀伤"赋选文无论在内容题材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极富特色,具有代表性;不同历史阶段哀伤赋创作的不同特征,既呈现了哀伤赋的发展流变,也凸显了《文选》"哀伤"赋选文的合理性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冯婷 《华章》2007,(4):133-134
从编辑家的角度去看《文选》,萧统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确定"辜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按照选文标准编制分类体来;根据选文标准对入选作品进行精心加工.不论是《文选》本身,还是其中所蕴涵的编辑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萧统在《文选》编纂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中一些相关问题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如:萧统东宫十学士问题,萧统“辞典文艳,既温且雅”的文学主张,《文选》的选文标准。  相似文献   

9.
萧统的《文选序》是反映萧统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本文通过对《文选序》的文本进行研究,指出萧统文学主张中存在的传统与时代新变的矛盾,以及萧统面对这种矛盾的微妙心态和折衷调和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昭明文选>的实际编撰者为谁,是"文选学"研究领域里颇为重要的问题.笔者从南朝梁代时期昭明太子及其身边诸多文人的文学创作,对选入<文选>的前代作品的接受情况入手进行考察,发现昭明太子和刘孝绰二人对选人<文选>作品的接受远远超越于他人,从而为确定昭明太子和刘孝绰为<文选>的实际编撰者,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11.
萧统<文选>中,陆机作品无论是在作品数量还是文体种类上都占据突出地位,本文试从萧统<文选>思想、梁代社会文学审美观以及陆机作品自身特征等方面探索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书才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2):66-68,84
萧该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研究<昭明文选>并且撰有专书的第一位学者.本文首先对其生平著述进行了考证,然后依据残存于日藏唐钞<文选集注>和<汉书>旧注中的萧该<文选>研究的资料,从内容特色和体例形式两方面,论述了其在<文选>研究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赋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然而他的檄移这类应用文 ,人们很少对此作深入研究。本文试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并着重分析司马相如的檄移文特色 ,以帮助大家加深对他的这种文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文艺创作中的历史观讨论是文艺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没有确立历史外在于文艺还是历史内在于文艺的基本立场,使得当前文艺创作中历史观的讨论近乎聋子间的对话.文艺创作中历史观讨论应该以历史内在于文艺为立场,区分不同的历史观在文艺创作中的不同表现,重建讨论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5.
徐铉是五代最后一个,也是宋代第一个论家。他的学观是五代后期宋代初期学实践的集中反映。徐铉论主教化,论诗则强调缘情,尤其注重诗歌的自适功能。这两个方面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6.
:萧红作品的抒情品质,源自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它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自传性色彩和浓郁的寂寞情调。萧红通过情绪结构将文本整合成具有统一抒情品质的有机体。回忆是情绪结构得以生成的内在动因,也是作者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从文化意味审视,萧红的抒情姿态还来源于外在的文化语境的渗透。这表明她对生命中一种根源性的回归和坚守。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萧萧》和《一个女人》两篇小说对叙事时间的安排反映了作者的女性观。顺叙、反复叙事的技巧既反映了作者对女性混沌、愚昧生活状态的否定,又透露出他对女性这种自然、顺从状态的留恋。这是一种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对昭通作家夏天敏十多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说明夏天敏的小说具有深深的"乡村情结"和"好大情结"."乡村情结"作为夏天敏小说创作的主打主题,"好大情结"来源于作家的感恩之心和品牌效应,是"乡村情结"的升华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萧红小说创作视点的深刻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童视点、成年人理性视点、女性情感体验和诉说视点,分析萧红小说深刻的思想意蕴,我们发现:其中,儿童视点的成功运用,凸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虐杀人性的封建文化意识、封建桎梏表现出的极度反感;成年人理性制约的创作视点显示了作者对国民精神痼疾的反思和批判,揭示了呼兰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从女性视点切入妇女题材和形象的表现领域,诉说在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中女性的人格、价值、感觉和生存意义的缺失与生命的萎缩,用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生活体验来印证反封建思想革命的深刻主题,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