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益琴 《考试周刊》2011,(9):231-232
政府公信力反映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对政府自身行政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并分析了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信力:服务型政府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即政府依据自身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政府公信力的加强,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带动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强化政府公共责任,建立诚信的制度规范与政府信用考评机制,培养公务员的公共精神与服务意识,实施诚信的政府行为,增强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冼肖波 《考试周刊》2014,(54):196-196
<正>政府公信力,即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1。针对我国政府公信力不断下滑落的现状,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及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政府的公信力建设。一、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严惩腐败,防治结合清正廉洁是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目标,也是获取群众信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制度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公众时政府的评价,反映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整体水平不高。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萌 《唐山学院学报》2018,31(4):58-61,66
在分析政府公信力和政府职能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出政府公信力视角下行政职能转变的三种模式:公众依赖的管制型政府、公众质疑的指导型政府和公众信任的服务型政府。通过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信任关系是社会信任关系的核心,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面对突发事件所表现出的凝聚力,是一个政府社会合法性的基石。我国现阶段的政府公信力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着行为信用下降、政策信用下降、效绩信用下降等情况。要加强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就要从公务员的观念、考核制度、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指导思想入手。  相似文献   

7.
政府部门要爱护自己的公信力,它是政府权威的来源,是公众信赖政府的根本,是公共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建立政府与公众的和谐互信关系,必须要重塑政府在公共行政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建立起的信任关系,这就离不开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政府行为规范化是构建政府公信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政府公信力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关注,也是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失去信用,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理念、制度和行为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其缺失的原因,并对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企业工会公信力作为一种公共信任关系,体现的是工会通过履行职能赢得公众对其信任、认同与支持一种心理态度。是工会自身组织权威和影响力的外在投射,是工会会员对公共组织其存在的合法性认可与支持。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工会公信力生成的内涵,探索当前企业工会公信力缺失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企业工会公信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诸多挑战时出现治理能力相对滞后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反映到网络舆论中就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抵抗。网络公共舆论常常因某些突发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造成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导致政府公信力骤降的紧急态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既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又反过来对政府公信力和政治稳定构成极大杀伤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可从四个层面展开: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危机事态;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合理使用网络技术控制;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1.
清廉感知是指公众对政府和官员的腐败行为的主观感受和态度,是评价政府廉政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采用CSS2017数据,对政府信任和公职人员信任在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清廉感知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工作透明度、政府信任、公职人员信任对公众清廉感知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以公职人员信任对清廉感知的影响更大。应构建阳光政府公开信息、提高公职人员公信力,以提高公众的清廉感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指明了我国未来的发展目标,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强调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融合,是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实现中国梦必须由一个被公众高度信任的政府领航,而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的基石,良好的地方政府公信力能够提升地方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降低政府政策执行成本,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如果地方政府失去了公信力,那么,美好的中国梦就永远不会实现。为了实现中国梦,地方政府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完善法律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平台,从而重塑政府形象,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有弱化的趋势,如果地方政府能抓住机遇,锐意革新,改变传统官民对立的二元结构,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度,加强反腐力度,将有助于遏制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趋势,从而赢得民意,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大众对地方政府履职情况的主观评价,是衡量政府信用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公民参与,指公民以合法途径行使自身权利、影响公共决策的社会行为,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公民社会、行政体制改革等方式,促进公民和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以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公众对政府满足自身利益的期望同政府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期望之间形成了一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政府公信力不再名正言顺。开始受到了质疑。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多样,本文试图从公务员行为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公务员行为在塑造政府公信力中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公务员的某些行为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媒介公信力是媒介被社会公众所依赖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媒介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媒介自身威信和声望越高,受众对媒介的信任程度也越高。在我国,媒介一直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公信力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在大众文化叙事影响下,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呈现怎样的特点?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传播怎样影响和塑造着媒介公信力?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这些都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政府的政治信任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执政能力以及执政的合法性。大学生对政府政治信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政府未来的公信力问题。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程度在某些方面较低,其影响因素有政治教育和政策因素,媒体环境和政府因素以及大学生个人因素。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任程度应当根据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任结构因素,采取深化改革、科学决策、规范媒体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所处时代就从很多层面论述了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府。他们认为新政府的产生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新政府必须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廉价政府。在无产阶级夺权的早期,新政府对社会实行政治统治职能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社会生产力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它要逐渐放弃政治统治职能转而更多地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以保障劳动者的解放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政府引领人民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过程中必然蕴含政府之于民众的信用、信任问题,即政府公信力。文章主要回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政府建设的丰富思想,从中概括出有关政府公信力形成的思想,这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冲突也在不断积累,公共事件频发,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满意与信任,阻滞了政府公信力的发挥。针对这一现象,以政治沟通的视角,力求将沟通机制不断推向制度化与规范化,主张政府通过加强与公众间良好的互动沟通来稳固、提升公信力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公共危机的一种,指网络公共舆论因某些突发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导致政府公信力骤降的紧急态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也是网络公共舆论汇聚、公众公民意识形成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问题暴露与偶发的结果。应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存在着四个层次的治理举措:第一层次是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事态;第二层次是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慎用网络技术控制;第三层次是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第四层次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