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语堂说过:"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尽管这一概括不无夸张的成分,但必须承认,中国古代的休闲思想可谓博大精深。我国古代休闲是一种内在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其休闲消费具有精致奢侈、闲逸浪漫、娱乐益智等特点,这在诗、词、画、园林、建筑、音乐、器物设计等诸多艺术领域以及贵族阶层、文人士大夫阶层、平民阶层的实际生活中可以追寻到古人对于休闲的体认、心态、思想和实践,形式多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休闲的不同境界,也折射出华夏文化的休闲消费追求之路和休闲审美历程。这种追求值得关注,这一历程值得梳理,其间所彰显出的对于休闲情趣、休闲体验和休闲意境更是促进了休闲消费的发展,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因此,每个时代的设计作品,必然要反映那个时代的流行习尚和审美思潮,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2.
读书随想     
<正>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了解西方思想,热爱中国文化,自称是"西洋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许多知名作家,譬如于丹、罗兰等都在文章中称赞这位大师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能够博得这么多文人学者的尊崇呢?在我看来,是因为他对事物的本质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我是通过阅读于丹老师的文章而知道林语堂先生的。在现在的青少年中,于丹老师的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这是因为她的那  相似文献   

3.
读书随想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了解西方思想,热爱中国文化,自称是"西洋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许多知名作家,譬如于丹、罗兰等都在文章中称赞这位大师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能够博得这么多文人学者的尊崇呢?在我看来,是因为他对事物的本质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正>苏东坡是一代文豪、书法家、画家,是美食家、佛教徒,是一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可苏东坡却有着众多的当代"粉丝",而且还都是著名的"粉丝"。林语堂是苏东坡的头号"粉丝"。他于1948年以英文书写的《苏东坡传》,成为当时西方唯一介绍苏东坡的书。林语堂不只是从一位学者的角度,同时也是从"人"的本身着眼:苏东坡是个出色的文人、生活家,一个非常丰富且精彩的人。纵使有人认为林语堂的  相似文献   

5.
<正>读过《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之后,许多中国人会觉得,我们与一百多年前的国人竟然如此相似!为什么经历了物质生活上如此巨大的改变之后,我们还是这个样子?汪曾祺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在生活里毫不感到困惑、没有一点怀疑主义的人,不是现代人,只是活在现代的古人。中国的古人是很多的。"明恩溥笔下的中国人,大多还是古人,还是生活在类似中世纪的暗黑长夜里的中国人。因此,在审视他时当注  相似文献   

6.
由林语堂先生所作的《中国人》一书,深刻洞见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及原因,说明传统女性的地位自有其历史背景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先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游走是一种阅读,在读一部厚重的大书。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认识和感受。鲁迅先生说的眼睛,也是指心灵的体悟,他把生活当作活书。近日读游记《林语堂,阳明山上的生活家》,这是作家马犇去台湾时,拜访林语堂故居写下的作品。游是行走,记下观看的所有事情,当它们组合成词的时候,发生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人,现代著名学者,著作等身,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林先生认为"生活的目的是真正的享受生活",他从不把写作当作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中国教育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伟大的丰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教育理论的宝库。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将"近情"和"中庸"取作自己的一种人文选择。他认为近情精神是文化的最高理想,而近情的人是最高形式的有教养的人。他指出孔子就是近情者,因为他尊重人性,且以人情之常为学、立论和行教,后来程朱宋儒以理学解孔子,才使他的面目发生了变化。但更加深刻和独特之处还在于,林语堂相信传统的中庸之道是最典型的近情主义。事实上,中庸的本义是对极端的否定;是无所坚执,保持思维的弹性和活性,使思想和言行始终不失其"正"。林语堂痛惜这种伟大传统文化智慧的莫名失落。  相似文献   

11.
从默片时代开始,中国人形象就以“他者”的身份开始出现在美国电影中,在“我”的注视下,作为“他者”的中国人大多呈现为负面形象。在《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元素,作为美国影片“我”眼中的“他者”,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误读依然存在。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这个他者更多地表达了“我”对社会及周围关系的一种渴望。  相似文献   

12.
如果搞一次"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票选,有一个人绝对会榜上有名,他就是苏轼。如果让你说出十首中国古典诗词,你一定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名家,有一本书——《苏东坡传》,写的就是苏轼传奇的一生,这本书为我们全面呈现了具有文人和政治家双重身份的苏轼形象。《苏东坡传》是林语堂用英文写就的苏轼传记。林语堂曾经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的《语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倡导写作"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以后,林语堂在美国用英文写就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红牡丹》《风声鹤唳》等著作,《京华烟云》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大陆上映后有比较大的反响,林语堂也由此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人。现代著名学者,著作等身,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林先生认为“生活的目的是真正的享受生活”.他从不把写作当作生活的全部.家庭生活因为他的机智和幽默而显得异常温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同样是一个智者。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教师》2006,(12):55-57
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生于1895年的林语堂大3岁。赛珍珠的父母是传教士;而林语堂父亲也是传教士,母亲是基督教信徒。只是赛氏父母是到中国传教的美国人,而林语堂父亲则是在中国传教的中国人。赛珍珠自小随父母来到中国,之后在中国生活长迭30多年,而林语堂自青年到老年在美国也生活了30多年。赛珍珠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大地》为代表的大量小说,并因此获得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林语堂也是以中国题材创作了以《京华烟云》为代表的一批小说,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赛珍珠热爱着中国及中国的文化,并称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而林语堂也是如此,他陶醉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并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最后叶落归根,回到祖国的怀抱。赛珍珠1975年逝世,享年83岁,而林语堂1976年逝世,享年81岁。这里似乎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可比性,从中亦可见出二人的某些具有神秘色彩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我看了那么多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想写读后感的,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了。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全才。他生于一个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先生有着"新文化运动之父,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美誉。在近代中国人物中,生前死后一直被广大精英阶层心悦而诚服者,恐怕只有蔡先生一人。蔡先生能够享此殊荣,更多的得益于他"器局大,识见远"的领袖风范和"随遇皆然,始终一贯"的伟大人格。《蔡元培与近代中国》一书在展现蔡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之时,也时刻在告诉我们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专家肖川教授在他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中曾写道:"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生命的最高境界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是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一颗充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是个出名的"英语通"。他一生共出版英文著作36种,中文作品集3种。他还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和英语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学习英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度诺贝尔奖各个奖项得主均已闪亮登场,这回又基本没有咱中国人什么事儿.说"基本没有",是因为获奖者当中没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与中国人"沾亲带故"的倒是有一位,这便是中国著名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籍华裔科学家、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的钱永健先生.  相似文献   

20.
舒华荣 《考试周刊》2016,(11):168+155
<正>"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这是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在《纪念陶行知博士》中对陶行知先生的评价。宋庆龄更说陶行知先生是"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虽然主要生活在民国,但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宝贵的指导借鉴意义。他的"教育救国"在当时虽然没有实现,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在当下的中国是不易之真理。在陶行知先生的众多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