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修辞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其修辞性,并且独立于人类的认知系统之外。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之一,语言能反映人们的概念体系,是关于思维、推理模式和概念系统的研究课题。而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产物,隐喻就可能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着眼于隐喻思维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曾庆敏,2004;彭建武,2005;李明,2004).而对概念隐喻在特殊用途英语(SPE)教学中的认知力鲜有论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帮助学生构建隐喻观能对商务英语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隐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括性地回顾隐喻研究的发展过程,试图从现代的隐喻认知观来探讨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隐喻式思维方式以及隐喻的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语言和思维都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不同民族的隐喻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讨论隐喻的认知观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首先陈述了隐喻的认知观,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其次,运用隐喻的认知理论观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解释,描述了多义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最后指出应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和解释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现代隐喻认知观点,通过对英语教学的特点及要求的剖析,探讨隐喻思维在英语教学的词汇、语篇,以及语法各个层面中应用的可行性,以达到用现代隐喻观来指导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修辞学、文学或是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认知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人类普遍的认知系统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在分析概念隐喻认知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系统地阐述了隐喻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6.
从修辞到认知——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隐喻观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研究已从对语言现象客观条件的真值描述转为参照主观对客观的经验以及对人们隐喻概念体系的解释。通过比较分析两种隐喻观的研究目的、方法、范围以及隐喻的内涵、分类、功能和工作机制的差异,探讨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以期掌握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认识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孙红梅 《考试周刊》2007,(22):34-35
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语言教学是当今隐喻研究的七大主题之一。隐喻的认知观和语言的隐喻性使得隐喻研究的各种成果应用于语言教学成为可能。本文在简要阐述隐喻的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从词的理据、一词多义、词义变化、词义的理解等方面讨论了隐喻的认知观对英语词汇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宋雪莹 《考试周刊》2013,(46):18-19
认知隐喻观认为,人的思维是隐喻的,隐喻是人的基本认知手段。本文从认知隐喻观角度考察儿歌中的隐喻。得出的结论是,隐喻在儿歌中大量存在,儿童的思维是隐喻的。因为儿童的泛灵心理,儿歌充满拟人隐喻,又因为幼儿所掌握的词汇量不够,词类单一,所以儿歌中的隐喻多为名词性隐喻和动词性隐喻。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中隐喻观的培养与英语水平的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性的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从整体上讲,人类语言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作为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隐喻观,教会他们用隐喻的思维看问题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至关重要.文章对比考察了传统隐喻观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重点评述了隐喻的本质、定义、两概念及其判别标准.文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教学中的隐喻无所不在,灵活多样.这进一步证明了认知语言学者所提出的"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则"这一全新隐喻观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的隐喻理论中有不太为我们所注意的一面,他认为,隐喻具有十分重要的认知功能,人类赖以思维的范畴、概念,都建筑在隐喻之上;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过是一种比喻、象征的、像煞有介事的(als ob)、诗意的认识。这一认知隐喻观无疑是我国认知隐喻思想的滥觞。德国思想家费英格《虚构哲学》(Philosophie des Als Ob)中的隐喻观对钱钟书认知隐喻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对于文化意象传递中出现的文化缺位的研究却不太多。作者通过对文化意象和文化缺位的分析,结合杨宪益《红楼梦》译本里的实例,阐析了文化缺位状态下文化意象传递的问题。认为对于文化缺位状态下的文化意象的翻译,应以最大限度传递原文文化意象为目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死亡这一抽象概念,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现象,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中概念隐喻为支撑,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对"死亡"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寻找这种隐喻表达下的深层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3.
认知隐喻理论是近年来隐喻研究的重要派别之一,主要从人们日常的认知思维角度研究隐喻性话语。本文围绕隐喻思维与隐喻性话语的关系,从原始人类神话思维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从思维和言语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思维是在隐喻性话语中实现出来的观点;最后,简要论述了作为日常思维实现的隐喻性话语的表达与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思想的直接体现。通过隐喻思维在语言各个层面上的表现模式,深化对语言隐喻性本质和隐喻特点的认识。思维是隐喻性的,语言也是隐喻性的。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隐喻特点对语言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隐喻的本质是一种把抽象范畴概念化的强大的认知工具,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思维的创新特征也有助于英语教育的创新性研究: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交际能力;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言习惯等。通过隐喻的认知研究以及隐喻对英语创新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针对当前英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改善,探索英语创新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认知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认知现象;人类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同时,隐喻又是文化现象,深入探讨英汉隐喻文化认知的关系,有利于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隐喻的现象与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把语言分为非比喻性语言和比喻性语言,认为隐喻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其本质是认知活动,隐喻表达仅仅是深藏在我们隐喻概念体系中的表层语言体现。  相似文献   

18.
修辞学一直把隐喻看作是正规语言的偏离和变异。但是认知语言学者认为:隐喻不仅仅是普通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认知过程,一种思维模式,与文化息息相关。由于受人类共同的"非文化知识"的影响,英汉隐喻都有三种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容器隐喻。同时,由于受制于各自不同的文化,尤其是不同地域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民族传统和习俗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英汉隐喻概念的极大的差异性。外语教学中,可以以隐喻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隐喻的认知定义,即隐喻属于普通语言[非比喻性语言]为基础,综合考察了学龄前儿童隐喻能力发展的特点及研究走向。着重介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儿童隐喻能力即年龄、语境、试验任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探讨死喻的形成机理有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意义,从隐喻到死喻有神经学基础,此过程是认知可及性程度逐渐提高的过程;同时,随着认知可及性程度的提高和隐喻的新奇性逐渐消失,在一定的语境下,隐喻的含义得到强化、固化.这一切都使隐喻理解成为常规操作,隐喻义被赋予常规值,隐喻变成死喻.词汇缺乏是导致活性较低的隐喻词汇化的直接动因,它直接决定着隐喻的“生命历程“,也决定着隐喻的词汇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