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内部人口空间流动态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利用中心—外围模式对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之间人口迁移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人口向中心地区———上海集聚是该区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在外围地区人口空间流动上存在南北翼之间的差异 ;在各城市内部还存在着强烈的人口城市化过程。在此背景下 ,该都市连绵区各城市应接轨大上海 ,谋求错位发展 ;实施统筹发展的加速城市化战略 ;加强南、北翼之间的合作 ;充分利用中心的人力资本优势来实现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状态,采用空间一致性指数与空间自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地域关联性在县域与市域两个尺度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县域数量大于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的县域数量,且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县域主要位于河南东部、南部地区,而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的县域主要位于中西部的郑州、洛阳、许昌及周边区域.市域中周口市、驻马店市人口经济一致性偏离程度最大,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较差,且较其他地区变化大.各县域人口经济一致性空间自相关系数逐年增加,显著的“高—高”与“低—低”的一致性关联模式在区域分布较广,分别位于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呈“带”状与“团状”分布.而人口经济一致性空间相互作用为“高—低”与“低—高”模式的数量最少,且变化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边缘区外来人口具有与城市中心不尽相同的特征,解构这些特征,是解构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空间行为的重要基础。笔者主要分析了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与集聚成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空间集聚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外来人口集聚的重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结合传统的统计方法与空间数据分析法,分别对台湾各产业集聚的整体情况,以及各地区具体的产业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产业中,工商服务业成为集聚度最高的产业,已取代制造业成为台湾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而在各区域中,北部地区仍是各大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同时产业的空间集聚还呈现出由非大都会地区持续向大都会区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边缘区外来人口具有与城市中心不尽相同的特征,解构这些特征,是解构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空间行为的重要基础。笔者主要分析了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与集聚成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空间集聚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外来人口集聚的重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均GDP为主要指标,通过运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珠江三角洲1994-2010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差异明显,整体上呈扩大趋势,其中县域经济空间集聚差异较大;(2)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集聚性日趋显著;(3)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显著的圈层结构,区域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2003年上海市乡镇人口密度变化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上海市近几年人口分布空间变动格局表现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模式,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小、人口增长缓慢,而近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大、人口增长迅速.全市人口密度变化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4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高人口密度区域在不断向外扩张,由此可以判断未来上海人口分布的区域变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应用1978~2008年关中—天水的农业经济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LCCI进行分析.结果表现出:关中—天水经济区耕地面积迅速下降,人口迅速膨胀,LCCI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城市高,农村低,西高东低";空间分布呈现出高度的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为城市辖区和天水地区是显著的高值集聚区,关中—天水地区的中部是显著的低值集聚区,并对各个区域检验其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地理集中度、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80个区县2000年和2013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进行空间分布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县域人口、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部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集聚度高,西部高原高山区集聚度低的格局,东部集聚西部分散的特点.2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以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型为主,目前正朝人口经济协调型的区域类型发展.3四川省各区县的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在空间上趋于集聚且集聚程度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对区域起着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采用了中心城市集聚能力指标体系对台州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进行测量,运用了区域经济学中的相关公式对台州中心城市辐射强度进行测算,分析了当前制约台州中心城市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台州中心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必须借助有效的载体着力破解阻碍发展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发端于浙江的特色小镇克服了"产业园"等发展载体功能单一的弊端,把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融为一体,不仅关注产业集聚,同时还关注人口的集聚以及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匹配;其本质上是一个特色鲜明、环境优良、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方向的"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的空间载体",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平台。理论上,特色小镇可以定义为"具有明确且独特产业和文化定位,拥有良好生活和生态环境,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的最基本的空间单元"。因此,它既是承载人才、资本等高端发展要素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城乡空间布局中一项重要的"节点"创新;不仅可以布局于城市和郊区,更可以灵活地布局于农村地区,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成为打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空间支撑节点,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2.
充足的人口数量和一定的集聚度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离不开人口集聚的支撑。围绕实现南通市域内人口1000万的总体目标,在分析“十二五”以来南通人口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用好“全面二孩”政策、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省际)人口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的作用关系,可以发现:人口向三大都市圈的迁移集中促进了其经济的增长极化;受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三大都市圈经济的增长极化曲线呈单调上升二次函数增长趋势,显示其已进入一个新的加速成长和发展阶段.但目前人口迁入重心已明显由北南移,三大都市圈人口净迁移流场分布模式也已逐步由"三极"集中向相对"一极"化模式转变.我们应改变这种趋势,以形成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三极"并存、相互促进的都市圈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都市区的形成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都市区这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大都市区将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问形式,同时也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分析了中国大都市区现象的出现及其发展前景,阐述了中国大都市区的概念和界定标准,并对大都市区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期刊文献、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博士论文等资料进行分析,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按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研究、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研究、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研究、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内容分别进行分类和整理,可以发现:尽管当前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研究文献总量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其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但有关半岛城市群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较少,特别是关于半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目前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有必要加快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的行政性分割和产业结构同构现象十分严重,区域之间联合起来建立跨区域的管理制度十分困难。为了打造国际大都市区,长三角地区需要统一的公共产品的建设与管理制度。文章分析了公共产品制度建设的理论,总结了国外大都市公共产品建设的经验与模式,为构建大都市区公共产品制度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公共产品建设与管理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贵州省人口的老龄结构已经开始向老年型人口转变,今后将面临急剧的人口老龄化。文章对贵州省人口老化过程进行回顾和预测,并且对贵州省城乡老年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贵州省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老年社会服务三方面探讨了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城市群。文章以福建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城市群发展给高职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同时,在城市群发展中高职教育也伴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城市群发展,提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人口时空间结构看西安城市空间扩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时空间分布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通过对西安市人口时空间结构的分析,发现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中心区和郊区的人口密度都在增加,但中心区增长速度明显较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心区和近郊区的人口密度继续增加,但近郊区人口密度增长速度更快,已超过了中心区的增长速度,充分说明西安城市发展目前正处于郊区化的前兆期,开始步入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在此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未来西安城市空间扩展态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海近代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近代出版业在自身结构转型的同时,又与都市进行着互动并起着整合作用,随着上海的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形成,出版业与都市的互动及其整合作用愈加彰显。本文通过对都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上海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作用进行分析,阐明出版业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