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文章以培智学校一至五年级为例,对生活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纵横分析,总结其选编特点,并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生活语文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建议:开展多形式诵读、创设多维度情境、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跨学科学习。  相似文献   

2.
《中国语文》的教材建设应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语文》是高校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人文素养,丰富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语文能力,其教学内容是民族的、传统的、经典的、审美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已然肩负着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的重任。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文化的追求:呼吁专业阅读,树立文化之形;链接传统知识,贯注文化之气;倡导民主氛围,营造文化之场;打通心灵之旅,洋溢文化之情。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进行语言文字实践.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应用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学中合理利用有效资源,扎实地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家国情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进而能够自觉地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文化,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诵读古诗文能起到春雨润物般的审美作用。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能结合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给学生传授了...  相似文献   

7.
李娟 《语文天地》2013,(10):37-38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泛滥的时代里,语文教育似乎也没能逃脱浮躁氛围的影响。教育浮躁了,教育出的孩子自然也是浮躁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时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比于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现在提出的语文素养涵盖面更大,既包括技能性的要求,也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希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要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但其内涵又比语文能力更为丰富,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审美情趣、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融合。学习古诗,既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正处在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让他们多读古诗,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想象力,促使智力发展,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中“文化传承”这一核心素养更是得到了专家、一线教师等的关注,教师也应当从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与策略,让这种传统元素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提“语文素养”而非“语文能力”,鲜明地昭示出语文素养的几层含义:首先,它涵盖内容宽泛——涵盖了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1.
新编语文教材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丰赡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人文教育的同时,又使学生文化品位、语文素质得以提高。精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美文.通过“研讨与练习”等活动来加强对语文中的文化内涵的整体感悟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这里,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孙浩文 《学周刊C版》2019,(19):113-113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方法。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精于“一”开始,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位大师的一部经典之作,细心揣摩透熟,注重背诵。在此基础上,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这是一条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语文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核心素养的根本立意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应有内涵,语文核心素养指向的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倡导语文核心素养,要做到传承传统文化与迎接时代精神相融合.从国际社会对核心素养的认知看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定式的复杂思维能力、预测与想象的能力、精准的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反思能力、审美能力与人文情怀.从语文课程目标的设置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引领渗透作用,语文课程目标的设置不应忽视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但其内涵又比语文能力更为丰富,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审美情趣、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融合。学习古诗,既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正处在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让他们多读古诗,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想象力,促使智力发展,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承传统文化是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做法:一是以语文教材为立足点,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二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三是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教师要做到追求“四合”,洋溢“四味”:即融合经典,飘逸文化味;糅合课外,充溢生活味;契合童心,彰显儿童味;结合读写,凸显语文味。让学生在有趣有益的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中亲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为题,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选、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总结了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周头云 《现代语文》2009,(5):103-104
巢宗祺先生在《谈谈“语文素养”》一文中,对语文素养的定义是:“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他的语文能力的强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搞好教师的语文教学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那些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审美能力.本人建议:大学语文应该由"语言+文学"向"语言+文化"的方向转变,把语文变成传播文化思想的工具与训练语文能力的载体.同时,择优适合地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引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