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就业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相当多的地矿类专业毕业生选择到效益相对好的石油行业或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地矿单位引进优秀毕业生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地矿行业存在的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因素以及毕业生存在的就业误区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地矿行业转变人才观念、与学校进一步强化合作以及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会对地矿人才的就业流向趋于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矿行业所属单位长期缺乏大学毕业生的输入,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本文以分析地矿类专业毕业生流向为基础,探讨了地矿行业引进毕业生困难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地矿类单位人才需求实际提出了人才引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矿行业工程硕士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以地矿行业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机制创新为依托,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特色鲜明、企业赞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地矿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发挥地矿优势 培养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虹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5):123-125
本文探讨了理工科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提出理工科院校外语专业应充分利用理工院校的学科环境优势,走与强势专业结合的道路,通过有效地教学资源整合,提升外语专业的科技教育内涵,建立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体系。西安科技大学将外语专业同地矿、机电等优势学科相结合,不断创造外语专业发展新的生长点,走出了一条理工科院校外语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5.
地矿类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我国地矿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化的瓶颈,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战略.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淡化,对行业发展的认知与信心不足、对行业的认识有偏观、人事入编考试制度不够合理等是影响毕业生到地矿行业工作的主要原因.可采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成长成才观教育和行业发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铀地矿工程应用人才必须具备行业所需的特殊隐性素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对这些素质的启蒙与延展起基础作用。应从基本内容、实现途径、运行机制等方面建构铀地矿工程应用型人才行业隐性素质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地质行业人才严重不足,尤其在基层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和结构失衡现象,这与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战略要求极不适应。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快缓解人才的紧缺问题已成为我国地质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地质行业基层人才的现状出发,通过论述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义、方式及保障等,探寻迅速摆脱我国当前地质一线人才匮乏困境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服务方向的调整和重新定位给高校人才的培养带来重大的影响,如何在属地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地质类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本文对专业结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开设新型边缘学科、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办学底蕴等方面系统、详实地阐述了如何加强地矿类专业学科建设,为国土资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地矿勘查信息化与地矿信息科技学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矿勘查信息化”是指采用信息系统对传统的地矿勘查工作主流程进行充分改造, 实现全程计算机辅助化, 数据在各道工序间流转顺畅、充分共享。“地矿信息科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既是地矿勘查的信息化和地质学定量化发展的需要, 也是地球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形成发展的推动。为满足地矿勘查的信息化和地质学定量化进程, 适应地球信息科学发展的形势, 应当在重视并加强地矿勘查工作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创办“地矿信息科技”本科专业, 并加紧进行这一学科体系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能源行业的重要人才供给方,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于国家资源保障不足,生源质量下降,人才培养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低等方面,严重制约了其高质量发展。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行业从业人员待遇,加强行业企业正面宣传力度,出台行业实习实训制度以及校企师资互培、互聘指导意见,完善高校理事会制度,加大行业企业参与高校治理力度等建议,以推进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为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工程硕士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地勘行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服务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理念,结合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区域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本文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基于地矿行业标准"项目引领、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地质找矿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此模式是一种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的供需视角对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国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存在教学设置不够规范、教学方法严重滞后、实践环节较为薄弱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建议从处理好规范与特色的关系、实行开放式教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几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是实践性较强,但又需要有扎实理论支撑的专业,在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探索适合矿山地质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浅析,分析了矿山地质专业特征,探索和实践了符合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矿山地质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持续发展,需要更新人才理念。确立现代人才理念和人才经营思想,攸关一个国家和城市建设的大计。人才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积极导入现代人才经营理念,以全球眼光审视人才,以创新精神培育人才,以高尚才德对待人才,以科学态度选用人才,以激励方式凝聚人才,大力推进人才创新,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6.
行业性强的大学专业如何构建适应性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国内外同类院校优秀的思路与做法,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地质学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调研了美国地质学专业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培养机制。总而言之,多层次和开放的课程体系、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考核和评价制度、自主和严格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是其最主要的特色和优势。国内地质类行业性大学不仅要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授课方式、艺术以及学生自主性的激发等方面,也需要进行不断借鉴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财经类院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师资结构等决定了其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理工类、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通过分析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认为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实践教学相对薄弱、专业信念不够坚定、工程技术明显不足、创新能力有待突破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一拓四”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