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条新闻线索是偶然得来的。那是去年10月一天的下班前,省总工会来电话告之:“省特等劳模申尊茂突然去世,医德医风太好了,建议你去采访他的事迹。”医德医风好这不正是当前卫生报道中、舆论导向中急需的正面典型吗?我当即决定第二天去采访。可也有人说:“特等劳模都被人写滥了,还能写出啥来?”我想:“不到现场去访访,怎么就知道没写头?”当时若来个“就坡下驴,岂不让一个到手的“熟鸟”飞了!所以一个新闻记者有个识货的鼻子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怕跑腿,不要放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接触和情感孕育,终于使我写出一篇获得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省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的通讯:《绿丝带结下的友情——记新华社社长穆青和农民潘从正的友谊》。它是历经了四年采写而成的。采访始于1986年4月15日。那是穆青第四次走访“老坚决”不久,我和地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结伴专访潘劳模。当我提出要在“老坚决”家里吃、住时,宣传部的同志出于好意,劝说回县委招待所住宿,继而又提出“带被子下乡”的建议。我一再坚持己见,婉言谢绝。  相似文献   

3.
“《顶梁柱》这篇报道在安阳反响很大,有些村支书读过之后感动得痛哭不已。”安阳记者站站长李根林同志回报社开会,一见面就向我们通报了这个信息。一篇人物通讯竟然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回忆这次采访,我们认识到,要写好人物通讯,必须从政治上观察问题,从客观上把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其它,深入采访、认真挖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采访《勇于同命运抗争的人》这篇录音通讯时,体会很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入实际,寻找事物发展的根源和条件 去年,我们下乡采访在和群众闲聊时,其中有一个人谈到“命运”二字。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  相似文献   

5.
2001年8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贵州考察工作,新华社为此播发了长篇消息。稿件中的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把国有资产无偿或变相无偿量化给个人,美其名日激励机制。这些提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央的方针、政策。”这是中央领导第一次对当时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的做法进行公开批评。在此之前,作为一名经济报道记者,我对此现象的出现已给予以高度关注并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甚至被誉为“改革的新举措”,有的地方还  相似文献   

6.
《王幼辉下乡自费吃份饭》一稿先后被《衡水日报》、《河北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新华通讯社发了通稿,在1989年度好新闻评选中,荣获衡水地区好新闻一等奖、河北省好新闻二等奖,并在光明日报举办的全国短新闻有奖征文中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这是我们当初没有想到的。庆  相似文献   

7.
8.
“全家福”照片的来历一九五○年,那时我才当摄影記者,領导上叫我到著名的“魚米之乡”杭嘉湖地区去采訪。路过嘉兴县的七星乡二村时,看見一群农民的孩子,穿着油面筋一样的破衣服。在晒場上唱解放区的歌曲: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 共产党的恩情說不完……”  相似文献   

9.
通讯《万家诉讼》(原载《新疆军垦报》,1994年12月6日)在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确实令我们感奋。回顾作品的产生,我们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与陕西农民报记者阎志林、长安报记者张宝贵合作的通讯《人粪尿忧思录》,被评为1989年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老实说,这篇报道的线索,并非我先得知。1989年12月中旬一次偶然机会,听同行谝起此事,如获至宝. 第二天,我和阎志林同志便一同骑车采访,只两天时间,就几乎跑遍了整个省城,走访了市环卫局、省土肥站、市环卫科研所、省生资公司、市城肥  相似文献   

11.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亲人远离身边,最让人盼望的是(他她)的来信。所谓“家书抵万金”,正是道出了家信的珍贵。而对于一位自己的儿子正在前线作战的父亲来说,盼子来信的迫切心情更是不言而喻了。江苏扬中县幸福毛纺厂印士根老师傅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的儿子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来信了,他  相似文献   

