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以2003年北大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为案例,以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制度构建理论为分析框架,揭示了我国大学制度变革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利益冲突和制度困境,并得出结论:2003年的北大改革虽然是一次不完全的制度变迁,却是中国大学自主权运动的一次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2.
张立新 《高教探索》2007,18(2):10-12
本文以新制度主义分析的视角,通过对罗燕、叶赋桂的《中国大学制度变革:新制度主义分析——以2003年北大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为案例》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北大改革表明中国大学制度变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对于变革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从长远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育情报参考》2006,(2):45-45
《光明日报》刊登晏扬的章认为,北大的“论改革”彰显了一种求真务实的学术理念和风尚,其积极意义和影响不可小视。北大实行的教师论代表作制度,提高了对学术研究及成果的要求。要发表一篇影响较大且处于学科领先地位的论,其难度绝对不低于发表多篇水平较低甚至粗制滥造的论。这种制度的意义在于,允许学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发表一篇论,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力去打造学术精晶;并通过这种制度引导,让学术研究远离浮躁,营造学术研究的求真务实之风。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笔谈:职称回归学衔 提高学术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据传校内争论激烈,校外也议论纷纷,媒体更多关切。我在2003年5月至6月间,就接受了《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浪网以及中央电视台多位记者的电话采访。其实,确切说,北大的改革,只是教师评聘制度的改革而非整个人事制度的改革,例如,行政人员的任用制度就还未摆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职称回归学衔提高学术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据传校内争论激烈,校外也议论纷纷,媒体更多关切.我在2003年5月至6月间,就接受了<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浪网以及中央电视台多位记者的电话采访.其实,确切说,北大的改革,只是教师评聘制度的改革而非整个人事制度的改革,例如,行政人员的任用制度就还未摆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正>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速教育创新步伐、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着力构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年份,我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必须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优化策略。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一)课改新形势下加强教研工作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和新内容呼唤加强教研工作。2003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面将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政府化”“官本位”是大学行政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高等院校饱受诟病的弊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1999-2000年中国高校在政府的推动下,对校部党政管理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文章利用公开发表的文献对这次改革进行了回顾,并与2003年北大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改革对比,尝试解释这两次改革引起社会震动程度不同的原因,文章指出在1999-2000年的改革中高校机关机构设置没有摆脱“政府化”的倾向,主要原因在于这次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机构改革运动中,合法性机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行岗位聘任和津贴制度 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前一段媒体宣传了我校人事制度改革兄弟院校到北大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开始我们担心宣传多了会有副作用。现在我们认为,如果北大的改革能够对全国其他高校有所借鉴,有助于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一、科学设置岗位国家对北大的任务非常明确: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领导对北大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后,在1999年1月召开的北大第10次全校党代会上,提出用17年时间实现这一目标。前7年打基础,后10年整体发展,在对世贸初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根据这一目标确定的指导思想是:着眼一流,立足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出人…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北大的人事改革有功利性和短期行为,缺乏人文精神。我认为这一看法未免有失偏颇,北大人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正是对现行体制中束缚北大人文精神的部分突破。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元月《基础教育参考》创刊之际,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原校长胡百良先生为我刊撰写了《关于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一。两年后的今天,胡先生仍然关注着改革高校招生制度这一挥之不去的事关教书育人大业的沉重话题。作对原进一步加工和丰富,使其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观点更为鲜明,建议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作以一个在学校的不同岗位上工作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教育工作特有的视角,就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和思考,并对我国高考制度从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师生从2003-2008年连续6年在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进行地质跨国实习,多年的跨国实习表明:本科生跨国地质实践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是地学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大平民学校的运作模式为案例,对其效率机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作者认为该模式是一种基于制度创新实现的帕累托改进,其效率主要是高校所具有的范围经济和较低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3.
大学发展与组织变革高峰论坛(2010),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为契机,立足于探索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着眼于大学变革的内在逻辑,对大学学科组织建设、大学组织变革的路径与方法、大学行政化与大学治理结构的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富有积极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3年北京大学课题组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使用由威尔斯于1974年提出的检验方法,对中国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进行筛选理论的验证。实证结果发现,在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中,高等教育作为“信号”的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的学术观在民国早期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通过北京大学改革,促使北大从旧式学堂转向现代大学。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之改革方案的分析发现,相比民初,蔡元培扩大了"学"的范围,并调整了"学"的内在关系。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学"的本质由近代分科之学到现代科学之学的转变。蔡元培的学术观转变顺应了民初科学观的转变,渗透于北京大学改革方案,促使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反映新科学观的学术建制改革。新建立的学术建制匹配于现代学术,推动北大迈向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data from nationwide surveys of graduates conducted in 2003, 2005, 2007, 2009, and 2011 by 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tatist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mployment results and the job search process. It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in China, as well as changing trends since the massific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rai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mpir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简单回顾了汉语语法学创建的历史文化背景,即近代中国学术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然后梳理了汉语语法学者的世系跟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代际的对应关系,以此为时间框架来观照汉语语法学的变迁:立场从模仿到创新、对象从文言(书面语)到白话(口语、方言)、体系从传统规范语法到现代结构主义描写语法,特别是70年来探索切合汉语结构面貌的分析方法和描写体系的种种尝试。最后呼吁第七代学者脱颖而出,在学习国际上各种先进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自信地开创汉语语法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北京大学E-learning的发展状况,将其划分为自主探索、多平台共用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北大E-learning建设在不同阶段各有特点,但总体上展示了研究型大学在教学改革上向世界一流大学跟进的发展轨迹,文章总结了北大教学网建设的特点,包括部门协作、队伍建设、培训体系、项目案例和宣传推广等。最后,提出了利用ICT构建研究型大学E-learning的若干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京剧改革过程中的美学问题进行宏观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在改革时有较为明确和科学的指导思想。该文作者结合第三届京剧艺术节展演的剧目及随之召开的京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对当前京剧改革中的若干美学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