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传授知识、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的培养两者不能割裂。如何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呢?笔者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这种观点,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从事教学的人们所接受。但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何,怎样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所谓传授知识,表现为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总结出来的一套现成理论。所谓培养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本领,从数学的要求来说,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中师教育学课程是研究我国小学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一门课程。通过教育学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小学教育实际的能力。因此,教育学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科目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教育学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出现学生卷面合格而实际教育技能差的现象。教育学成了学生不愿学的教条课,学生认为不学教育学照样当教师。因此,教育学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认识教育学的功用,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教育规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地承担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魅力在自身     
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就必须在发挥教材的思想教育性即德育功能上下功夫。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比作了一些探索,具体论述如下: 一、从实际出发和“社会引入”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思想政治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定义和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理性知识,对这些知识要达到“理解”和认同,甚至更进一步内化成信念,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及提高其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提高素质看得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素质是指人的生理上原来的特点,或事物本质的性质,或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这里所说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指通过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和才能。能力区别于教育学范畴的阅读、书写、…  相似文献   

6.
樊振旺 《河东学刊》1999,17(6):56-57
水利工程制图课不仅仅是一门专业技能课,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团结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大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丰硕成果,是经过学者的加工、改造,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在学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认知的第一次飞跃,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现第二次飞跃。人类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人的能力取决于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取决于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已进入"素养为本"的教育时代。中学化学教育要有效落实"素养为本"教育,需要从认识和实践等方面对其进行重构。在认识上,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认识世界"为核心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上,要从以"传授式教学"为主向以"做中学与教"为主转变,实现真探究;在评价上,要从以"测查知识掌握情况"为主向以"测查解决真问题的能力"为主转变,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学化学教育应遵循自然科学的特质。自然科学是人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自然世界的超经验认识,即在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对事物的普遍性、规律性、必然性、本质性的理性认识。科学世界和自然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科学世界是人通过科学的观察、实验、思维等方式创造的。带领学生"认识世界",重构中学化学教育,既要发挥观察、实验的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维和深度思维,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发挥学科史的教育功能,由于学科史包含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方法、思想、精神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姜锐 《考试》2009,(11)
强化德育功能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学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显性的德育课程。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思想政治课所传授的德育知识和有关的社会科学知识,是人类知识的组成部分。传播这些知识的过程,是从一个侧面启迪学生思路,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德育过程。思想政治课内容体现了对学生比较系统的德育知识的教育,其直接的功能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是内在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的。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呢?一、课堂教学是思想…  相似文献   

12.
何锋 《考试周刊》2009,(48):207-208
德育是各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物教育中的德育,要深入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由内而外的动力。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培养其认识自然、认识生物能力的同时.要以德育来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展开的。研究德育,要认真探讨它的过程,揭示其规律。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认识能力的过程。它主要是解决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问题。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包括政治观点、道德品质和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成效是教育者多方面的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若只教书不育人,不仅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自己在教育上也难于取得最佳效果。"物理教学也应该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但是脱离教学实际而过多地讲述德育要求,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评价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一个人出生后,需要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和继承下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实现的。而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塑造人。的思想和品德,使之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即教书育人。所以德育贯穿于学校的所有工作之中,而且占据着学校工作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这里以物理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教学如何做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进行思想品德、综合素质教育的工作。 一、结合教材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的蓝本是教材,教材是德育和智育内容的结合,教师要的意识地利用这种结合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物理教材对于完成德育任务同样有着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重视科学态  相似文献   

17.
王玲飞 《辅导员》2013,(6):41-42
体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目.是一门将身体素质锻炼和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训练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但体育毕竟是体育.不能上成品德课,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本身的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力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因"材"施"德"(一)室内课中渗透德育。室内课时,我们要教给学生很多体育知识.也会讲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比如,在认识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时,我告诉学生:现在世界上参与最广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要从"德才兼备"的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要"德"字当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委教育、法制教育."作为肩负教书育人之重任的政治学科教师,要对德育教学有高度认识,积极将文化知识传授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政治课教学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他教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德育不仅给学生传授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产主义人生理想和道德以及国家形势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它有着最高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等来强化道德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高校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要积极探索其特殊的教育规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道德选择能力利价值判断能力为目标来全面开展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王玲飞 《辅导员》2013,(4):41-42
<正>体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目.是一门将身体素质锻炼和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训练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但体育毕竟是体育.不能上成品德课,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本身的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力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因"材"施"德"(一)室内课中渗透德育。室内课时,我们要教给学生很多体育知识.也会讲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比如,在认识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时,我告诉学生:现在世界上参与最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