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从美国学的发展过程,探讨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神之间力量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类为自我而奋斗,但最终又丧失自我的过程。此过程也正是“美国梦”的产生、发展和破灭的过程。它使人们意识到“美国梦”只不过是一连串的神话,从而导致了自然主义学的产生。人类失去自我和“美国梦”的破灭是本所揭示的主题,本对揭示美国人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美国早期文学与英国等西欧国家文学的相互关系。本文所说的美国早期文学,是指美国建国以前殖民时期文学,以及美国独立宣言公布前后独立革命时期文学。本文旨在研究美国文学,通过它与西欧文学相互关系的探讨,想使这一研究引向深入。将从影响与接受两个方面来探讨美国早期文学与西欧文学之间的关系。国内学人,  相似文献   

3.
美国早期文学充满了对自然生态的描写,这些书写归纳起来具有3个基本特征:首先,它侧重自然的宗教性,更多展示的是自然对人类宗教意识的作用;其次,它侧重自然的道德性,着重于自然对人类心灵的教诲作用;再者,它借以自然的名义为各种社会变革传递呼声,从自然中汲取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灵感与行动。  相似文献   

4.
殖民时期的文学并不是纯文学,其主要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赞美上帝.如果文学作品不是以此为主题,它也就失去了文学性.所以,这一时期的最伟大作品科顿·马瑟的《新英格兰的宗教史》就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集子.它涉及了历史、野史、人物传记、恶魔传说以及布道和神学等领域,而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目的:歌颂上帝和那些效忠上帝的人.当然它们都反映了马瑟的清教徒观点.而威廉·布雷德福的《普利茅斯殖民史》和约翰·温思罗普的《日记》则记录了上帝的无限威力.不知为什么,可能就是由于朴实的语言和不加任何修饰的忠诚使这两部作品在文学中占据上游.与此同时,塞缪尔·塞沃尔的《日记》和佩尔斯的《日记》都是同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这一时期以及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上帝的忠诚.但是殖民时期的诗歌却不尽如人意.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的《判决日》“用诗歌描述了这最伟大的、最无可辩驳的上帝的宜判”.这部诗作把木马摇动似的旋律和这一神圣的主题荒唐地结合起来.安妮·布雷德斯瑞特偶尔把韵文和诗体混合,所以她的“四位一体”的废话诗篇(如《四个君王》、《四季》等)显然是关于文学史的,而不是文学本身.出自罗杰·威廉姆斯和约翰·考特恩的小册子记录了他们在神学上的分歧.还有约翰·艾略特的《印地安语法》、韵文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以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有了典型的自然主义色彩。这一阶段的小说有“战前的自然主义”之称,代表人物有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辛克莱·路易斯(Sinclair Lewis)和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等。他们多来自中西部贫困地区,了解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和疾苦,关心在自然和社会广阔的发展背景下人们的命运和状况,揭示其中的丑恶,引起人们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和对社会弊病的关注,在美国社会有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自然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以福楼拜、龚古尔兄弟及左拉为代  相似文献   

6.
海娜 《宣武教育》2009,(6):8-10
一、讲座的缘起: 从人类的幼年时代起,或者说是从人类开始思考自身与宇宙的关系的时代起,出于对诞生人类的自然力量的敬仰,在人类的文学作品中就产生了神鬼的概念。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很多文化中“鬼”的概念是先于“神”的概念产生的,这可能更多的是源于人类对死亡的未知力量的原始的恐惧。亚历士多德认为人应有怜悯与恐惧之情,因为这样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7.
李琼 《山东教育科研》2014,(16):F0003-F0003
20世纪后半叶,工业文明蓬勃发展,使社会化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环境反作用逐步显现出来。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已经威胁到地球上生命的生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工业国家首当其冲。各个领域的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生产与技术层面的问题,它已成为涉及人类本身生存的哲学问题。随即这一重大问题对西方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场探讨文学与环境关系的生态文学批评浪潮在美国掀起。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的历史.战争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文明的灾难史.随着冷兵器时代到热核兵器时代的发展,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越来越大.20世纪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忍的世纪.这是一个战争不断的世纪.战争所造成的,或者与战争有关的死亡总人数约为1.87亿.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就爆发了470多起局部战争.战争的手段也从常规武器发展到核武器、生化武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不仅迅速杀死大量人员,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剧与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最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源.在美国战争小说中,战争对生态的破坏也成为许多美国战争小说家关注的对象.从多克特罗、薇拉*凯瑟、冯尼格特等作家的战争描写中,我们看到战争如何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生态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心,在全世界文坛中占据较高的位置。本文在引入生态意识的基础上,探究了美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看到了一代代的美国作家由"自然文学"向"生态文学"的转变,读懂了美国作家反思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唤起国人乃至全世界人们,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文学一直存在着误解,认为文学就是风花雪月。其实,文学是人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表现的内容涉及最为基本的社会价值关系。文学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符号,是特定时代的文化载体,是人类文明符号的象征。文学可以体现一定的社会变迁,它以一种艺术方式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生存状态和人类价值,不同时期文学特点可以体现不同时代文化和社会特征。因此,文学作品是我们社会的必然产物,任何一种文学流派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又能动的反映时代的变迁。本文以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为例,阐释了文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余娟  陈杰 《文教资料》2012,(7):29-30
美国生态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走向繁荣,这一时期恰逢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社会盛行。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生态文学的核心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主张相一致,主要表现在对现代理性主义神话的颠覆,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与消解,以及对后现代的"有机主义"的推崇上。  相似文献   

