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学理念]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特点:“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设计中突出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  相似文献   

2.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便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类,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幅度增加略读课文的篇幅。从阅读目的来看,“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略读”讲求一定的阅读速度,是大略地读,只求粗知大意。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将略读课文视同精读课文一样,精雕细琢者有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完整地提出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程育和原则。1987年的大纲虽然也提及“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但没有具体深入的阐述。义务教育大纲据出:”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阅读教学程序中的第一个‘整体”,是引导学生先概略地把握课文,初步明白该课主要讲什么。这一个”整体“很重要,是深入分析各部分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此,教学第六册《一个降落伞包》,在深入另析8…  相似文献   

4.
一、先读后讲,读中求解。对诗的领会,关键是熟读、多读。熟读,其义自见;多读,可以旁通。所:以诵读是理解诗的基础。二、先粗后细,分层理解。所谓“粗”即诗中浅显易读好懂的表层意思;所谓“细”,指诗中较深刻,较隐蔽,不易理解的部分。先粗后细解古诗,可先整体后部分讲读。先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尔后逐字逐句细细讲解。这样学生容易接受,符合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5.
朱熹说,读书,须是知贯通处。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如何,就要看能否迅速捕捉贯通处,也就是说是否很快地辨别和筛选提示全文内容的重要信息。整体感知课文常见的重要信息有以下两种:  一、课文的标题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信息之一。 许多课文的标题点明了话题范围,如《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时间地点非常明确,读了标题就可知其大意。有的标题直接点明作者的观点,如《热爱生命》。也有比较费解的,如《提醒幸福》的“提醒”是珍惜的意思,“幸福”指的是“心灵的感受”,需要联系全文的内容才能明白作者的特定含意。有的标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阅读的观念着眼于信息的获取与整理,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文的目光,没有立足于整体的思路,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如果掌握了整体各部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协调,那么这些部分的组合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功能,其功能将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新大纲》也明确指出要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些论述都深刻阐明阅读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即使是理解词(句),也要不离篇(段),争取“牵一词而动全文”,而切莫无视文章整体,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去建…  相似文献   

7.
现行小语教学大纲和“注意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纲要提出.阅读教学一般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以下简称“整——分——整”)的方法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讲得很明白:“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这段话点明了  相似文献   

8.
一、通读总览初读课文,要从整体上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印象,达到总览的目的。此步要充分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要默读全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二、细读深思“细读”,即认真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分析阅读,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深思”,即对文中重、难点字句要深入思考(一般可用课文后安排的思考练习题,也可教师另行安排)。如:《小音乐家杨科》一文中“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这段话,说明“他怕,他不敢动”然而却“向门口移动”这种心理和行动前后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前三部分。   教学目的要求:   1.理清课文大致脉络,给课文加小标题。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的爱戴及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默读“导读”,了解本组教材的特点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组课文。请同学们默读“导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以谈本训练组有哪些课文组成,写的是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谈训练重点有…  相似文献   

10.
邢贵才同志在《变序讲读法初探》(见《小学语文教学》一九八五年第十期)一文中写道:“结尾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或结尾点明文章中心的课文,可以用逆推式教学法进行讲读。”“这种逆推式的教学法,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中心,加速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学到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这个中心意思等读写知  相似文献   

11.
教好一篇课文,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但却有衡量的标准和科学规律可寻。能体现整体性,给人完美感,可以算是我们用以评价语文教学的一条标准。所谓“整体”与“完美”,是对教师教学的两个要求。“整体”是就部分而言,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从课文的整体出发,去理解其内容、形式、思想  相似文献   

12.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人物通讯,记叙了崔国政烈士的母亲温桂琴的事迹。它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复杂,人物描写深刻,阅读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 一、本文用序数词标出的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每一部分的层次如何?写了什么?从三个部分的内在联系,说一下全文记叙的顺序和线索。二、文章第三部分说温桂琴“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如何认识这句话的作用?怎样理解“普通”与“伟大“这两个反义词表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课文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普通而伟大的品格的?由此联想学过的课文中类似这样的母亲,还有哪几个?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最可贵的共同之点是什么?应受到怎样的思想教育? 三举例说明本文人物描写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袁辉 《小学生》2011,(6):9-9
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提纲挈领”而“粗知文章大意”即可,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略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实现师生之间的“各如其分”,实现学生的“自得”。这就告诉我们,略读课文的教学,在策略上,教师必须关注一个“略”字。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通过粗读能感知课文大概内容;通过细读能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研读能理解文章思路和中心。因此,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多层结构体系,必然要有一个与之相辅的目标训练体系。一、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概内容,既是阅读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又是理解书面语言的必要前提。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个能力,这里面有个方法问题。因为文章中语言文字所负载的信息,对于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非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生在粗读课文时,要学…  相似文献   

15.
侯桂英 《湖南教育》2002,(10):50-50
教师在教学时,可先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或中心意思,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接着,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以便他们体会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全文。如《詹天佑》一文的首句便是中心句,即“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教学此文时,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中心句,然后紧扣中心句提出问题: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这样,从整体入手,通过提问,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的部分内容。接着,就是对部分的条分缕析,理解各部分的层次。最后,又…  相似文献   

16.
《丰碑》一课的末尾以“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 ,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 ,逐步展开 ,把读贯穿阅读分析的始末 ,引导学生领悟教法 ,运用学法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一、预习导评 ,感知课文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按先整体预习再部分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预习提示”及“思考·练习”的题目 ,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如 :1分段 ,写段意 ;2说说“丰碑”的意思 ,理解“丰碑”在课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 ;3画出全文中心句 …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中受到启发。2.通过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继续进行分析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3.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4.练习复述课文。教学直点:理解更赢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他的分析为什么是正确的。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能通顺地读课文。2默读课文。要求: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等词语。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用箭射大雁?(更…  相似文献   

18.
谢治平 《四川教育》2008,(10):34-35
所谓“点面结合”,就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对课文特点、对课文重点内容、对课文中心思想等整体方面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整体认知,初步理解全文教学伊始,教师就应通过让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的概括认识程度,使他们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性认识。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其有联系有全局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而且学生有了对课文的整体性认识。这...  相似文献   

20.
正确地编写段意,能使我们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编写段意有这样几种方法: 寻章摘句法课文《小英雄雨来》共分六部分,运用寻章摘句法,在每部分里依次抽出“望着妈妈笑”,“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