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房宫赋》中“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亦不甚惜。”这句话在人教版中没有加注释,不知道是编者觉得太简单还是说法太多不方便加注释。但不管怎样,这样一句有疑义的话,加注释,以便于学生理解是很有必要的。但刘允声等人编的《古诗文译注》“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亦不甚惜”译为:(可是)一旦(国家灭亡)不能享有,(就都被秦人)运到阿房官里去了。(泰国人)把宝鼎看作铁铛,把美玉看作顽石,把金子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珠砾,扔得到处都是,秦国人看着这些东西(被糟蹋),也不是很珍惜。但笔者认为,这还有待商榷,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对再嫁进行了“出格”的反抗,这本是诸家教参的定论,也是语文同仁们的共识。但是,吴良仪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7期)上发表《祥林嫂究竟反抗什么》(以下简称《祥》文)一文,认为“祥林嫂对再嫁不反抗”,至于她再嫁时“出格”地“闹”,“这是对婆家将她‘捆卖’这一做法的反抗,并非反抗‘再嫁’。”吴老师并据此提出,对人教版教参上最能揭示主题、概括人物性格的一句分析,即“为了反对婆家的捆卖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挣扎”一句,要将其中的“再嫁”一词删去。对此,笔者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万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祝愿的话);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呼。  相似文献   

4.
“万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祝愿的话);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呼。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全书“一曰”用语极多,内容庞杂。但其内容大致不外乎释形、释音、释义三个范畴。其中又以释义内容最为复杂,包括说明引申义、假借义、方言词义等。  相似文献   

6.
支教活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指支援边远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但是,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被派往世界各地,有不少人借用"支教"一词来指称汉语教师赴他国教学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文章明确了"支教"一词的不当泛化及其使用范围,并提出规范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对《祝福》中所用的“灵魂”一词有些不解。  相似文献   

8.
<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寤寐"一词,历来被解释为"醒和睡".通过分析"寤"与"寐"的字形及字义间的联系,并结合整篇文意,认为"寤寐"一词在诗中应解释为"梦寐及梦呓"之意.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录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一文,此文属“观止”类,不但是范文,而且是传世美文。文中写苏州园林之构建,强调对画意的突现,逐处都力求体现“图画美”。行文中,“图画”一词凡四见(如“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相似文献   

10.
我对《祝福》中所用的“灵魂”一词有些不解。《祝福》是鲁迅先生于192 4年发表的。小说所展示的背景是在辛亥革命前后。在当时,广大农村中封建制度依然存在。从小说开头的“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鲁镇当时是很贫穷、很落后的。像祥林嫂这样一个女人,在当时是不可能受到教育的,那么,“灵魂”两字她是从哪里知道的呢?如果说是从柳妈的话中得知,无外乎是从“你想,你将来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分给他们”中知道的。那么,祥林嫂在见到“我”时应该问“是不是人死了,还要到阴间去受罪?”(其实,这句话也同样能表达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创办了大量的校办产业,而且许多是有实力和影响的企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有益的补充作用。勤工俭学的教育功能表现在育人、改善办学条件及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这是最根本的。它的经济功能表现在适应社会需要生产经营各种商品,创造经济效益,直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随着勤工俭学的经济功能更加突出,现在出现了用“校办产业”、“校办企业”、“校园经济”等词代替“勤工俭学”一词的倾向。我感到不宜助长这种倾向,要继续提倡使用“勤工俭学”一词。“勤工俭学”一词的内涵在我国有一个提出、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特定内容除  相似文献   

12.
“改土归流”作为土司制度的专用语,是对历史上改土官为流官这一复杂现象的概括,已被人们所接受,而且在今天的使用中已有其固定的内涵,成为一种规范用语。因此,今天的研究者继续使用“改土归流”一词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对物理学的知识进行了应用,并以文字的形式最早出现于《考工记》、《墨经》、《管子·地员》、《吕氏春秋》等文献中。但是,“物理”一词出现最早的是汉初的《淮南鸿烈·览冥训》一书中的“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晋书明帝纪的“帝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一词含义的运用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反映着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四、五十年代马恩对“社会主义”一词双重含义上的使用 19世纪40年代初期,马恩在使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时,都是在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废除国家、废除商品和实行计划生产等含义的基础上使用的,两个概念没有多大区别。马克思早在1842年所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使用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一词,将二者视为同义词。但有时马恩在谈到空想主义者的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没有明确地使用过这一词,他们所用的是“现代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等术语。 这一术语的最早使用者是普列汉诺夫。他在一八九一年纪念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的论文中开始使用,这是在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以后所得出的认识结果。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对这些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并在历史观方面贯彻了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八课,选李煜词《虞美人》一首。课本为其中“朱颜”一词作注云:“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笔者以为,此解实在牵强,有悖词脉词旨。其理由如下:一、查《古代汉语词典》(陈复华主编,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朱颜”一词的解释是:“青春红润的面容。泛指女子的容貌”。“红颜”一词的解释是:“①年轻人红润的颜色。②指青年时代。③喻女子艳丽的容貌。④指美女。”苏轼《纵笔三首》诗之一:“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闲时又来镜里,…  相似文献   

17.
陶潜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文中说到“外人”的语句共有三处:①、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遂与外人间隔。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对以上三句中的“外人”,许多选本都解释为一个意思,指“桃源以外的世人”。这就地理环境的方位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就时间概念来说,它们究竟指的是桃源以外哪个时代的人,我们必须仔细揣摩,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8.
陶潜《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文中说到“外人”的语句共有三处: ①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遂与外人间隔。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以上三句中的“外人”,许多选本都解释为一个意思,指“桃源以外的世人”。这就地理环境的方位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就时间概念来说,它们究竟指的是桃源以外哪个时代的人,我们必须仔细揣摩,加以辨析。 第一句中的“外人”,是特指桃源外的秦时人,因为下文明明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而从秦到东晋太元年间约六百年之久,既然一直与外界隔绝,当然“衣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八课,选李煜词《虞美人》一首。课本为其中“朱颜”一词作注云:“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妇女。”笔者以为,此解实在牵强,有悖词脉词旨。  相似文献   

20.
江苏宋同志来信询问,有的古汉语书中把《桃花源记》中的“外人”释为“外国人”(如杨伯峻《文言文法》、《古汉语虚词》即是)是否恰当。现请石见同志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