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签理论源自犯罪心理学领域,该理论把个体失范行为定性为"越轨行为",同时对所谓的越轨行为的形成赋予独特的诠释。透视其内涵,其在教育评价方面亦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性质上可把标签划分为"积极标签"与"消极标签",不同的标签反映出不同"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同时,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及理解"标签理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评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标签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学家在象征互动论代表人物布卢默和戈夫曼的理论基础上对偏差行为进行研究提出的。今天探讨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标签的作用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对于新课程改革尤其是学生评价改革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用标签理论、失范理论、文化传递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反抗理论深入分析中职学生校园失范行为,并为优化中等职校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学角度看,教育评价的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学生“贴标签”(labeling,又称“标定”),并授于不同知识的过程。教师这种“标定”的社会行为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学业,使其产生分化,成为“社会分层”的“预演”与基础。本文将运用社会学的“标签理论”对教育评价作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些违背学校规范或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被称为问题行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学生可以被称作"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如何形成的?标签理论认为,"问题学生"的出现并不是学生个人行为造成的,更不是学生的本质显现,"它是由群体的限定和反应所形成的"[1],这个理论对于研究、分析"问题学生"及预防其形成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智 《教育探索》2007,(3):98-99
对于"越轨犯规行为"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转化,犯罪心理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标签理论.用该理论解读学生的"问题行为",并将其用于教育实践,对促进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转化,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学生不良表现的过分关注,往往不利于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因为关注的氛围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对良好行为的过高期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心理,使行为变得更不理想。美国心理学家贝克的“标签理论”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被“后进生”标签暗示的学生往往将自己的许多不良行为合理化,降低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标准,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进而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8.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用来解释人的越轨行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重点研究了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人一旦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探讨问题学生如何不被帖上标签,以及标签理论对于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越轨社会学理论对防范学生越轨行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释越轨行为的主要社会学理论包括失范理论、化传递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标签理论和化冲突理论等,研究这些理论对于全面认识和有效防范青少年学生行为越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问题学生"虽成了教育活动中的习惯词汇,但当一些学生做出了与社会规范不相符的行为时,也只能说明其行为本身存在问题,绝对不意味着他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这一标签的出现不仅仅是对这些学生行为上的误解,更是对其内心的误解,由于此种误解,"问题学生"所显示的消极意义就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了。消极意义从情感上出发会引发学生的焦虑,更是对学生维持自我的一种打击。因此,"问题学生"的消极意义被合理地转化,还需要教育者从弱化标签意识、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帮助学生体验自我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经常给学生贴“标签”,而且这些“标签”绝大多数是“负标签”,导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对待。然而,从教育意义上讲,“标签”理论不是要歧视、隔离、淘汰学生,而是为了让教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因此,“标签”不能轻易、随意地贴,应“慎贴”、“育贴”、“活贴”,这样才能起到标签理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对于存在越轨行为的学生来说,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或群体对其作出的否定性评价和处置措施,在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慎重,防止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同时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客观看待自己的行为及别人的评价,提高自身抵御贴"标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习动机整合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甚至做小动作的学生,为什么他们会出现不专心听讲的情况?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出发,是因为其学习动机水平很低,从而使得外部的行为没有指向或者专注于课堂的学习内容。因此,本文从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出发,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如何影响学习行为,来重点阐述如何帮助教师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原理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失范行为理论研究领域从青少年违法行为逐步扩展至违反校规校纪、违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各种失范行为。学生常见失范行为类型包括学习、生活领域、道德规范和网络等方面,失范行为给学生本身带来消极心理影响。本文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提出对失范行为进行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标签理论是由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埃德文雷伯特和霍华德贝克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社会标签理论吸收了符号互动理论,重点讨论了越轨行为的发生过程。所谓越轨,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被社会成员判定为违反其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和行为,它包括犯罪、违法及违反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的所有思想和行为。社会标签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6.
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运用DISC行为模式理论,从学生个性心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言行,发现学生的"领导力需求",找出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在活动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领导潜能。  相似文献   

17.
院校影响理论的基本模型发展经历了I-E-O模型到学生融合模型阶段,以及学生融合模型的深化发展两个阶段。学生融合模型的深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横向扩增考虑院校结构特征和非院校因素的影响,二是纵向考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发展到学生参与模型和院校行动模型。未来研究中,需要开发适用于我国的院校影响理论,并深入分析学生参与行为的性质及参与行为与个体认知、情感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小学生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自我认识.采用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可以让问题学生走出内心的困扰,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郑霞 《快乐阅读》2013,(11):65-65
由于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小学生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自我认识。采用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可以让问题学生走出内心的困扰,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借鉴市场营销领域的顾客参与理论对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增值模型的研究,表明学生对于目前的远程教育服务具有中等偏高的满意度,女生满意度高于男生;学生学习参与行为的维度及程度影响这一满意度指标;学费性价比的认知、教学设施使用、教学信息接收、教学信息获取、教学要求、学习疑难提出、教学服务人员接触等行为正向影响学生满意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网上资源获取及保安服务等参与行为则对满意度起负向影响。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行为的良好互动来提升服务品质,创造学生满意度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