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猜个诗谜,好不好?在中国,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里多的是“杏花春雨,烟波画船”,诗人赞美那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什么地方?(生答:江南。)是啊,江南的明山秀水不仅滋养了美丽的江南女子,也孕育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小诗《错误》。点评:用猜谜的方式,设置悬念,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且引入古典诗词,拓展课文空间。好的导入,如同写作,“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倾心,不能忘也”。二、诵读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听完后,告诉我…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一、开讲激趣,整体感知。1.开讲: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哪里人吗?(四川)四川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不仅有世界上最大的石佛乐山大佛,还有秀丽险峻的峨眉山;那里不仅有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草堂,还有名传千古的都江堰;那里不仅有道教圣地青城山,还有现代高科技象征的卫星城西昌。同学们,你们愿意到我家乡去做客吗?那好,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到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的九寨沟去领略一下五彩池的神奇与美丽。2.以你最喜欢的方式将全文读一遍,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与神奇)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写五…  相似文献   

3.
喇虎虎 《下一代》2012,(1):70-71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江边。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主席,领导我们得解放……”这支歌,我5岁时就会唱了。那时,我不只一次地问妈妈:“湘潭在什么地方,我可以去吗?”妈妈告诉我:“湘潭呀,在离我们很远的江南,那里是毛主席的故乡,等你长大了。当然可以去了。”  相似文献   

4.
唐朝诗人贾岛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果我们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会怎么样呢?我在松树卡问童子:“你师傅哪里去了?”童子回答说:“采药去了。”“到哪儿采药去了?”“就在这山里。”“山里哪个地方呢?”“深山到处都是白云,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首词,是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和注释,  相似文献   

6.
端午粽飘香     
上个月去了一趟湖北宜昌,那里的朋友非常自豪地介绍:“我们这里有‘三人’。…‘哪‘三人’?”“一是诗人屈原.二是美人王昭君,三是神人神农氏。”为了让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记住这“三人”.神农架旅游区还在大门口竖起三个高大的花岗岩石柱雕像。  相似文献   

7.
[教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4自然段。教学目标:1.理解“半路、一刻、以为”等词语,读懂并能说清龟兔赛跑的经过与结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懂得骄傲会失败,努力能成功的道理。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人,口头填空把句子补充完整:乌龟和兔子,看谁二、学习2—4自然段豆.生轻读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明白结果。2.师出示句子,引导读懂:“他慢慢地跑到大树下,没想到乌龟早在那里了。”①这句话里的“他”指谁?“那里”指什么地方?“慢”的反义词是什么?②这句话告诉我们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而成的让人产生联想的艺术境界。意境型问答题是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最常见的题型。该题型的提问的一般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先生的一篇成名作品,现选入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笔者为教材编者给课文作注解时,却不够严谨。 一、时代误注 课本中“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江南     
江南,一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风流人物。“惟楚有才”是我们江南人的骄傲。江南,又是一个美丽而又温柔的水乡。白居易有诗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求:1读懂每一句诗,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妙、神奇的景象。2.联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所见”、“孤”。“簇”等词语。4背诵、默写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妙。神奇的景象。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复合片、小黑板、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所见》(板书”所见”),哪些同学还记得这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教师同时打出没影文字片《所见…  相似文献   

12.
提起无锡,人们大都会像《雷雨》中的周朴源那样脱口而出:无锡是个好地方! 无锡的的确确是个好地方。“二泉潺潺,运河流沿,湖光山色,如梦似幻,美丽的新江南,无锡是个好地方……”  相似文献   

