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蒙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淡化甚至消亡的现状,应在国家相关立法不断完善中,进行相关地方立法,建立公法与私法保护并行的多元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淡化甚至消亡的现状,应在国家相关立法不断完善中,进行相关地方立法,建立公法与私法保护并行的多元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阶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加大法律保护的力度,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及长江沿岸,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们应该在一般保护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情况,探讨开发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振兴方法。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要首先加紧对一批土家族、苗族的濒危珍贵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已取得一系列成就,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还没有系统地展开。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是保护、开发、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种类全、密度大、特色浓、濒危重等突出特点,亟待抢救性保护。保护中必须遵循濒危优先抢救、就地保护、整体保护、活态保护等原则,探索有效的保护方法,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走有大湘西特色的保护之路,以维系该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该区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许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本文从青海世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着笔,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法律保护方式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8.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市,全市有7个少数民族乡,47个民族村,居住着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俄罗斯等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万多人。黑河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为黑河市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量很丰富。本文从知识产权的视角,对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提供了知识产权屏障与支持的路径,认为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类别的不同,结合现行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地理标志权等具体的知识产权制度全方位、立体地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同属于人类智力创造的产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是有可能也是有必要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归属相对明确,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正当使用,还可以对公权力进行抑制和监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我们还要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特别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界定、保护主体的职能划分与保护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标界定的四个基本点,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职能区分及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梳理为三个层次,指出保护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法律保护模式是实施这一手段的重要内容,对于有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界定和性质特征入手,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主要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确立以行政法为主的公法保护模式为经线,以知识产权法为主的私法保护模式为纬线,国内法与国际法相结合的立体、互补、综合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文章在全面梳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形成适合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升中央与地方紧密联动的政策执行力等七个方面总结了现有政策的成绩,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从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管理的政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政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项目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已出台的地方立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辨识,立法中也未有相应的设计。因而,需要明晰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的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没有田野考察,是绝对不行的。没有田野考察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将是空中楼阁。没有田野考察,所有的实施就不会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特征,决定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另一方面,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众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中,培养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意识,已经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没有田野考察,是绝对不行的.没有田野考察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将是空中楼阁.没有田野考察,所有的实施就不会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