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西学东渐历史时期引进西学、振兴中华的杰出工学家。他于1872年被清政府选派赴美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毕业回国后,在备受清政府种种冷遇和困难面前,詹天佑知难而进,于1881至1888年先在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后在该校任教;随后调往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教书并测绘广东沿海海图和修建炮台,参与海军建设。在这学非所用的7年时间里,詹天佑受到的教育和磨练对他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为他日后对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吕振侠 《河北广播》2005,(2):73-74,84
说起新时期河北的广播剧,用辉煌两个字来形容,绝对不过分。首先,佳作不断问世,一部比一部叫得响。那时,在全国崭露头角,当首推《詹天佑》(编剧、导演:平国田)。这部广播剧是根据詹天佑的真实故事改编。他学成归来,报国心切,那情境着实感人。1980年11月,全国首届广播剧交流会在成都召开,在这次广播人云集的盛会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了,这对广播剧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3.
没错,在"扬武"号舰上的詹天佑,就是20世纪初因修建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而闻名世界的詹天佑.但鲜为人知的是,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而声名卓著之前,就曾经作为一名海军见习官,在与来犯的法国海军舰队进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马江之役的殊死激战中一战成名,名传遐迩,当时上海英商办的<字林西报>也对他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博物馆》2009,(3):123-123
2009年8月8日,改造后的詹天佑纪念馆基本陈列对观众开放。该陈列完整而系统地展现了詹天佑先生爱国奋进的一生,展出了大量珍贵馆藏文物,这不仅是詹天佑伟大一生的浓缩,也是百年中国铁路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后,我国出版了不少介绍詹天佑生平事迹的小册子中,都介绍了詹天佑发明火车自动车钩的传说,在一些纪念文章和回忆录中,甚至还绘形绘色地描述了詹天佑发明自动车钩的故事。有的书中还说这种自动车钩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被称作“詹天佑钩”。其实这都是以讹传讹。一九五六年,北京图书馆举办的詹天佑展览会上,还同时展出了自动车钩的模型。一九  相似文献   

6.
詹天佑在完成京张铁路后继任张绥铁路总工程师一年多主持勘定了张家口到天镇之间的路线。他时刻关心张绥铁路的工程进展,对张绥铁路的修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詹天佑纪念馆始建于六十年代,最初在长城脚下青龙桥车站设立陈列室,其后几经变迁和挫折。七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恢复设立了青龙桥站詹天佑先生纪念铜象。八十年代,继1982年将詹天佑先生墓地由京郊海甸小南庄迁至青龙桥车站以  相似文献   

8.
詹天佑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设计工程师,将一生都无偿地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詹天佑无愧为中国人的光荣。  相似文献   

9.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  相似文献   

10.
《南口厂报》(上图)由铁道部政治部主管,北京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主办,《南口厂报>社编辑出版。北京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是著名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于1906年8月主持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国有化铁路工厂。南口厂是我国生产铁路机车车辆  相似文献   

11.
詹天佑(1861~1919),原籍安徽婺源,1861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詹天佑报考我国首批幼童出洋预习班,同年赴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18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于同年回国。  相似文献   

12.
百年京张情     
在詹天佑纪念馆里,展出了许多先生曾说过的话,如果不加说明,很难想到这些醒世名言竟出自一个铁路工程技术专家之口。百年京张,百年沧桑。百年磨砺,百年求索。京张铁路,是我国科技界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的杰作。它的起点为五朝古都北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前,在外国人的嗤之以鼻中,"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历尽千辛万苦,主持修建的"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北)京张(家口)铁路开通,吸引国人纷纷前来参观;一百年后,"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驰骋在中国的大地上,最快的运营时速已经达到350公里,这时的火车已似离弦之箭,看不清模样就已飞驰而过。  相似文献   

14.
关冕钧,广西苍梧人,进士出身.曾经与詹天佑等人同修京张铁路.是一位提倡交通救国的知识分子.然而他的理想却因身逢世而难以实现,于是转而寄情于收藏古物.关冕钧认为一事一物--不论是修筑铁路还是收藏古物--只要能使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就应该尽力而为之.他也正是这样去做的.他身在异乡却颇有家乡情结,对广西先贤墨宝的收集不遗余力.《陈宏谋家书》手迹二册,就是他从京城民间收集到的珍品.  相似文献   

15.
在大山中穿行的宜万铁路,让数不尽的仁人志士竞折腰,让詹天佑抱憾终生,让孙中山扼腕叹息,让5万余名现代铁路建设者鏖战了整整7个年头。  相似文献   

16.
《北京档案》2012,(9):58
1909年9月24日,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与管理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并于同年10月2日通车。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清政府排除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工程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7.
正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上海港码头边,一艘日本国的客轮起锚开航了。码头上,是送行的各式人群。船上,"驻洋肄业局正委员"(亦称"留美学生事务所正监督")陈兰彬顶戴辉煌,庄严肃穆。他身边的官员,有翻译曾恒忠、中文教习叶源浚、容增祥。他们带领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赴美留学。这些留美学生,都是10岁左右的幼童,包括11岁的詹天佑在内,"奉旨钦赐官学生,赏赐袍帽顶戴"。他们初离祖国,投向大洋彼岸与茫茫人生,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离别依恋之情。一位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中国第五座星河湾——太原星河湾,大美绽放……山西龙城终于迎来了星河湾时刻,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高端人群的聚焦点。十多年来,星河湾凭借其至高品质已赢得无数赞誉。包括CNBC亚太区最佳公寓、联合国国际花园社区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中国建筑工程最高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近代早期的官派留美运动是近年学术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但迄 今为止的研究,多集中在容闳、唐绍仪、詹天佑、唐国安、蔡绍基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 下重要印记的知名人物身上,还尚未有学者对李恩富这个几乎终生致力于为在美华人 争取自由平等权益,但在中国国内却很不知名的报人作个案分析。本文在综合考察大 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勾勒出李恩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并着重分析了李恩富的 新闻名作《中国人必须留下》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的内容与结构,最后对他的悲剧人 生乃至中国近代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1872年-1875年,在曾国藩、李鸿章、容宏等洋务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其中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中国铁路工程开拓者詹天佑即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