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秦巴山区和渭北高原,为我省林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决定我国经济战略向中西部转移,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成立,给陕西林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遏。充分发挥林业院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为我省的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入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是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3.
木材工业是林业体系的支柱产业,木材工业的发展现状决定着整个林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就21世纪我国木材工业的认识、综合利用、研究和发展思路及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保护环境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由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而正是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的采取迫在眉睫,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营造林,这种方式不仅能扩大森林的覆盖率,而且还能促进林业的不断发展。所以,林业工程中的营造林的质量就对林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其不仅决定着生态环境的恢复状态,而且也决定着林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在林业工程的营造林的质量方面引起重视。本文就是在对林业工程的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细致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由产业、事业混合经营向分类经营变化。公益林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效能为主体功能。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对天然林进行有效的保护,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全面贯彻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强化管理,把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和管理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要想推进林业发展的进程,更进一步的确定发展林业的思路,就得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模式,就一定要推进生态的建设,以求林业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本文就我国目前林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遵循科学发展观所实施的要求,深入落实关于中央林业的决定精神,增进林业的法制建设,适时动用高新技术,全面的实行以生态建设为主要的发展林业的战略决策,描述了现代发展林业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秦巴山区和渭北高原,为我省林业的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决定我国经济战略向中西部转移,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成立,给陕西林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林业院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为我省的林业建设服务,是社会赋予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学校改革办学体制,增强  相似文献   

9.
榆阳区特殊的地域决定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特殊性,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失到强颈启动“三年植绿“行动,榆阳城市绿地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榆阳林业人也不仅仅停留在技术推广层面上,现已成长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改革的践行者,为装点“绿色榆阳”正书写新的一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森林资源逐渐减少,森林资源做为林业资源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环境的状态和能否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现如今,我国的林业环境每况愈下,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保护林业资源是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林业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林业保护的具体方法,希望对林业资源管理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作为新世纪指导林业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的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大兴安岭作为国家的重点天然林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在近40年的开发建设历史,特别是改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现在国家实施很多林业工程项目。其中防沙治沙是摆在我们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由于防沙治沙造林,立地条件差,采取常规造林模式很难保证成活率,科学应用容器育苗造林效果可观,有必要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4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伊春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拉开了中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从此我国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为适应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需要,为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林业企业能够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以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我们必须尽早地培养适应新形式的高级林业会计人才。在新形势下的林业对高职林业会计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阐明了高职林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了以应用型林业会计人才为核心的高职林业会计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如今林区经济的发展不仅面临着资源危困,同时也面临着资金危困、人才危困。如何摆脱困境获得发展是关系到林区人未来前途命运的大事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中指出:“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均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傅一敏  刘金龙  赵佳程 《资源科学》2018,40(6):1106-1118
由于学科发展旅程的断裂和重视程度不够,中国林业政策研究面临理论缺失的困境。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的研究方法,梳理了国内外林业政策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林业政策研究滞后的原因,并归纳林业政策研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际林业政策分析的常用理论框架并探讨了各理论模型间的关系及应用状况。研究表明:林业政策研究具有潜在复杂性、注重跨学科思考和问题导向性三种重要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中国林业政策分析必须建立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的研究体系;国际林业政策研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分析框架,国内林业政策学界的研究内容亟待从深受政府决策影响的政策评论与绩效评价转向关注林业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等政策过程的理论分析。根据中国林业政策研究的发展阶段和国情,指出可将分析中国林业政策变迁过程和紧跟国际研究前沿作为追赶西方学界的重要切入点,并强调应警惕西方理论检验中国实践时出现模型失真,同时要加强本土化的林业政策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祁慧博  龙飞 《资源科学》2018,40(9):1822-1830
研究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对于引导企业科学选择减排路径与有效发挥林业碳汇抵消企业碳排放的作用而言至关重要。以控排企业为对象,将其对林业碳汇抵消碳排放机制的认知与响应统一纳入贝叶斯网络,从而揭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机理,并从林业碳汇减排量、抵消比例、价格决定、风险承担等多个维度进行仿真。研究表明:林业碳汇需求是控排企业自身及环境因素复杂作用的动态过程;尽管在森林增汇与减排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认知与认可,但面对当前充裕的碳配额及不明确的林业碳汇市场预期,控排企业期望林业碳汇占CCER的比例及购买林业碳汇的意愿并不高,且倾向于林业碳汇的价格由政府主导,而风险由交易双方共担。因此,激发林业碳汇需求须在掌握控排企业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碳交易制度创新,推进排放配额管理及林业碳汇融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同时稳定企业购买林业碳汇的收益预期。  相似文献   

17.
谈林业产业化和林区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农业和工业是目前我国大力培植的产业,也是在大力投入之后可以带来大量经济收入的有培植价值的产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但是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与挑战,初步探讨了林业产业化和林区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4,19(8):46-46
《决定》指出:林学会是党领导下的公益性社会学术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是推动林业科技进步与学术发展的主渠道,是开展林业科普与公众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促进国内外民间科技交流的窗口,是林业科技工作者之家,其社会功能是“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加重,我国的林业管理部门加大了林业工程建设的步伐,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下,林业工程无论在管理体制的完善方面,还是相关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由于林业工程的涉及范围广,工程实施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客观地决定了相关信息化技术使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筒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义,探讨了江西省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及意义,分析了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在科技协同创新中的问题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