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谚语被称作是语言中的食盐,是语言中化内涵非常丰富的语项,英谚与汉谚各自体现着自己鲜明的化色彩,由于化的巨大差异,意义重合的谚语是极少数的,用汉语简单地对译英谚往往导致意义的亏损和歪曲。  相似文献   

2.
谚语被称作是语言中的食盐,是语言中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语项,英谚与汉谚各自体现着自己鲜明的文化色彩,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意义重合的谚语是极少数的,用汉语简单地对译英谚往往导致意义的亏损和歪曲。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和修辞上的差异,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英语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若搬到译文中去,就会影响译文中的简洁与通顺。因此,为了避免重复,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习惯,在翻译过程中有除赘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又反映其民族的文化特征。了解和掌握尽量多的英语谚语无疑对学习英语语言文化大有裨益。该文着重探讨了英谚汉译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因此在习语的使用,特别是在运用比喻形象上各有特点;但同时语言具有共性,两种语言在习语方面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共性与差异,对语言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习语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译文的整体质量,因而在翻译中,既要保持其特色,又要将其真实含义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东西方的种种文化差异而造成了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时的词汇空缺现象(包括语词空缺和词义空缺),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是不但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来进行处理,使译文自然、贴切而传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不同文化背景带给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引致的障碍,论述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及相通性;汉式思维对于英语学习所带来的障碍并非无法逾越,关键在于语言学习要与文化学习同步进行,并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两种语言的相通之处,以利于消解英语学习与文法上的障碍与冲突。  相似文献   

8.
田惠 《快乐阅读》2011,(13):128-128
要想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遵守三条原则:①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就是不"走样"。②达。译文要语意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③雅。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9.
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的重点逐渐由语言本身转向语言外部,也就是说,不仅要求译文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做到"信",还要求译文做到"达"和"雅"。因此,需要清楚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同时比较英汉文化意象的不同,分析英汉文化意象不同的归因,进而讨论英汉文化意象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将汉语译为英语时,要想获得理性的译文,就必须了解这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该文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以及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四个方面探讨英汉语言思维差异,以及对汉语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邓苡希 《海外英语》2014,(19):164-165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将汉语译为英语时,要想获得理性的译文,就必须了解这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该文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以及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四个方面探讨英汉语言思维差异,以及对汉语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差异很大。在表意方面二者各有千秋,但汉语的形美占有优势。翻译时善用四字结构可以扬长避短,给译文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人民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一个国家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它言简意賅,形象鲜明,音韵和谐,富于修辞色采。因此准确而生动地翻译一国的谚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下面,就英谚汉译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体会。首先,要准确理解英谚的含义。翻译中如能找到在意义与形象上和英谚完全对等的中谚,当然再好不过,不  相似文献   

14.
英谚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是英国文学艺术宝库的瑰丽明珠。英谚的特点是句式精短,语言精炼,音调和谐,哲理深刻,富于形象和比喻,充满浓都的民族色彩。学习和研究英谚有助于启迪思想,开拓视野,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英国人民的人生哲理,同时还可以学到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外宣英译实践中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是所谓的"中式英语"译文,可接受性低,使外宣效果大打折扣。论文结合南京外宣图书英译实例,探讨外宣英译中句子、篇章层面上的语言表达策略,提出外宣英译在语言表达上如何贴近目的语读者的一些做法。为提高语言表达中译文读者的接受性,译者应熟谙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表达上采取努力贴近目的语的策略,使译文在句、篇章等语言层次都做到贴近目的语。译文只有在语言表达上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才能使译文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伟 《零陵学院学报》2014,(3):182-183,186
当前的外宣英译实践中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是所谓的“中式英语”译文,可接受性低,使外宣效果大打折扣。论文结合南京外宣图书英译实例,探讨外宣英译中句子、篇章层面上的语言表达策略,提出外宣英译在语言表达上如何贴近目的语读者的一些做法。为提高语言表达中译文读者的接受性,译者应熟谙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表达上采取努力贴近目的语的策略,使译文在句、篇章等语言层次都做到贴近目的语。译文只有在语言表达上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才能使译文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英译汉中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界长期以来存在着异化与归化的争论,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要把文学翻译中语言和文化的翻译区别对待,语言内容是相对于文化因素的来说的,翻译语言内容时应尽量采用归化的方法,使译文顺畅自然,而文化因素时应尽量采用异化的方法,把原语文化译介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过程涉及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汉语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是成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既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涉及到两种文化背景。在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解阶段,译者要充分激活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同时也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图式。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表达阶段,译者要做到激活译文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还要帮助译文读者构建新的图式,以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古汉诗《静夜思》四种英文译文的赏析,探讨了古汉诗与英文格律诗各自的形、音、意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在英译古汉诗时既尽量反映出原诗的特点又力求符合英诗的规律,做到译文形美、音美、意美。  相似文献   

20.
英谚具有精炼而意味深长,以其很小的语言的躯体承载着很重的语言的重量的优点。本文认为,选择好的英谚授予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发挥它的精湛明快,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