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董阳 《今日教育》2012,(10):60-61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基于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提出公民素养教育的理念,并且以这一理念为核心系统地打造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法国公民教育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国是公民教育起步比较早的国家。法国学校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教育机构合作和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学生传授诸如平等、民主、权利和义务之类的“共和国价值观”,旨在培养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合格公民。法国公民教育在凸显民族意识、重视社会整合,多种途径综合施教以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础工程。"公民"概念的界定和在比较视野中追踪公民教育历史,可为研究公民教育的近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探明应然路径,即教育观念从"百姓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向,教育目的 (尤其是义务教育)向培养"公民"转向,道德教育向培养"公民素养"转向,实践课程改革向融合型课程形态转向,最终为民主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民教育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话题,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宗旨的公民教育在中国开展终将成为必然。公民教育的目标不是局限于理解和获得知识,而是侧重于对人的价值、信念、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学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实践途径.社会公民教育则是学校公民教育的继续。  相似文献   

5.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培养适应民主社会的公民,一直是现代学校教育关心的焦点问题。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培养儿童的民主意识提供一个民主的生活环境。但学校民主生活在民主制度和民主权利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学校民主生活的质量,进而妨碍儿童公民意识的形成。这表明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着对民主制度或民主生活的曲解。学校民主生活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学会过民主的生活,进而形成民主的意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民主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学校应当建设成为微社会组织,以适应公民教育的需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学校公民教育应立足于学校微社会建设,坚持"儿童权利优先",加强成年人"前喻文化"引领以及学校公民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下的公民教育与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为其提供充分的环境支持。培育和构建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理性民主的公民社会、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对于成功地开展公民教育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强公民教育需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因素对公民教育的正面影响 ,努力营造公民教育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实现。因此,要通过隐性教育方法、渗透教育方法和人性化教育的方法,把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家庭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目前我国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构建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家庭关系,切实改进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重建班级公共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养成公共精神。具体途径是:更新教育目标,培养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转变教师角色,使其成为创建民主班级的先行者;完善班级生活,营造体现现代社会民主精神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密切相连。学校理当是培养公民的场所,也就是具有爱、社群意识和民主特征的共同体。学校应是爱的家园,关爱学生并被学生理解和接纳,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有能力关爱他人、充满爱和可爱的人,具备创造民主正义世界的内在动力;学校应是一个道德的、关心每一个人需要的和分享其传统的社群,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公民美德;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尽可能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学生协商与对话,积极参与改善学校和周边社区环境,才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民主的经验与能力,成长为民主社会的未来主体。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包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自由、民主、平等为基础,培养主体性公民的教育活动,它的倡导和开展可以培养人的主体性,健全人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王健敏 《中国德育》2007,(12):27-29
和谐校园是人际和谐、管理民主、富有爱心和正义感的学校。和谐校园中的学生将体验到健康、正义、友爱、民主的校园生活,并最终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公民。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公民教育需要提升学生的公民教养水准,培育其公民意识,培养其公民政治素养,提升其公民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13.
部分的国民(包含大学生在内)欠缺多元、民主、开放社会的基本素养,如尊重他人、包容异见、基本人权、族群平等、异文化理解、保障弱势群体等。可以通过通识教育培育学生的"多元公民素质"以应对新世纪的种种挑战。以多元公民素质作为核心任务的大学通识教育,其内涵应包括多元的公民认知、多元的公民态度与多元的公民参与能力三个部分,才能符合民主社会多元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公民教育是培养健全公民意识、引导正确公民行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新时期,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淡化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公民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公民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合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理性精神的公民,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学校传统德育中的公民教育较为匮乏的缺陷日益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语文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从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写作、文学与生态等几个角度切入,切实提高大学生自主平等、积极参与的公民意识,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通过公民教育目标整合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文学教育,这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大学德育提出的新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储朝晖 《中国德育》2010,(12):73-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合格公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需要明确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公民教育就是教人明了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个国家有哪些责任。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有义务的人必然拥有权利;如果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也无法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的基础课程,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内容包含:一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民道德规范;二是培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三是培养公民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理性认同;四是培养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基础课的这些内容,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目标,以培养合格社会成员为根本宗旨。因此,在基础课课程教学中应突出公民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杜威思想体系中,民主生活方式是民主的真正内核,民主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理想形态。学校公民教育是维护和建设民主社会的重要手段,而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学校成为民主生活共同体,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理智地参与社会的能力和习惯。主动作业的引入,使学校教学富于社会精神;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学生的规则意识发展。我国公民教育应重视杜威思想,基于学习方式变革、学校管理民主化两大路径,将学校改造成为民主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常规的教育内容。学校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而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合格公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公民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爱国、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等基本素养的合格公民。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加强青少年公民教育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