12.
通讯《一封来自美国的“情书”》(见《光明日报》一九八五年一月四日第一版)中的主人翁,早在二十年前,我就认识了。但是究竟从什么角度来反映他们的风貌,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二十年后的今天,才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提炼出一个较好的主题。一早在一九五七年,我就采访过医道高明、医德高尚的妇产科专家汤言英,并同她结下了友谊。汤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十一届亚运会第一捐款人的颜海霞,确实令国人瞩目,更令新闻媒介所瞩目。面对这样一位新闻人物,作为一名基层业余通讯员,我是怎样抓这条“大鱼”的?又是怎样抓住这条“大鱼”的呢? 3月2日晚,邻居家一个中学生在我家玩,当电视上放到江苏新闻时,他突然说:“颜海霞上电视了”。我问他是怎么认识颜海霞的,他说:“她与我们是同学,她家就在气象站西边”。我的眼睛亮了起来:就在气象站西边,离我家很近呀,这条“鱼”如果真的放掉岂不可惜。“走,带我去!”我拿了一支笔、一个本子,穿着棉拖鞋匆匆向颜海霞的家走去。时针已指向20时40分。一进颜海霞家,哎唷,这不是老熟人么!早在10年前我就认识颜海霞的父亲颜士庆了,从心理上首先打破采访这个特殊新闻人物的戒惧,闲谈中得知,2月28日和3月1日《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  相似文献   

14.
在2011年度报社精品奖评选中,由本人主笔的长篇通讯《豪迈走上振兴路——“5.12”地震三周年四川灾后重建纪实》(刊载于人民日报5月10日一版头条)榜上有名.究其采写过程,那就是忠实地执行报社领导和地方部领导近两年的新规:顺应时代迅猛发展的需要,做有思想的新闻. 思想是新闻的灵魂.思想的挖掘与提炼,不仅检验记者的政治素养,更检验记者的采写作风.新闻的好思想,是双脚走出来的.这是参与这篇报道全体记者的认知和共识.  相似文献   

15.
最早认识吴金印同志是在1990年前。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衣着简朴,爱讲真话。以后,我曾对他进行多次采访,每一次采访,思想都得到一次升华。于是,想写一篇长篇人物通讯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6.
人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然而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却不尽然。只要方法得当,认真嚼,别人嚼过的馍同样能嚼出新味道。我们回顾《情满京华》(发于1987年3月24日《河南日报》)一稿的采写经过时,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年2月28日,在北京施工的河南民工因误食亚硝酸钠导致49人中毒,经首都医务人员和各界人民的大力抢救,使48人死里逃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2月上旬,我们从青海省省会西宁乘车六百余公里.来到雪山深处的果洛藏族自治州。12月22日上午.我们正在大武镇新华书店经理家了解情况.经理的妻子无意中说:“公司(指州所在地玛沁县民贸公司)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孩子活活打死了。”我们愕然:“这女人是不是继母?”“亲亲的妈呢。”“哪为什么?”“说是嫌孩子学习不好。”我们想:很可能是失手打死的吧,一个母亲怎么能狠心将孩子活活打死呢?想是这么想,但事情既已发生,而且非同寻常.职业的敏感驱使我们要去问个究竟。那天,高寒缺氧的大武镇刮着大风,天气很  相似文献   

18.
在1995年度的“新疆新闻奖”评选中,我和弘翌采写的通讯《为了人民的安宁》(见《新疆军垦报》1995年6月13日一版),荣获了本年度自治区报纸系统惟一一篇“特别奖”,在此前的兵团好新闻评选中也获得“特别奖”,专家和领导均给予很高的评价。这篇作品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也使我们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我发表在1995年3月27日《西安日报》一版的通讯《“凉皮”议员》,继获得第四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好新闻二等奖后,最近又获得1995年“陕西新闻奖”通讯一等奖。这篇小稿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觉得关键得益于以小见大,开掘较深,从特定的角度贴近了反腐倡廉的大气候,顺应了民心和民意。 1995年3月,我参加西安《税收与社会》杂志创刊10周年纪念会,听到一位农民作者朴实生动的发言,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向身边的人一打听,方知农民作者叫蒋普权,是个蓝田县卖凉皮的个体户,他因爱提议案出了名,被十里八乡称为“凉皮议员”。当时我就萌发了要采访一下这位农民作者的念头。当天中午,蒋普权就要赶回去。临走前,我和他匆匆交谈,采访了他提议案的一些经历。后来,又到蓝田县城他的凉皮摊点和家中去了一次。  相似文献   

20.
去年6月下旬,我了解到省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一批文明标兵以后,便赶到省委宣传部“五四三”办公室,寻找报道对象。接待的同志说我是第一个去找他们了解情况的记者,很热情地把一百二十个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