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近日,一张有关食物的汉字趣图在微博上热传。图中包括27个汉字,每个字的一部分结构被相应食物的象形图所代替。据说这是中国某饭店给老外准备的菜单,有了新一代的象形文字,外国友人点菜不用愁了。一位外籍语言教师认出了其中的大部分汉字,他认为对于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这是一张很有趣的图。"但是,如果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辨认起来有难度,他们可能会误以为真正的汉字就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本质就是学习文化。不同的文化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观念和交际习惯,而不同的语言所体现的文化特色也不同,因此学生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必然要面对外国文化的介入。由于所处的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有着天然的差异,所以学习过程当中就会面对困惑。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学习并吸收外来文化需要老师用正确的方法加以指导。通过学习语言材料加深对外国文化的掌握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英语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2006,(12)
如今,中国在国际社会已经享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逐渐被世界认知,中国文化的持久魅力会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国外学习中文的热潮也方兴未艾。在马来西亚,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有很多,学习中文的需求也很大。除了一些在中国投资的人士想学习汉语;一些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小孩学习汉语;为将来做一些知识储备。我有位美国籍的马来西亚朋友叫TOM,他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是李小龙。他是为了做生意才到中国来的,他刚来时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而现在和别人用中文交流根本没有问题了。据了解,他在马来西亚有许多朋友对中国都很感兴趣,他们经常通过上网或电子邮件了解他  相似文献   

4.
曾颖 《教师博览》2010,(10):21-21
一位外国朋友,中文学得倍儿棒,甚至能用重庆方言和人交流,也算是大半个中国通了,但他有时仍会提出些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中才有的问题,让你既觉得好笑,又忍不住陷入深思。  相似文献   

5.
"国学热"的出现,体现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重新认识.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继承传统文化显然是必要的.我们应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学习,改变目前偏重于文学教学的特点.这也适用于我们学习现代文 化与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母语国家的人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新的语言,这是普遍二外习得所处的外语教学环境,这就使得有效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对于英语学习者和对母语为其他语言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沟通是二语习得的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文化三角"在语言课程中也演绎着重要的地位,《语言与儿童——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打开了语言习得的魔力,是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对外国语言学习给出了独特的见解,这与他在牛津大学学习与教授希腊文、修辞学等课程密切相关。时至今日,他对语言学习中的几个关键点,如:记忆、阅读、语法、心态的看法依旧值得仔细研读与借鉴。洛克认为国语——英语的不可忽视性以及英语学习的方法,从某些角度能给我国的英语教学带来一些思考,同时对我国孩子目前忽略中文学习现象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晚清社会,李提摩太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外国传教士,他译书、写作、传教、结交中国权贵,对中国政局影响之大,是晚清时期任何其他传教士都不能相比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刊的中文报纸,也是外国传教士所办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本文通过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文章,力图全面分析他的思想,并对这个人物进行公允地评价。  相似文献   