13.
心灵深处有一个情结,一个曳着我全部思绪的江南情结。江南,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字眼,一个勾魂的地方。那里的山有峻秀的仪态,那里的水柔柔的,泛起圈圈涟漪。大自然对江南情有独钟,把人间最美丽的杰作赋予了江南。梦中的江南是一幅溢彩的画卷,是一阕隽永的词,一曲从琴弦幽幽流淌出来的音乐。不知道自己究竟梦见了江南几回,不知道为何有那个维系心灵与江南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氧吧     
“五·一”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都想去游山玩水。爸爸说:“我们到桂林去看山。”我说:“去三峡看水。”妈妈说:“我们何必舍近求远呢?我们资兴东江湖旅游区最近开辟了一个新景点——龙景生态公园,那里有山有水,美丽极了!”我忙问:“妈妈,什么是生态公园?”妈妈说:“就是说公园里的景观是天然形成的,是自然景观。我看,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神奇的生态环境吧。”听了妈妈的介绍,我们一致同意去龙景生态公园。 清晨,我们乘车来到东江湖畔,龙景生态公园就座落在那里。传说中龙景有十八瀑、十八潭。一路上我们果真看到了许…  相似文献   

15.
《感遇》是诗人内省的独白。借着江南甜美的柑橘,张九龄写出了自己的自信、失望与心悟,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江南的丹橘,在经过冬天冰雪严霜的侵袭后,依然保持着它那一片青绿,成为皑皑白雪中罕见的一抹绿,这是何等的特立独行。于是诗人自问:“岂伊地气暖”?是不是由于江南地暖的缘故?当然不是,而是“自有岁寒心”!“自有岁寒心”这一句充分显现了丹橘坚韧的性格,历霜雪而弥坚的高尚情操。这是一颗岁寒而不凋的心呵!“自有岁寒心”这五个字正是一副自我肯定、充满自信的神情,表现出威武不屈、挺拔峥嵘的英雄气概。在满怀…  相似文献   

16.
桑玲 《教师博览》2005,(11):46-47
四年级的语课上.我们学习课《加了一句话》。课的大意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在街边乞讨.她前面的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结果没有一个人给她钱。一位诗人经过那里.在木牌上给她加了一句话.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晚上,诗人再次经过那里.看见许多人都停下来:给了这位老妇人很多钱……  相似文献   

17.
《荷在水中站了》是一首抒情浓郁的散文诗。诗歌写得情趣盎然,文采飞扬。全诗共分三层。第一层,介绍背景,引出抒情主体,展示荷的美丽。诗开篇扣题,交代荷生长的背景:“清清浅浅的五月之水”,“坦坦荡荡的村庄之塘”。它们养育荷,给了荷生长的养分,成长的沃土,表演的舞台,让它绽放美丽,让它一展风采。然后,诗人用两个设问句,一石数鸟,既深情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从舞姿和歌声两方面展示荷的风采,灵动而芳醇,“荷的舞蹈是那样优美”,“荷的歌声是那样动听”。读到此,你能不为之动情?你能不由衷赞美?第二层,诗人深入…  相似文献   

18.
《忆江南》这首词是作者晚年居住洛阳时写的。题下原有作者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原词三首,课本选的第一首。全词通过对江南美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一开篇,作者就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江南真好啊!作者一片深情,冲口而出,浓烈似酒。为了强调并证实这一点,词紧接着写道:“风景旧曾谙。”“谙”,即熟悉。这意思是说:“那里的风景我过去就很熟悉。”这里的“旧”,就是指作者过去在杭州,苏州任刺史的那段时间。如今,时地迁移,而作者对那里的风景仍然萦萦于怀,并大  相似文献   

19.
一、词语导入 1.听写词语,指名板书: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拖鞋绾裤风景 2.集体订正。 师:看最后一个词语“风景”,你觉得前面的几个词描绘的是风景吗? 生:不是。 师:一提到风景,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雄伟的高山,清澈的小河,美丽的花朵。 生:我会想到美丽的大草原。 师: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用眼睛就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相似文献   

20.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成为古代学的奇葩,也是语教学的名篇。然而就其主题思想的研究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朱东润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中对《江南》的解题:“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现在许多人还承袭着这种观点,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化学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