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德育对象的主体性缺位、德育客体与学生道德实际隔离、教与学缺乏互动、德育目标抽象这四个问题,指出了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改进和创新大学生道德关键所在,并详述了主体性自我育德的培养目标,最后提出高校实施主体性自我育德的六种方法:意识培养、双向沟通、环境熏陶、实践教育、直面社会和网络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如何顺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因此,在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实现大学生自我育德既是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强高校的德育工作。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针对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继承过去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求新思路、新方法,把《意见》精神和高校的实际结合起来,扎实工作,创造性地落实,使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坚持全员德育意识 全员德育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在高校内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搞好校内德育;另一方面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由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联系,形成合力,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德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把上述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4.
非德育课程的学科育德已经成为实现有效德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学科课程育德存在诸多问题,学科教师的育德态度、自身的道德规范、育德方式和角度的选择等,均对育德效果产生影响。为基本保证学科课程育德的开展,学校需尽快落实监管机制,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师自身道德规范和德育理论水平,并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载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教师的德育观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而且关系到社会道德架构的维系.当前,高校教师的价值观中存在着缺失个性主体、缺乏德育认同等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与社会环境、校园文化、自我认知以及德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要将实践的探索上升为理性的思索,从时代性、主体性、职业性和实效性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德育观建构的理论性探索,透过这一特殊视角以完成师德建设特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德育处于悬空难以落地的尴尬境地,教育的功利性弱化了德育的价值,社会的现实性削弱了德育的说服力。中学语文学科育德也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教师多重视学科知识的落实和学科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科的育德功能。学科育德是凝视内心中利己、自我本位、自我中心的"我",从而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修正、自我完善,最后完成变化成为有意义和有价值追求的"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德育课是高校育德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它担负着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重任,德育课育德的有效性,影响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基础、条件及保障,以期提升高校德育效果,达到高校育德目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德育日益凸现人自身的价值,要求人性的觉醒和对个性的尊重。在这种形势下,重新研究人本主义德育理论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特点是在德育目的上强调受教育者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德育内容上,强调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在德育方法上,强调受教育者自我育德等。  相似文献   

9.
德育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育德,德育的德是社会对每个成员的政治、思想、道德的要求与规范,是个体将社会的要求与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行和精神品质。育既包含教育者的施教,又包含受教育者的自我修养,是两个德之间的桥梁,桥通则变,将个体与德为二变成个体与德为一。为实...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高校德育内容主旋律的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并非过时了,而是由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运作,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爱国热情和对待个人利益等问题上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赋予高校德育内容主旋律新的生命力,把具有市场经济特点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视为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德育内容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自我育德即道德的自我教育.高校大学生自我育德具有传统时段和现代时点交融,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交错的时空语境.时空语境的负面要素使部分大学生具有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消极主义的特征,因而实现大学生自我育德的途径在于彰显主体性的自我认知,提升内向性的自我境界和强化实践性的自我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一个基本课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中,面对社会发展给高等教育和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如何认识和解决好大学党的建设中的一些新课题,是一个关系到高校德育成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1月19日.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举办了"探索九年一贯学科育德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通过学科实施德育。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进行了四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课程展示,中小学分别以同样主题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与学方式,找准学科育德的转化点,开展特色学科学习习惯.在多元文化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谐"等元素。第二阶段,m北京市朝阳区教研室副主任王颖主持会议探讨活动;芳草地同际学校富力分校副校长郭艳秋做了题为《探索九年一贯学科育德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学科课堂教学实践及教研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已经和正在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新形势下,大学德育工作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更新教育内容,改变存在的形式,变革教育方式……这一切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加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同时,也使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众言所归,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求德育工作的新思路,虽然说,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内容不会改变,但随着德育环境、对象、任务、内容和渠道的变化,德育工作也不能因循守旧,而应该有新的面孔,要有新的套路,要在改进中加强.改进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既不能使德育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搞自我中心、自我封闭、自我循环,也不能违背德育工作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去消极地顺从市场经济的各种影响.应该明确坚持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坚持与创新的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刘煜  胡益波 《教育探索》2007,2(4):94-95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与要求,高校德育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深化高校德育科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尊重大学生主体人格,改进高校德育方法,才能使高校德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必须重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按照大德育的观念,在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肩负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都是德育工作者,而本文中“德育工作者”特指从事“两课”教育的教师和政工干部、学生管理工作者.他们是整个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整个德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能力如何关系到德育的功效和成败,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的教育。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奋斗成才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我们现在培养的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人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未来的面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德育。1 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与学生心里有距离,造成这种距离的原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自身的因素.以理服人,充分认识德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实施无痕迹教育,构筑温馨的德育平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加强心育与德育的同构共建;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互动"、是消除或缩短这种距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高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面对这种形势,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从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工作改革、德育方法转变以及德育工作者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加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的转型、开放、竞争和网络化,以及德育效果的不近人意,都赋予大学生自我育德以更特殊的使命与意义。本文从两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自我育德的途径与方法,其一侧重于个体,即学习——立志——躬行——反思,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其二侧重于群体,即在群体互动中加强自教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