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何谓“跑”、“冒”“滴”“漏”“跑”、“冒”、“滴”、“漏”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目前看来,至少有三种理解:一是机械学的观点,这是它的原义;二是经济学的观点,这是它的原义的引申;三是管理学的观点,这是这一概念的泛化。1.“跑”、“冒”、“滴”、“漏”的原意。“跑”、“冒”、“滴”、“漏”这一概念如同机制这个概念一样都是从机械学里面产生的,机械学里的“跑”、“冒”、“滴”、“漏”是指发动机因材质和工艺不过关,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跑气、冒水、湖机油、漏柴油现象。由于“跑”、“冒”、“滴”、“漏”,致使…  相似文献   

2.
指示词“这”“那”在平鲁方言的使用频率高,具有指示、称代功能,基本上相当于北京话的“这”“那”。除指称用法外,“这”“那”逐渐产生冠词、助词和连词的用法。当“这/那”置于专有名词、人名等前,其读音轻化,指示义虚化,具有冠词功能。当“这/那”位于“人称代词/时地名词+这/那+名词”等结构,其功能相当于结构助词“哩”。它们还可置于句首,作连词,用来连接前后句。结合文献材料发现,宋元以后“这”“那”虚化用法增多,功能得以扩展。“这”作连词的用法较少。  相似文献   

3.
刘娜妮 《教师》2010,(16):8-9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五讲四美”,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准则。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讲求“五讲四美”,“五讲”,即讲“读”、讲“写”、讲“交流”、讲“质疑”、讲“创新”,这是语文课堂的基本功训练;“四美”,即视觉美、听觉美、感觉美、自觉美。这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做到这“五讲四美”,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4.
名词     
我们见面时我说“你好”,这叫“致意”。如果你问我感觉如何,这叫“关心”。如果我们停下来聊一会儿,这叫“寒暄”。如果我们相互理解,这叫“沟通”。如果我们吵架、尖叫、打架,这叫“争执”。如果我们事后道了歉,这叫“和解”。如果我们彼此帮助,这叫“合作”。这些加起来,就组成了“文明”。(如果我说这首诗真棒,叫不叫一种“夸张”?)梅子涵说:这样的诗,你能试着写写吗?名词!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  相似文献   

5.
首先,为了使学生理解“这”、“那”、“高”、“低”、“快”、“慢”的概念。在教完这课的生字后,我指着挂在黑板上彩图中的蜻蜒问:“这是什么?”“这是蜻蜒。”小朋友同声回答。我又指着图上的飞机问。“那是什么?”“那是飞机。”小朋友回答得更整齐。我又问:“飞机在天上飞,蜻蜒在空中飞,哪个离我们远?哪个离我们近?”“飞机离我  相似文献   

6.
“绿色语文”就是培养“亲情”的语文,这“亲情”就是作为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母语一往情深地久天长的钟情。“绿色语文”就是培养“爱心”的语文,这“爱心”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爱人类、爱自然的博爱之心。“绿色语文”就是培养“习惯”的语文,这“习惯”就是“含英咀华”地读,“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咬文嚼字”地写,“语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7.
殷切希望     
在我们收到的稿件中,不少人把“圆孤”、“椭圆”等的“圆”字写成“园”字,这是错误的。“园”是“园”的简化字,为“园地”、“花园”等用“园”字。作为图形名称的“圆”的简化字是“圆”,两字不能通用!极少数人把“元”作为“圆”简化字,这也是错误的。“圆”作为货币单位可用“元”代替,但仅有这一用法,不是随处都可以的。  相似文献   

8.
一、语词对称这首诗中的许多词语互相对称,如:“两个”与“一行”,“千秋”与“万里”等数量词对称,这是其一。其二,“西岭”与“东吴”、“翠柳”与“青天”、“黄鹂”与“白鹭”、“雪”与“船”等名词对称。其三,“呜”与  相似文献   

9.
说说指代时间的“这”和“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留学生使用“这”、“那”指代时间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留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有三个方面 :一是指代格式单调 ,频繁地使用“那时候”指代任何时间 ;二是不了解“那时候”和“这时候”所指代的时态的不同 ;三是不清楚“这”、“那”指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时的搭配格式 ,搭配格式分为“固定搭配”和“临时搭配” ;其次本文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时的时态 ,着重分析了“这时候”所指代的时态 ;最后本文还介绍了“这”、“那”指代时间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针对性地讲好西方经济学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方经济学这门课就被国家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财经类各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的内容以其新颖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但是,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不好学”,有些学生甚至害怕这门课。这门课的考试不及格率可能是财经类专业基础课中最高的。同学们对这门课真是“又爱又怕”。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把这门课“不好学”的原因概括为四个字,这就是“多”、“难”、“生”、“远”。所谓“多”,是指这门课的内容多。西方经济学这门课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主要经济学流派。这三部分内容加起来…  相似文献   

