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丽霞 《班主任》2011,(5):53-55
常常听到人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冷漠"。什么是冷漠?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冷漠?怎样才能让他们不再冷漠呢?从字面上看,"冷"是不温暖,"漠"是不热情。人不可能天生冷漠,冷漠都有其形成原因。必须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化冷漠为热诚。  相似文献   

2.
茶话会     
<正>常常感到孤独,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受。是我自恃清高吗?可是我真的和身边的人三观不合。我不理解手机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魔力,不理解为什么他们那么厌恶学习,尤其不理解为什么我的努力在他们眼里会变成"内卷",错的到底是我,还是他们?难道我注定找不到知心好友吗?  相似文献   

3.
佚名 《高中生》2012,(4):58-59
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很多大学生对于上大学都说不出明确的原因,除了一个事实——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其他事可做。他们的目标不是出于内心,而是根植于家庭以及同伴。你在那里要学什么?你想要经历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5月1日晚马老师:网名怎么改了?"快乐的豆豆"挺好听的。下雨的心:快乐不起来。马老师:为什么?下雨的心:他们(指父母)都不要我了。马老师:怎么会呢?他们都很爱你。下雨的心:那他们为什么还要离婚?难道是我不够听话吗?马老师:别难过了。父母离异不是你的错,你不必为此有什么想法。父母既然感情上不和,过不到一块,选择离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班级里会有"边缘人"的存在?他们的情感现状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导致他们变成这样?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展开一段心与心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正我为什么加入工作室?原因很直接:一是班主任工作"形势"相逼。自从2010年担任班主任以来,我就发现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好"管"了——传统的"灌输""苦情"式说教,在他们那里很难再发挥作用——与"前辈"相比,他们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而且,表达自  相似文献   

7.
枫叶 《家教指南》2007,(9):20-21
快乐的孩子固然快乐,而不快乐的孩子一定有他不快乐的原因。心理学要关注的,就是那些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不快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不快乐?与父母、同学、伙伴在一起时,为什么感受不到愉快?  相似文献   

8.
邢淑芬  孙琳 《人民教育》2012,(Z2):68-69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这或许是日常生活中,当儿童取得成就时,教师和父母最常用的夸赞语了。他们认为这样的表扬会更好地激励孩子取得更大的成绩。但事实是这样吗?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越表扬孩子聪明、了不起,孩子越害怕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什么他们面对挫折或失败时会更容易选择放弃,而不是像我们期望的那样,付出更大的努力以"水滴石穿"?  相似文献   

9.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三毛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深深的印在许多异乡游子的心中。2011年毕业季,有不少学子选择签约到远离自己家乡的地方。他们为何敢于独闯天涯,有怎样的考虑?工作上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为了感情笃厚的男(女)朋友?  相似文献   

10.
初二学生对功这一章中"机械效率"这个概念不能正确掌握,原因是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是十分清楚,"机械效率"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量?为什么它的值总小于1?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问题都是初二学生必须掌握但又难弄清楚的问题,这篇文章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初二学生对功这一章中"机械效率"这个概念不能正确掌握,原因是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是十分清楚,"机械效率"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量?为什么它的值总小于1?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问题都是初二学生必须掌握但又难弄清楚的问题,这篇文章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专家往往发现,身处一线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常常带着很强的排斥姿态。比如读期刊,他们常常跳过理论部分去看教案设计;比如选购专著,他们往往选择"某某教案精选"而不会多看几眼"某某论";比如听专家讲座,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专家穿插的教案,而听到理论阐述部分则昏昏欲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种现象?原因当然涉及方方面面,下面,笔者想从理论本身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3.
陈扬 《中学生百科》2011,(14):61-64
如果有机会,你会选择出国吗?如果你会,那么你决定出国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去一流的学府学习;还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又或者只是想要回国后有一份高薪的工作?随着留学生越来越多,留学经历并不能许诺你高薪,毕竟现在已经不是"海龟>土鳖"绝对成立的时代。如今的我们,又为什么会选择留学呢?让我们来听听几位过来人的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14.
正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文明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时下有许多中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够健康上网和健康成长呢?首先我们要厘清他们痴迷网络的原因。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上网率达64%,喜欢上网的达52%。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学生网民数量还在迅速膨胀。为什么中学生如此痴迷网络?  相似文献   

15.
有些同学中考成绩很不错,可是到高中却江河日下,甚至是一泻千里。为什么他们会垮得如此厉害?我看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杀手"主要有以下这些:  相似文献   

16.
赵忠春 《地理教育》2012,(10):49-50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为什么到了学校后有些学生会逐渐变成"后进生"?并且"后进生"的学习心理与优等生的学习心理差距极大?每个儿童都有天生的求知欲,是天才的学习者。是谁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成了学习的厌恶者。1.教师:无可奈何的第一责任人当儿童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成了学生接触  相似文献   

17.
<正>本报探讨"中国的7000个梅西从哪儿来"的报道经网络转载后,引来了不少评论,其中被点赞最多的一条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批评:"一个高考挡住所有梅西通往球场的道路。"话虽夸张,却道出了不少人的体会和心声。为什么老爸没收了我的足球?为什么语文和数学老师占用了我的体育课?这样的疑问,想必曾萦绕在很多年轻人的心里,而当他们步入中年、为人父母之后,也许会明白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太阳为什么不是方的?鱼儿为什么不和人一样行走?我们怎么就摆脱不了影子呢?……"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无需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探究内部结构、如何表达他们的发现.探究是他们天生的本能.法布尔说:"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  相似文献   

19.
姚晓丹 《教育》2012,(14):50
为什么要选择创业?创业者袁景瑞的回答或许代表了大多数创业大学生的心声:"我觉得国内的创业前景非常好,在快速发展中许多领域都是空白的,机会很多。"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创业的路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不甘于平庸,希望拿高薪就高职。他们不怕吃苦,不怕挫折,但总是找不到"值得"自己奋斗、坚持下去的工作。为什么呢?是自己运气不好,还是不知道如何选择?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如何尽早确定职业价值观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