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4岁时,她初试银幕,一举成为全法国的青春玉女偶像;18岁时,她举债百万,不惜代价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自由;进入好莱坞,她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法国本色;身为国际巨星,她却更喜欢简单的生活……在完美的电影人生中,苏菲.玛索总是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育学辨析》一书(下文简称《辨析》)是怎么来的,时间跨度有多长?对于一位著作颇丰、跨度较大的学者而言,弄清《辨析》成书的原委始末,或可帮助我们走进(近)陈桂生的精神世界。《辨析》果真只有“辨析”这一条“明线”吗?是否尚有其他“暗线”?陈桂生教育学辨析的旨趣究竟何在?以下略谈笔者阅读《辨析》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2001年法国电影凯撒奖颁奖典礼上,雅克·贝汉凭借《迁徙的鸟》获得了最佳新锐导演奖。其时,他已是个满头银发、年届花甲的老头儿。雅克·贝汉1941年7月生于法国,6岁就开始在银幕上露面,是一名优秀的演员,25岁即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然而他并不想仅仅做一个演员,他开始尝试担任制片,参与了多部影片的制作,同样成绩斐然。1989年他出演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影片《天堂电影院》,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相似文献   

4.
谢顿 《英语沙龙》2013,(9):56-57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与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及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该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也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后来中途曾因为战争和政治问题,几度停办,到今年为至,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70华诞。  相似文献   

5.
由怪才导演蒂姆·波顿(Tim Burton)执导的奇幻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由全明星阵容主演,影片结合了真人表演和表演捕捉动画技术,同时还是一部数字3D电影,观众只要戴上特制的眼镜,就可以和爱丽丝一道身临其境地漫游仙境。影片上映前夕,它的幕后制作特辑曾被曝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片中的"双胞胎"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苏紫 《当代学生》2011,(9):42-45
眼下最火的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哈佛出了19个诺贝尔奖得主,15个普利策奖得主,2个未来的奥运选手,还有1个电影明星!"那唯一的电影明星是谁?——娜塔莉·波特曼。出生于耶路撒冷,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系,喜欢读书胜过演戏;热爱小动物,从8岁开始吃素,不穿任何天然皮革制品;会说英语、希伯莱语、法语、日语、德语五种语言……她真的是一个好莱坞明星吗?是的,从12岁惊艳世界,到29岁荣获奥斯卡影后,她的明星之路璀璨辉煌。  相似文献   

7.
活到八十岁的好处是你可以有许多人去爱。——让·雷诺1948年7月30日,胡安·莫雷诺出生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一个西班牙家庭,后来,他把名字改成了让·雷诺。在摩洛哥,雷诺有着美好的童年。那时,为  相似文献   

8.
曾真 《文教资料》2014,(8):63-64
文章以影片《澳大利亚》中土著混血儿纳拉的生活经历和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为线索,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澳洲土著混血儿即“被偷走的一代”遭受歧视和被边缘化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土著混血儿唯有通过自我抗争。回归自身的土著文化之根,才能真正获得身份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幼儿舞蹈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场景"理论应用于幼儿舞蹈教育研究,提取其理论中的"身份、言语、界域"三个相关概念对当今幼儿舞蹈教育的师资、教学方式以及活动场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结构性因素与过程性因素为评判标准明确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谢琳·伍德蕾婴儿肥的圆脸及其时不时爆出的"雷人"事迹,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茱莉亚·罗伯茨——那时的茱莉亚大大咧咧,有着乡村女孩的朴实和随性,还曾因在电影首映礼上被拍到没有刮腋毛的照片而被"传唱千里",此事至今仍然是好莱坞"雷人"榜单上的不衰话题。每一个刚刚踏入好莱坞的新星都要经历一段被"同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一把血淋淋的剪刀,剪掉了新星们丰满的面颊、多余  相似文献   

11.
教学模式有一般模式与学科模式之别,其建构、运用与推广应充分考虑学科特性,然而当下实践中出现了典型的"背离学科"倾向,促使教学模式的实践改革失却本真、误入迷途,流弊甚远。究其原因,在于管理本位的制度驱使、教育功利的心态作怪以及学科教学的研究薄弱等。基于此,从校长、教师和组织三个方面提出教学模式走出"去学科化"误区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棵渺小的树,生活在森林里……2011年10月9日10时,伴着悠扬的音乐,一群学生正深情朗诵一封信——《假如我是一棵树》,讲述森林在面临环境破坏后的遭遇和哀伤。这封信的作者是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的学生王飒,在2011年暑假揭晓的万国邮政联盟第40届青少年国际书信写作大赛中,凭借  相似文献   