11.
“导入”是联系“旧知”与“新知”之间的“桥梁”。从认知理论看 ,所有“新知”都必须融入于学生的“旧知”的“图式”之中 ,方能被接受。这以“旧”纳“新”的“入口”在何方 ?这不能不仰仗于教师的“导入”艺术了。“导入”还有一锤定音的作用。教师“开讲”的创意 ,往往能为整堂课定“基调”。因此 ,教师对导语的设计 ,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的目标、内容的主题、情感的色调、教材的基点等因素。在一堂课中 ,虽然“好戏”还在后头 ,但这“开腔”可不一般 ,还得“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实际教学中 ,只要紧紧围绕社会课的社会性这一最大特点 ,推…  相似文献   

12.
鲁迅生前,如果有人替他开一个“内销”“帽子”展览会的话,那是大有可观的:“世故老人”、“有闲阶级”、“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法西斯蒂”、“买办意识”、“调和论”,等等。这是“活在人间”的“一个常人”所交的“华盖运”。和尚交“华盖运”能成仙为佛。鲁迅小时拜的第一个师父是和尚,凭他这“小和尚”的身世、资历,死后  相似文献   

13.
《蒹葭》作为《诗经》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旨学界主要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讽刺说”,其二是“招贤说”,其三是“求爱说”.而大家普遍认可“求爱说”. “蒹葭”、“伊人”、“白露”、“水”是诗中的主要意象,其中“伊人”、“白露”、“水”这三个意象学人论述得已十分充分,而对“蒹葭”这一核心意象,我们认为仍有探讨的空间.若以《蒹葭》诗的主旨是“求爱说”为基础,结合“蒹葭”这一意象的物理特性,以及该诗的比兴意蕴,对“蒹葭”这一意象进行关照,我们认为, “蒹葭”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自喻.  相似文献   

14.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继热力学第零定律后,引进了“内能”及“熵”这两个物理量。从原则上讲人们至此仅借用“温度”、“内能”和“熵”这三个物理量就应该能解决所有热力学问题。因此,深刻地领会“温度”、“内能”和“熵”这些物理量是热力学这门课程教与学的关键所在。几乎所有的关于热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的教材中,全有专门章节介绍“温度”、“内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道”、“自然”,“无为”这一老子思想体系出发,认定“小国寡民”是老子无为观念的具体展现,即为“小国之有,寡民之欲”。并从这一理解与《老子》全书思想的一致性,以及这一理解因“道”的规律(反)而合于老子的大国观这两方面,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地探讨与论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语言功能和语言发展的角度,分析近指代词“之”、“者”、“这”的语言变化。上古近指代词“之”在文言文中逐渐消失,而它在口语中仍然存在并发展着。由于“之”、“者”、“这”的语言功能的不断扩大,在口语中最终完全代替了近指代词:“是”,“此”、“斯”。  相似文献   

17.
语言这东西     
说了几十年话,听了几十年话,教了几十年语文,越来越觉得世界上真正变化无穷的是人的语言。就说“东西”这个词,字典上说是泛指一切物件,但实际上一切是“东西”不是“东西”的东西,都可以叫“东西”。 “语言这东西”、“金钱这东西”、“爱情这东西”……什么不是“东西”?连人在内:“好东西”、“坏东西”、“鬼东西”、“狗东西”、“什么东西”、“不成东西”……虽然不雅但确有其说。  相似文献   

18.
教学《飞夺沪定桥》这课,普遍的做法是:抓住“飞”(抢时间)、“夺”(攻天险)这一重点,讲述红军是怎样夺下泸定桥来表现红军的不畏艰险英勇善战,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近,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以上教学,仅仅是抓住了“飞夺”的表层意思,如果我们能跳出各种资料对这课分析上的思维定势,从字里行间去把握本文中“飞夺”的内涵,就不准发现“这“飞”中含智,这“夺”中寓勇。因此,对于该课文的教学,不仅要抓“抢时间攻天险”这个重点,而且要通过这两件事中有关重点字、词、句的剖析,让学生从“飞”中见其“智”,从“夺”中感受其“勇”,潜移默化地悟出红军战士的大智大勇来。一、析处境看决策,“飞”  相似文献   

19.
试从语用角度看"这NP"中的指示代词"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这+体词性成分”在很多情况下可用来表达特殊的情感,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该文结合大量语料,意在剖析“这”的语用功能。首先对研究对象“这NP”进行了界定,然后从谓语隐含、“这”的定指作用、背称、足句作用及其对“这NP”带来的情感倾向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劝学》篇中注释(1)“[能水]指游水。能,动词。”这条注释值得商榷。“能水”怎么可以释为“游水”,而且还作了补充说明“能,动词”。这一补充就引导读者作这样的理解:“能”等于“游”。这是读者凭借整个注释的语言信息作出的唯一理解。“能”怎么等同于“游”?“能”是“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