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炉中煤》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本文从强烈的感情色彩、新颖的构思、奇特的艺术形象、富于象征性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方面,分析了《炉中煤》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蔡文娟 《海南教育》2014,(12):60-60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它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而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它由于主题单纯,语言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而被幼儿所喜爱,是幼儿园教学中很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幼儿园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诗歌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小。从幼儿方面来说,诗歌活动所呈现的内容,是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表现。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诗歌中鲜活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色彩、动人的情趣、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都是通过语言诠释出来的。所以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音乐是两种既有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符号形式。其中,诗歌作为语言精华的代表与音乐的实体——乐曲,从美学角度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与乐曲韵律节奏的分析,体现出韵律节奏美是语言符号与音乐符号之间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刘启英 《考试周刊》2011,(66):10-1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语言往往精炼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因此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针对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要求.作者结合几个例子,试从诗歌语言鉴赏的考查形式和解题技巧等方面加以阐述,以突破鉴赏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诗歌形式简洁、语言精炼、节奏韵律强,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们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本文着重分析了英语诗歌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陶冶性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Paul Fussell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华兹华斯的诗论对《伦敦,1802》从韵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诗歌韵律与诗歌主题语言之间的关系,内容与形式完美有机的统一,解读诗人对韵律、语言和主题恰到好处的把握、运用和处理。力图展现华兹华斯诗歌创作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诗人个性追求的新视角、新技巧。  相似文献   

8.
汤棣华 《海外英语》2014,(21):208-209,22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构思巧妙、清新活泼、飘逸轻灵、节奏明快,追求一种属于诗歌的纯美境界。徐志摩诗歌的语言艺术形式,有其多方面的独特形态。本文主要从徐志摩诗歌语言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入手,论述其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韵律音乐之美与结构、色彩视觉之美的高度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灵动奇异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歌:去,抓住一颗陨星》一直被认为是邓恩最受欢迎的诗歌之一,其韵律的运用巧妙而独特。该文从约翰·邓恩的诗歌入手,结合英语诗歌中的韵律知识,探讨了邓恩的《歌》中的韵律音乐性。  相似文献   

11.
新批评理论核心之一是文本细读法,在文学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诗歌分析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利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分析方法,以约翰·潘安的诗歌为文本,从语言张力、情感张力、意象悖论、情感悖论四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其诗歌语言韵律优美,情感丰富,意象对立,极大彰显了其语言及视觉的冲击力,再次佐证了新批评这一理论对诗歌学习和创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向海 《华章》2011,(4):51-51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  相似文献   

13.
沃尔特.惠特曼将从意大利歌剧等诸多方面获得的灵感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诗风。他用长短不一的诗句,嵌于句中的自然韵律,让诗歌语言的魅力全力呈现。他没有将自己局限在传统诗歌韵律的规则之中,而是动用自己的全部想象与感知能力,使英语语言的乐感呈现于初读诗作之时、回味之际。他将诗歌的音韵与诗意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了深化诗歌主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总体说来,诗歌韵律的建构对意象的展现起到重要的烘托修饰作用。韵律以其独特的听觉效果来辅助意象视觉效果的呈现,对突出意象特征、丰富意象内涵具有关键意义。由于汉语与英语不同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中英诗歌在处理韵律与意象关系上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中英诗歌在这方面的异同点所进行的细致比较和深入分析,将有利于激发读者透过诗歌韵律与意象的表层内容从更深层次去挖掘潜藏于意象之中的深远蕴含和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15.
弗洛斯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著有十多部诗集,很多诗歌都深受诗歌爱好者的青睐,以他的《摘罢苹果》为例,简单地从韵律、语言、意象等方面分析其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6.
英美诗歌中韵律节奏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吸引读者的艺术.诗人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发共鸣,并使他们从中得以教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美诗歌的节奏性和韵律性及其所采用的方法,探讨诗歌创作的形式、格律的使用,对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弗洛斯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著有十多部诗集,很多诗歌都深受诗歌爱好者的青睐,以他的《摘罢苹果》为例,简单地从韵律、语言、意象等方面分析其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李贺的身世遭遇、性格特点以及精神世界,从其诗歌作品的色彩、体制、想象、意境和语言等方面,对其诗歌艺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喻康  罗江雯 《海外英语》2011,(15):209-210
诗歌创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分析诗歌结构、语言、韵律等,往往重点都是其能指意义,而非创作过程或诗歌其本身。该文旨在提出全新的诗学观,从无意识角度分析诗歌创作过程及其本身,从而更好的分析、理解诗人及诗歌。  相似文献   

20.
有的同志提出格律是诗人强加给诗歌的,这一观点对青年特别是青年诗人影响颇大,使他们认为诗人按格律写诗就像带着脚镣手铐跳舞,应抛弃格律,写诗要用自然的语言节奏。笔者认为是这对诗歌的否定,对诗歌的发展极为不利。诗歌评论家从一种语言内部轻重音节和韵律之间的关系的语音分析中得出了上述结论。他们认为韵律和正常的单词的轻重音所用时间的量大致相同,两者基本是平行的,韵律实际上就是模仿语言的重音、语调和结构,和我们所讲的格律有根本的区别;韵律和语言相比,前者更能限制后者,例如/The/house/rough/verse/should/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