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树理和孙犁同为解放区文学中的佼佼者,但他们的审美情趣却大相径庭。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赵树理和孙犁身份认同的差异来分析两人不同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部文学史著作中,赵树理独自一人获得了很高评价。而与之相对,孙犁只不过被作为其他解放区出身的作家之一稍稍言及。这种评价与当时的文艺路线、思潮有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孙犁创作的发展以及对其研究的进展有所涉及,记述也稍稍详细,但与赵树理相比,最初的姿态还没有改变。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著作中对孙犁和赵树理的评价发生了明显变化,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大多数当代文学史中赵树理和孙犁的比重已经出现了逆转。这种逆转不仅在文学史记载的量的方面,也涉及到质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 ,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 :一个揭示现在 ,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 ,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当代文坛,赵树理、高晓声都是描绘农民生活的杰出作家,他俩都传承民间艺术,代言农民利益,为时代立传,致使其笔下的农村题材小说在获得鲜明个性的同时又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堪称同气相求,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5.
刘长伟 《文教资料》2009,(23):20-22
孙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因为他小说浓郁的诗情画意,更因为他在解放区的新天地里创造出了与相似风格作家不同的诗意--现实生活的诗、欢快的诗.本文对孙犁小说独有的诗意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合作化前后"的赵树理常常陷入身份的困惑与情感挣扎中,其时的小说具有自动写作、半自动写作与命题写作三种不同的创作性质,围绕着"集体劳动"与"身体"、"集体劳动"与"写作"的矛盾冲突,传达出一位艺术生命与农民精神同呼吸、人文情怀与国家命运共患难的作家在面对着农村合作化这一关乎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运动所引发的一种理性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专题论述赵树理小说创作语言艺术特色中的主要方面:大众化风格。文章先对赵树理的创作经历和创作环境、代表作做了一个简要概括,扼要指出形成赵树理小说创作语言大众化风格的原因,然后从四大方面论述其语言大众化风格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文章从故事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语言三方面与五四以来的小说和传统章回小说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的“民间的立场”和“知识分子”文化身份,是造成他个人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龃龉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恰恰被当时那些将赵树理创作树为“方向”的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赵树理拥有的两重“文化身份”,使他置于一种“中介”的地位,起到沟通知识分子和农民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文化身份”的独特性,恰好为当今学界研究“知识分子”与“权力话语”之关系,提供难得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婚姻与爱情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始终并成为其基本主题.新时期以来,有以张洁、张辛欣、张抗抗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她们从女性的角度表现了现代女性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抗意识;有新写实作家如刘振云、池莉、方方等对普通琐碎婚姻生活的平面描述;也有诸如<爱又如何>、<别人的爱情>等作品对婚姻和爱情的消解.在众多作家作品中,王海鸽婚姻题材小说可谓独具特色,其创作既如实描绘了普通家庭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实际上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上是独具特色的。其特有的美学风格散发着质朴、清新、自然、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家将其写作之根深植于广大农民这一沃土之中,其审美情感与农民的喜怒哀乐、性情、秉性、爱好水乳交融,这是他的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孙犁晚年撰写的一批读书札记中,其生命体验更突出地表现在知人论世的精神上。首先是疑古创新的历史卓识;其次是由“知人”出发,上升到世道人心之论;再者,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时时迸发奇思妙想、生花妙笔一类的文字,显示这路“书话”特有的力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裂隙与症候——论四十年代"不合时宜"的孙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的文学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明丽、向上的诗意风貌,表达了他对一个大时代的激情参与和诗意传达,凸显一个应和时代脉动的战士作家形象。但是在其40年代的一些抗战叙事中,也可以让人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个人性感受。《琴和箫》和《钟》是孙犁在不同时期遭到非议甚至批判的两部"不合时宜"的作品,从对文本本身及其本事的解读,可以在诸多症候中触摸到创作主体与其激情参与的时代之间所存有的裂隙。  相似文献   

13.
解放后的赵树理依然坚守“问题小说”的创作理念,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这种不合时宜的问题意识自然被“大时代”冷落与抛弃,并使赵树理成为“大时代”的旁观者,也使其创作心态失衡,不时流露出偏激、消极甚至虚无的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赵树理总是站在农民的立场衡量政治的正确性与否,千方百计地维护农民利益;此外,解放后的赵树理在叙述策略、叙述视角以及叙述话语等诸多方面始终沉浸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其小说在话语形态、人物形象、美学观念等方面自成一格与“大时代”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丁和张爱玲是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作品的相同之处,一是用小题材来体现社会,二是缺少浪漫的情节,三是时代背景模糊.不同之处,一是主体风格不同,二是语言风格迥异,三是人物创作心态不同.  相似文献   

15.
童年是人生旅程的第一站,它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某种底色。童年的悲惨与不幸往往会构成一个人对童年的缺失性体验,这种体验对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讨论婚姻与爱情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一个揭示现在,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分布着一定比例的历史题材内容。小学教师在对这一题材教学时,逐步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其中。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故事创编、情境创设等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深化历史理解,使历史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感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8.
“文革”前的孙犁——疾病的恢复与十年的创作空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革”前十年 ,孙犁就患有严重的神经弱症 ,经过治疗病情有了好转 ,196 2年又创作了一些好作品。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作者从政治与文艺的关系做了深入、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放在30年代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他的小说在题材领域、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因而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抒发了时代情绪,“写出了中国农民在血泪中凝定的灵魂”,闪耀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血染的丰彩,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迥异的两位乡土小说作家。异同兼具的文化身份,构成他们观察社会与生活的共通视角,使他们在创作上有着同样真挚的乡土情结,关注底层乡土中国、乡土村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