9.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交流的桥梁。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能够帮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近年来,儿童通过看外国电影来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由此可见,关于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对于儿童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电影,学习外国文化来说是有极大帮助的。以《心灵奇旅》为例,以接受美学为框架,分析电影的字幕翻译,结合相应翻译策略,为动画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许国申 《语文新圃》2009,(12):34-36
《中国教师报》(07.6.20)“中国教育新闻榜”下有一则新闻:《金庸:要学中国的中文,不要学外国中文》。该文中说:他(金庸)对近年来中国兴起的“国学热”表示赞赏。他表示,要学中国的中文,不要学外国中文。现在的很多中文写作,用的都是从外国新文学中翻译过来的欧化的句子,比如倒装句、被动句,这都不是中国的中文,他个人不赞成这种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1.
写作指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专题是"学习抒情".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作为"家国情怀"主题的载体.这四篇文章是《黄河颂》 《老山界》 《土地的誓言》和 《木兰诗》.我们深知,这份情感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这份情感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正>"相约过就有了默契,我已爱上这里。"俄罗斯留学生可心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天大地大都是朋友》的文章,在结尾,她还用上了改编自《北京欢迎你》的句子。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习、工作。而跟随父母来到中国的孩子们,也开始了在中国的学习与成长。同学们一定会好奇,在不同的环境里,外国孩子们是怎么学习的?他们怎么融入中国圈呢?让我们在重庆市耀中国际学校中,打探在华国际学生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3.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热身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丹 《教育》2007,(35)
思想力"原点"语言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习汉语对于许多外国学生除了解中国文化外,主要就是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听说技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前有位中文名字叫曹诗弟的丹麦人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教育研究重要吗?》,只不过刊发这篇文章的杂志《中国教育:研究与评价》即使在教育学界也有点小众,也可能是因为曹诗弟的建议仅仅局限在要采用"从下而上"的研究范式,所以他的文章未能引起足够的反响。不过,我很欣赏他的提问方式:能仅凭人多、量大、面广就说一件事很重要吗?同样的问题我也想抛给职业教育的研究者们:能仅凭现实的成就就说中国的职业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貌合神离的"假朋友",由于其内涵意义的差别,会给译者带来许多困惑。钱钟书的著作《围城》,以其幽默的语言、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修辞而赢得了读者的倾心。但由中国译者茅国权教授和外国译者珍妮.凯利合译的英译本却引起了不少争议,但译本中还是有许多佳译、妙译的。通过对《围城》英译本的案例分析,旨在探索辨别"真假朋友",更好地理解原文和译文,以及探究怎样避免文化翻译中的"假朋友"。  相似文献   

16.
正一半德国血统、一半美国血统,从小在英国长大;学习了七门语言,选择中文作为大学专业——牛津男孩Louis坚信自己的未来在中国。他说:"不扎根中国,就对不起我学的中文专业。"他是Louis von Guionneau,中文名"小鹿",年龄不大、信念不小。看完"西方"看"东方",促进文化沟通成了他的使命,也促成了这个21岁大男孩的第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叫做"看东西"的网站。喜欢中文的原因2013年9月3日,Louis发布了第一条新浪微博,分享他学习汉语走火入魔的窘事儿。"刚上完中文课,家里的电话响了。我接了,  相似文献   

17.
《信客》出自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是该作品集的代表作之一。《文化苦旅》一书是余秋雨在访遍了世界各地风光景色、文化古迹后所作,正如他在旧版的序言中所说,这本书是站在历史的足迹上进行的思索,因此《信客》这篇文章渗透着沉淀千年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这是余秋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现代关注,更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的关注。本文以"信"字为切入点,解读《信客》一文所蕴含的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引起了人们较多的讨论,有同志认为: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没有提出“民主”的内容,而“大众的”并不能代表“民主的”;在学习外国文化的问题上,从“时”、“空”来说都比较狭小;对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历史作用估价不足,等等。本文运用最近出版的史料,如《毛泽东年谱》等,不局限于《新民主主义论》一篇文章,而结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陆离 《八小时以外》2014,(11):24-25
“饥饿”的扎克伯格 2014年10月22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舜德楼。当Facebook(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用中文说出“大家好”的时候,台下的师生对这个外国友人来中国常常会表演的桥段报以了礼貌的掌声。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半个多小时的对话,扎克伯格居然一直在用中文和大家交流。虽然他的发音还有些“糟糕”,但是丰富的词汇量证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中文。他学习中文的目的是想和妻子那不会说英语的奶奶能够交流,顺便挑战一下自己。据扎克伯格自己说,他的中文水准只是在听力上略逊于妻子,当年正是他自己用中文向妻子的奶奶报告了他们要结婚的消息。“当时,我每天都会空出一个小时来学习中文。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我一直都觉得学习新语言是一件很挑战的事情,所以我希望用一门难学的语言挑战自己。学习中文虽然常常让我感到挫败,但是我从中收获颇丰。语言和其他问题不同,除了反复练习之外别无良方。学习中文还促使我访问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并得以结识很多有趣的新朋友。”在回忆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时,扎克伯格表示自己从中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20.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一级目标描述中就明确提出"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的要求,并在二级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分级标准中,分别都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小学英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中外文化的异同,从而引导孩子们去体验外国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 如:在教授SB 3 Module 9 Unit2《Happy Halloween!》一课时,我就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本单元重要学习目标在于了解关于西方万圣节的文化,感受万圣节的气氛,其次才是单词以及常用句子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