12.
黑色幽默文学中的回归意识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60年代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文学,展示了人类面临的困境,作品对美国民族和人类自身文化的尼采式的反思和批判,宣判了人类传统的价值观念的衰落与变异。同时,又有一种回归现象闪烁其中,这使黑色幽默文学有了超越它所描绘的和展现的人类困境的意识,揭示了人类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中发展自调的机能,从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文化意义,构成了黑色幽默文学的回归意识。 一、亚当与夏娃的形象——回归现象的提出 在黑色幽默文学中,特别是冯尼古特的一些作品中,出现了亚当、夏娃的意象。他们做为人类祖先的代表,给作品注入了深邃幽秘的意蕴,就像音乐中的暗示主题。 《五号屠场》中,毕利逃难途中,备尝艰辛,还遭到同伴毒打。毕利他们被德军抓住了。毕利的眼睛盯在德军班长穿的靴子上。小说交待,德军士兵曾开玩笑说,如果往靴子的深处看,将会看到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毕利不知道,可是,竟然也在靴子上看到了亚当与夏娃:他们赤身裸体,是那么天真烂漫,快乐无比,真是落落大方哩!这一意象,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不仅仅是作者的黑色幽默。这是毕利等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对于亚当,夏娃无忧无虑的、快乐的幸福生活的心向往之。 亚当、夏娃的意象,体现了遭受了智慧的悖谬与痛苦的成熟的人类,对于自己初始状态的向往和回?  相似文献   

13.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我要告诉你:你的生命是一种奇迹,热爱文学是你的权利!从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开始,无数的自然灾害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使生命中断进化的征程,然而,人类终于站在地球生物的智慧宝塔的尖顶上了,这是一种奇迹。而你能够成为人类中的一员,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奇迹,因为从受精、胚胎、分娩、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透过文学,看到生活之外的诗与远方。我个人觉得,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文学可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人类绝不会是因为文学这件事很糟糕、文学刺激、文学里边有我们现实生活中完全不能做到的,或者文学里有我们心里想而不敢做的,我们看文学才过瘾。我估计人类最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的产物,人类时刻处在自己所建构的文化世界之中,人类创造的文化紧紧地把人类自身包裹起来。一般说与文化相对的只有自然,实质上这只能是指人类足迹未至的自然而言,而自然一经人类接触就不能不带有相应的文化色彩。因为人类何以进入此—自然总是要受到其思想意识的指引,从而此—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人类文化世界之中。人  相似文献   

16.
评沃尔夫冈·伊塞尔的文学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塞尔的学人类学建立在一种社会人类学的基础上,后认为,在一个人的意识中,他既要以自己的面目出现,但同时他又作为另一个人物而出现——这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要。而学虚构以不同的方式揭示了这个需要。学虚构能使人类以不断展开自我的方式走出自我,毫无羁绊地利用多种化手段全景式地展现人的各种可能性,因而是一个自我塑造和创造世界的范式,这正是学虚构的人类学意义所在。伊塞尔的学人类学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何以存在、人类为什么需要虚构以及人们为什么需要阅读学等问题的追问与回答,因此实际上是一种关于学的人类学哲学。它以一种特别的切入方式深化了伊塞尔的接受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从目前我们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英美文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种比较的视野,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学和文化引入到我们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这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入我们对英美文学的理解,也是培养国际化背景下具有更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专业优秀人才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这还能使我们更好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战争文学与美国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雪莲 《文教资料》2006,(25):53-54
美国战争文学年轻而富有朝气。它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战争画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并以独特的形式影射出不同战争的时代特点、人们对战争不同的态度、观念和情感,这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美国文学中,无产阶级作家层出不穷。他们用战斗的笔,满怀革命激情,着力表现千百万人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呕歌蓬勃兴起的工人革命运动,呐喊着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号子,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一页。 Ⅰ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标明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在美国,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一大批进步作家从狭小的“自我”圈子里挣脱出来,纷纷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走上了无产阶级的创作道路。 如果说,美国无产阶级文学得以产生的催化剂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那么,美国悠长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及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批判精神则是它产生的天然土壤。被巴林顿誉为“无产阶级小说家”(《美国思想主潮》第352页)的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在1907年就写出了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铁蹄》(The Iron HeeL) 20世纪初,美国国内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早年就读过《共产党宣言》并参加过工人运动的杰克·伦敦,积极加入美国社会党,并不辞劳苦地作演讲旅行。所到之处,他大讲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派生物,定性文学应该从人类生活的发生过程,从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注重从精神层面、行为指向和实践意义的结合上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的实践意义是我们试图确立的考察和研究文学的重要维度,从这一维度出发,它使我们认识到,文学的各种概念化的解释都难免简单化、机械化,真正富有阐释力的应该是从实践意义上对文学行为目的的一种表达,这就是: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