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从光绪怎样对待“卖国求荣”、光绪的“变法”决心及光绪是“百日维新”的决策者三方面,评述了戊戍变法中的光绪皇帝,认为光绪皇帝是戊戍变法的支持者和“百日维新”的实际决策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试图仿效外国革新中国的开明皇帝。  相似文献   

2.
戊戌政变时间新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戊戌政变爆发的时间,有八月初六、初五和初四三种说法。笔者爬梳有关戊戌变法的档案,发现政变发生的实际日期应是八月初三。一般来说,历来宫廷政变总是秘密进行,其内幕罕为人知,公开宣布政变已遂的时间,未必就是政变实际发生的时间。由于慈禧把持军政大权,她发动政变,“如缚雏鸡”、“如薙枯草”,光绪毫无抵抗能力,因此戊戌政变的一个特点是“不动声色”。因此判断政变发生的时间,应以光绪什么  相似文献   

3.
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了,其重新发现的时间却存在着几种说法,如同治末年、光绪初年、光绪六年等。依据王志修当年到过好太王碑前进行调查,并且最早刊印《高句丽永乐太王古碑歌考》中的记载,认定好太王碑发现于光绪三年---1877年。同时指出,是由怀仁县书启关月山发现的。好太王碑发现后的光绪四五年间,火焚除苔,然后才出现完整拓本。叶昌炽《奉天一则》所记“光绪六年,边民斩山刊木始得之”,说的正是好太王碑拓本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科学》2008,(3):F0003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香山风景区东麓,北临长江。学校创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始称“育德书院”、“育德学堂”,民国三年改为初级小学,是民国初期最早开办的农村小学之一。  相似文献   

5.
《浙江教学研究》2010,(2):F0002-F0002
武义县壶山小学,座落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城,前身为乾隆三年(1738)武义知县张人嵩创办的“近思堂”,后易名壶山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  相似文献   

6.
光绪皇帝是清末的一位有所作为的开明皇帝。如果没有光绪的锐志更张 ,推行变法 ,就没有戊戌年间的“百日维新”,因而评价光绪必须与戊戌变法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光绪初年,巡抚曾国荃因“东南各省先后设局将经史各书刊刻齐全,……独晋省僻处边陲尚未兴办”,致使“书肆无刻印官书”,坊刻本“率皆伪误不堪卒读’,加之作为“辅治之书”、“资治之书”的《山西通志》,自雍正十二年以来近“百数十年未及重修,事关三晋文献几于淹没弗彰”,奏请兴办书局,编修省志。杨笃作为省内“博通淹雅多识能文之儒”被延聘纂修光绪《山西通志》,开始了为期十三年的编修考证工作,于光绪十八年(1892)脱稿刊行。其中由杨笃亲自手订的《山右金石记》十卷,应社会广泛  相似文献   

8.
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性质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两种说法流传甚广,一种是“母子间嫌隙”或“满洲家族的口角”说;一种是“权力之争”说。后一种说法,至今仍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有很大影响。有的著作把光绪在甲午战争中主张抵抗,说成是他“借抗战之名动用军队,  相似文献   

9.
为了纪念义和团运动八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辑了《山东义和团案卷》、《义和团史料》、《义和团在华北》三种专刊,作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等已刊资料的补充。《山东义和团案卷》,是山东巡抚衙门汇抄的文件。全部文件起自光绪二十五年八月,止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现存济南、东昌、泰安、武定、临清、济宁、沂州、衮州、曹州等七府二州案卷,和“各防营”、“先  相似文献   

