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06,(4):119-121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音乐理论专,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两千年来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的发展,至于它的作则一直存有争议。郭沫若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公孙尼子,成书时间亦在战国。另有学详细考证了历代关于《乐记》作的献,得出作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及其门人的结论,这一说法已基本被学术界所接受。《乐记》原有二十三篇、二十四篇两种版本,现仅存十一篇,这十一篇分别是《乐书》篇、《乐象》篇、《乐言》篇、《乐化》篇、《乐施》篇、《乐论》篇、《乐理》篇、《乐情》篇、《宾牟贾》篇、《师乙》篇、《魏侯》篇,《乐记》体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包容其它各派思想,谈到音乐的本源、音乐的特点、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社会价值、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余篇仅留篇目,由篇名看,涉及乐器演奏、音乐创造、音律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本源与产生过程有详细的阐述,其音乐本源论——“物感说”具有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比西方的“模仿说”前进了一步.《乐记》是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者,它以“气”论述了音乐的审美特征,论述了音乐与人的气质个性、道德情操的关系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乐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以“德音”教化民众,并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3.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4.
关于《乐记》的作者 ,本文不赞成公孙尼子著或是河间献王著的简单提法 ,而认为它是历战国以至西汉后期成于众手的一部集体著作 ;并进一步推测现存《乐记》中的《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师乙篇》,和刘向校书时提到另外 1 2篇中的《季札篇》、《窦公篇》等以人名为题目的篇章 ,可能是原本《乐记》的遗存。关于《乐记》的内容 ,认为它除继承先秦音乐理论遗产外 ,在对音乐的本质和歌唱家艺术个性的认识方面 ,具有突破性进展 ;而书中以阴阳五行和等级意识论音乐 ,则是汉代人羼入的思想糟粕。  相似文献   

5.
《性自命出》为郭店竹简中一篇颇为重要的先秦儒家佚籍,篇中有论及音乐之源起、音乐之功能、音乐之宗旨等方面的内容,虽语焉不详,却与《乐记》表现出既相同也相异的音乐美学观念。《乐记》为孔门乐教传承的经典,浸润着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音乐观。  相似文献   

6.
《乐记》是我国现存可见的最早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著作。《乐记》认为音乐是客观印象的主观反映,是情感的流露;与社会密切相关,具有教化社会的功能,是社会教化的工具。《乐记》概括总结了“乐与政通”理论,提倡“礼”与“乐”相结合,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以我们现当代的美学审视,《乐记》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现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这两本书无疑具有经典意义的。儒家音乐美学由孔子发端。他极为重视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政治伦理功能,提出了“事君”、“事父”和“尽善尽美”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奠定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后经公孙尼(公元前五世纪)作《乐记》、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儒家的音乐美学基  相似文献   

8.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是"礼乐"思想,"乐"从根本上来说要为"礼"服务,突出表现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在"礼乐相生,乐政相和"以及儒家"中和"之美的基础上,《乐记》多层次论述了音乐的基本审美评价标准——"和",其对"中和"、"平和"、"和合"之美的追求渗透于全篇之中。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与《乐记》均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灵枢》二部分,它全面地阐述了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经典著作,包括《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言篇》、《乐情篇》等11篇,它根据我国先秦时包括歌、舞在内的音乐艺术,详尽地论述了音乐的来源,音乐的创作,音乐的美感认识,音乐与政治、社会生活的关系,在我国音乐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书中均有大量文字论述古代音乐治疗实践,对于促进古代音乐治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儒教与道教音乐思想的异同,对比了《淮南子》、《乐记》两部儒道著作中所主张的音乐观点,分析了儒教与道教在音乐的作用、音乐技巧、音乐欣赏所持的对立观点,以及二者在音乐的表现、音乐的属性方面观点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吕氏春秋》、《乐记》对音乐的研究和探索,指出对音乐社会功用的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常常是从美学的角度被解读的。其实“美”在先秦时还十分模糊,《乐记》通过“美”的表象向世人展现的是涉及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更广更深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而所有这些,在“和”这个概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蔡莉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51-152
嵇康是中国古代音乐关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史上,除《乐记》外,一篇思想自成体系的音乐美学专著,在当今中国音乐美学研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店楚简与《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其何时成书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近年湖北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楚简,为确定《乐记》的成书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保存完好的《缁衣》证实了沈约所说"《乐记》取《公孙尼子》"的可靠性,而《性自命出》对人性和音乐的论述也表明《乐记》的成书时间不晚于战国中期。因此,应当是荀子的《乐论》继承了《乐记》,而不是相反。在郭店楚简与《乐记》互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美学偏重情志教化的人性论根源进行探究,并在中国古代美学的整体结构中,对"乐教"之美作出新的阐述。《乐记》形成年代的确定和提前,对于加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对于更新古代美学传统并推进现代美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溪山琴况》为明末吴派民间琴师徐上瀛所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琴乐表演理论的重要美学专著,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看,《溪山琴况》与《乐记》、《声无哀乐论》堪称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上三部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论著。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音乐美学界,《乐记》是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它总结了先秦的音乐美学成果,具有较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和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内容涉及到音乐的特征,功用、内容与形式,乐与礼,美与善等许多命题,是此后三千多年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古典文艺理论的基石。其具体内容包括相传汉代刘向先奏古籍得乐论11篇,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音乐美学界,《乐记》是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专著,它总结了先秦的音乐美学成果,具有较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和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内容涉及到音乐的特征、功用、内容与形式、乐与礼,美与善等许多命题,是此后三千多年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古典文艺理论的基石。其具体内容包括相传汉代刘向先秦古籍得乐论11篇,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乐记》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较为系统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乐记》的"感物论"、"情感与音声"和"和乐论"三个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文章中还将《乐记》与西方的美学著作黑格尔《美学》进行简单的对比,发现虽然具有文化差异,但是两部著作还是存在着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类书籍,书中记载了乐器词共19个,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乐器及音乐状况。《乐记》中的乐器词,按制作材料划分,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记》中乐器词的相关记载,反映出先秦时期音乐在祭祀、舞蹈、宴客等场合的广泛应用,也反映出音乐的等级区分、音乐的德化功能以及儒家推崇古乐、和乐,反对新乐、侈乐的音乐观点。  相似文献   

20.
汉朝的建立和五行学说的风行,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力图找到宇宙论的根据,从而形成《白虎通》的音乐论体系;而《淮南子》则承庄子而采儒家及五行思想,却难以弥合其中的缝隙。汉朝的灭亡和音乐本身的发展,中断了儒道两家音乐论以政教为鹄的取向。于是在玄学大兴的背景下,嵇康以道家音乐论为基础,改造了《乐记》以“乐”为核心的儒家音乐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声”为核心的新的音乐美学,实现了音乐美学的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