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记者》2009,(23):36-38
主持人: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公开道歉,得到了公众和国际舆论的好评,在政治生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有关官员道歉新闻见诸报端频率的不断增加,“道歉”似乎有“时尚”化的倾向。媒体该怎样报道政府的道歉?记者该怎样认识政府的道歉?请看嘉宾观点。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时期以来,政府官员因为工作不力或失职而公开向公众道歉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突发灾难、特大事故,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通过媒体神态凝重地向公众公开道歉,成为官场生态中一大热点。前不久,因对“在火车上吃了一份价格达15元的白菜”表示不满,昌平市民姜海程写信将此事反映给了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为了这件事,部长公开道歉,列车餐车长还被停职。  相似文献   

3.
政府官员在媒介中的形象呈现,不仅关系到政府形象塑造和现代行政机制的有效运行,也关系到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媒介对政府官员"雷人雷语"报道的定量分析,意在反思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塑造与媒介素养的修得问题,也为媒介度量自身道德评判优位意识以及话语权的适当使用提供点滴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公共官员Publicofiicial,我主张译为"公共官员",以突出其由选民授权来处理公共事务的公共性质。"政府公职人员"或"政府官员"尚不能显示这个词的政治含义。英国近代的诽谤法也适用于美洲殖民地,最著名的案例是曾格案,虽然曾格在汉密尔顿的帮助下胜诉,但是该案除了有限地引入真实性作为诽谤辩护理由之外,对美国的司法没有太大的影响。美国独立后反而在1798年制定了《煽动法》,对政府官员进行保护。此后,美国法院实际上更多地保护政府官员的名誉,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64年。1964年的"纽约时报公司诉沙利文案"(1964)  相似文献   

5.
在自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发展举步维艰.《人说山西好风光》以"电视+官员+工作"的创新模式,借用官员和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整合了多种社会力量,塑造了自身的影响力,探寻出电视在新媒体时代生存的另一种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电视新闻和娱乐两大功能定位,发掘电视在社会动员链条上的作用,同时使得电视从传播政府声音、 监督政府行为拓展到推介政府理念,在电视与受众关系上,则利用场景塑造受众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8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法国、瑞士、德国的60所大学的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150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会聚清华大学,围绕"软实力与政府传播"这一主题开展国际研讨和学术交流,这也是"政府新闻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应用学科以来举办的第三次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来源 我作为新闻单位的"外人",时常发现媒体对非本地的负面事件报道很有兴趣,也发现媒体有些时候是敢于刊发批评性稿件的,但是,前提是针对非本地的政府或者官员.  相似文献   

8.
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现状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在重庆、天津、太原等城市所作的"政府官员媒介素养调查"获得的数据,对当前政府官员的媒介认知和使用进行初步描述,重点关注其在媒介与政府工作和突发事件媒体应对方面的态度和行为,并对提高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的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掀开各种报刊杂志,我们经常看见一个使用率很高的词,那就是“官员”。“官员”的使用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如“政府官员声明”、“行政官员说”、“外交官员说”、“高级官员指出”、“教育部官员透露”、“某重要官员出访”……唉,简直无处不在,甚是扎人的眼。互联网上则更多,简单一搜索就有1000多万条。然而大家应该知道,官员是封建社会旧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等级和阶层的一种划分与界定,古代常有“官场”、“清官”、“九品官”、“父母官”、“升官发财”的说法,在人们心中这些官要么是“青天大老爷”,要么是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的坏…  相似文献   

10.
2017年2月,"广西政府官员宴请吃穿山甲"的微博话题引起网民热议,引发舆论热点.本文通过对"吃穿山甲"事件中的舆情分析,认为政府在舆情应对上应顺应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直面舆论关切、建立良性官民话语关系、重视情绪传播对舆论形成的影响力,从而为有效牵引舆情走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培 《青年记者》2007,(1):52-53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时值2006年,"感动中国"已经评选了四届,一共有41名个人和3个团体获此殊荣.在颁奖晚会上,无论是台上的主持人还是台下的观众,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一次又一次为候选人留下了眼泪."感动中国"何以让中国感动?是否是典型的力量又一次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从"纸包子事件"试看"新闻民工"的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于今年7月曝出的"纸包子事件",可以说是近年来新闻界的奇耻大辱,以致于转载此新闻的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直播北京》节目、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全球资讯榜》等栏目也跟着"吃药",事后纷纷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13.
周泽: "警察抓记者",已经逾越了公众能够接受的底线 赵金:"朱文娜事件"可谓是2008年记者维权第一案,引起的社会关注也是空前的.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事件的进程.1月1日,<法人>杂志刊发了朱文娜采写的<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报道了西丰县商人赵俊萍遭遇的官司,该报道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1月4日,西丰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对朱文娜立案调查,并进京拘传.1月4日下午得知遭拘传信息,朱文娜到友人家暂避.7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记者报道辽宁西丰官员负面新闻遭警方拘传>.7日下午朱文娜向中国记协提交相关材料,中国记协维权处表示要高度关注此事.8日朱文娜回单位上班.8日下午西丰县公安局召开会议决定,对朱文娜撤销立案、撤销拘传.9日中午时任<法人>杂志总编辑王丰斌代表杂志社就朱文娜事件发表声明.9日下午3时西丰县委县政府指派相关负责人赴北京,向法制日报社表示道歉.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一些电视新闻报道经常让人感觉有一种"端着"的味道.何谓"端着"?乃端着架子也.这里所说的"端着"倒并不是说某位官员端着架子,而是我们的新闻在报道中帮官员端着架子.  相似文献   

15.
在2009年10月26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之后,上海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就"钓鱼式执法事件"指出,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0月20日公布的调查结论与事实不符,误导了公众和舆论.为此,浦东新区政府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16.
官员直播带货现象的出现是地方政府利用"互联网+"思维服务于民生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落在实处的具体表现。透视官员直播带货现象的发展逻辑,既有利于优化地方政府网络化执政水平,又为"数字助农"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因此,分析官员带货现象的催因,并对官员直播带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风险"进行剖析,利于"立体化"审视"互联网+政务"的流变形式,为未来网络政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浙江慈溪市区最繁华的青少年宫路与三北大街交汇处,赫然矗立着一幢庞大的建筑,这就是当地有名的政府“形象工程”——东方娱乐城。这座耗资六千五百多万元的娱乐城,依靠政府的金字招牌大肆非法集资和向银行举债,结果债台高筑,目前资不抵债数百万元,八十多名老百姓的血汗钱有去无回,上访不断。 内部人和厚厚的档案卷宗揭露:形象工程得以上马、圈钱,政府官员的不恰当参与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5,(24):12-12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6月27日在电视上公开道歉,她承认自己在去年5月竞选审票期间曾致电选举委员会官员,但否认此举意图影响选举结果。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发布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展开融合,开放性与互动性成为今日媒介环境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以来,传统媒体与政府的"权威发布"被重新定义,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屡屡成为网民的话题和关注点。随着媒介使用的主动性增强、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不仅局限于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更存在对其进行消解和重构的可能,融媒体时代的政府官员形象建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乐朋 《新闻记者》2003,(12):41-41
民主制度下的公民享有思想和言论自由。这种公民权利的外化与载体,就表现为充分的新闻自由,即大众媒体依法可以向公民报道一切,并可对政府及其官员进行公开的批评和监督。英国18世纪的哲学家休谟,把新闻自由称作人民的“特权”。公民掌握了这个“特权”,他们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才有保障,才能避免和预防任何个人或政府的专权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