10.
清成、同至光绪初年,“粤三家”沈世良、汪臻、叶衍兰是岭南词坛成就最高的词人。他们同受浙西词派影响,但程度不同,词风并不相近。沈世良和汪王泉可归入浙派,但沈词凄楚蕴藉而汪词清虚悠远,汪氏另有不少绮丽之作。至于叶衍兰则词风靡丽,受浙派影响最小,实属常州词派。“粤三家”处于岭南词风由“浙”至“常”的转换期,通过三家之创作可以窥见当时岭南词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一八七三一一九二九)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别暑中国之新民,广东新会人,光绪已晚年举人。康有为之弟子。光绪二十一年随康有为发动“公卓上书”,主张变法维新。五四运动合,倡导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2.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1岁 1月31 (光绪三十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诞生于江苏省南通县(今通州市)西亭镇。父李国光,母曹素英。父母在镇上开了一爿南货店维持生计。家有长兄李守铭;二兄李守廉(也介);三兄李守度(法平);先生排行第四,出世时适逢大雪,瑞雪兆丰年,故初名瑞祥,学名李守章,字俊民,“七·七”抗战以后,以字行于世。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氏文通》的版本,何容在1937年6月24日天津《益世报》的《马氏文通的版本》中介绍了四种。但版本收集不齐,且出版日期、版面情况缺乏介绍。现根据上海市图书馆和部分高校藏书,系统补充介绍如下:(1)最早的版本是竹纸铅排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书面题《文通》,前六卷题“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后四卷题“光绪二十五年季冬”,即公历1898—1899年出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2)绍兴府学堂教科书,光绪壬寅年(1902年)正月依马氏原书排印本锓木印刷。扉页题《文通》,封面写《马氏文通》,竹纸木印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3)第三种甲辰年(1904年)十二月初版(后来再版的本子有写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 称为幼稚园,发韧于湖北武昌,时值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这个幼儿园的宗旨是:“保全身体之健旺,培养天赋之美材,习惯善良之言行。”依其宗旨,特地从日本聘请了三位保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秋瑾的生年问题,史学界有三种见解。其原因又大都是根据秋瑾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牺牲时的年龄,按旧历往上推算而来的。第一种见解认为秋瑾生于一八七五年。根据是秋瑾在湖州浔溪女校执教时认识的女友徐自华(即徐寄尘)在《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中纪载,秋瑾被杀时“年仅三十有三”。按虚岁往上推算,应生于一八七五年。此外,秋瑾的弟弟秋宗章在记叙秋瑾生平的《六六私乘》一书中,也说:“伯姊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即一八七五年)夏正十月十一日”。第二种见解认为秋瑾生于一八七七年。  相似文献   

16.
光绪十七年(1891年)进士,卫辉李敏修(名时灿),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兴学校,办刊物,以培育英才,振兴国家,造福社会为己任。他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卫辉创建的“经正书舍”是较为早期的具有图书馆性质的民办学校,受到当时官府和百姓所共赏。“经正书舍”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九月成立的“经正文社”的基础上成立的。据新乡郭泉声《诚谷记过簿》中说,以李敏修为社长、高幼霞、王筱汀为副社长、郭泉声为社宾的“经正文社”共有社友二、三十人。所以要成立“经正书社”,是当时“汲县在籍刑部主事李时灿、拔贡王锡彤、廪生高方灏、新乡  相似文献   

17.
我入宫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为子,同治和光绪的妻子都成了我的母亲。我继承同治兼祧光绪,按说正统是在同治这边,但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不管这一套。她使用太后权威,把敢于和她争论这个问题的同治的瑜、珣、瑨三妃,打入了冷宫,根本不把她们箅做我的母亲之数、,光绪的瑾妃也得不到庶母的待遇。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晚清江苏学政黄体芳在光绪八年(1882年)创办的“南菁书院”。而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在光绪七年升任军机大臣、旋调任两江总督。左宗棠与  相似文献   

19.
“三藩之乱”后的余部处置问题,近年来为学者所关注。制作于乾隆五年并陆续添写至光绪二十八年的正黄旗汉军佐领印轴,详细地记载了“三藩之乱”后耿氏家族在京部众编立汉军佐领的始末,以及佐领的袭职信息。相关记载弥补了《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等八旗基本文献中缺失的信息,无论对于研究“三藩之乱”后余部的处置问题,还是八旗汉军佐领及佐领下的“诸姓宗族”现象,以及相关的职官、司法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说“公度之诗,诗史也”。黄遵宪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历史学家,同时又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将自己一生探索所得,耳目所历,笔而书之为诗,辑成《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收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