13.
校长与书记是学校管理的两只"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实现了校长与书记的完美组合,学校的管理格局才会科学,学校发展才会拥有无穷的力量。当然,学校在校长与书记的"黄金搭档"下,就能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齐抓共管。这样,学校发展也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过不了的桥、闯不过的滩。校长与书记默契搭配,会给学校带来安定发展的稳定局面,会给老师的创新创造和谐向上的好形势。所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于2月17日正式开始"空中课堂"在线教学。面对疫情防控时期的线上教学,西丽学校全体教师没有一丝懈怠,数学组教师更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勇于创新实践,设计了一种"人机共教"的新教学模式--"AI数学课"。此课程引入了高木智能学习系统,不仅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教学场景、教学方式实现了创新升级,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个性化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型体育赛事多元媒介协同传播的现实,文章以东京奥运会中国故事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与观察研究方法,阐述运动场域社会团结感的跨媒介叙事建构路径、内在逻辑与未来想象。研究发现:由“元故事”向“故事世界”演进的跨媒介搭建过程中,存在着主流媒介“自上而下”与社交平台“自下而上”两条协同并进的情感建构路径。文化、技术和用户共同构筑了东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情感共鸣的内在逻辑。“爱国主义”和“英雄”故事原型奠定了情感唤醒的内生逻辑;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机制为情感扩散提供了技术逻辑;通过辨识他者的情感表达,用户于互动中锚定群体身份、形成情感社群。面向未来,主流媒体可从丰富情感连接触点、开辟情感互动新场景和树立情感互动规范三个方面发挥跨媒介叙事建构性功能,打造规范性表达、互动和评价的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吴愈晓  张帆 《教育研究》2020,41(7):123-142
学校是青少年重要的社会化场所,探讨学校中的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当前激烈的教育竞争为背景,考察同辈群体对学生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的双重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同辈群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同辈群体有"近朱者赤"效应,在排名越高的学校就读,或同班同学的学业表现越好,本人的学习成绩越好;另一方面,同辈群体还有"比较压力"效应,同辈的能力越强,本人感知的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第二,同辈群体学业表现的异质性越高,个体的学习成绩越好,但异质性程度对心理健康并没有显著的影响。那么,教育管理实践中按能力分班的政策或举措,以及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激烈争夺,尽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但有可能是以他们的心理健康作为代价。因此,弱化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分化,减缓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强学校的学生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受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新行政法的影响,英、美、德、法、日五国高等教育法治发展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功能主义趋向,"治理实效"成为法治衡量的重要标准,主要表现在:高校法律性质与目标的法人化、市场化与职业化;政府与高校间关系的平等化、契约化与绩效制;高校内部治理的行政化、外部化与合作化。但是,五国法治传统与整体法秩序构成对功能主义的体系性控制,使得高校师生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总体平衡并获得实质性保障,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权益、学生参与治理权益与学习成功权等方面。我国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法治化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构建"治理的法",突出教育法律规范与制度的效能;另一方面,应坚持"法的治理",从体系思维与权利本位出发,为高校师生权益提供体系化的法秩序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背景下,融合信息技术创设必要的活动场景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如针对“展开与折叠”一课,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技术辅助、技术诊断等信息融合手段进行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欧·亨利本着“美是完美无缺的自然,圆形是它的主要属性”这一基本原则,在创作中追求完美和圆满。在选择作品题材时,他追寻着“自然界的事物”的圆润和朴真,以此来抗拒冷酷无情的现实;人物塑造则以纯真的、合乎人性的观点为纲,挖掘人物的闪光品质;结构营建呈现出完美无缺的环形状态。他用自己“心智的果实”浇灌作品,形成了完整的创作体系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差生问题是我国当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界特别是普教界的问题。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正视差生问题,解决差生问题。新时期以来,差生教育一直是学校教改的老大难问题,虽然有不少优秀班主任多方面探索并总结了教育差生的经验,但总体上看,差生的数量没有减少,收效不够显著。究其原因,除了教育力度、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的因素外,也有一个理念上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