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本体,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以“语用素养”为本,以“语用技能”为要。语用观讲求“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训练,强调语用训练与文化涵养的融合,坚持语用教学方法的人本理念,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功利教学。从语文本体出发,明确“语文教育是什么”,树立语用教育观,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语文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最终完成“人格”的完美塑造,实现语文教育中“文”与“人”的真正高度统一,“教”与“育”的真正有机结合。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要求,应抓住文本及其语言的主要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情境与过程,实现学生“人”的一步步跨越。立足“人本”发展:文本—人本学科教育有两条规律不可违背:一是关于学科的学习规律;二是学生的发展规律。但是,学科的学习规律必须服从于学生的发展规律。当代教育强调并推崇“人本”教育理念,其理由即在于此。从…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语文教育的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文章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人本精神的失落”问题及现状,随后从理论上对“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选择”作以深度思考,最后探讨了“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4.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它是以学生好学为目的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也有“生本”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实质上就来源于“人本化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音乐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改革理念,就是要将我们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从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乐本化”教育思想,转变到促进人发展的“人本化”教育思想上来。要完成这个转变,需要我们真正地理解“人本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并掌握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学科教学方法和策略。“生本音乐课堂”就是“人本化音乐教育”的具体体现。对音乐教师来说,我们不仅需要认识一般意义上的“生本课堂”,更要立足音乐,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去把握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竞争之中,标志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必将发生一系列变革,这种变革的总趋势是与世界接轨,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按照国际惯例行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审视全球背景下的教育应如何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必将对中小学的德育提出新的定位与思考。一、在教育的主体上,要强化“人本”意识新时期的德育不仅追求社会价值,更追求“人本”价值。所谓“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18世纪瑞士…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种人本活动、精神活动,其教学最重要的是针对于“人”的教育,对于刚接受教育不久的小学生来说,这不仅是在接受本民族语言,更是对本民族文化精粹的一种熏陶。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中,让课堂充满人本主义的思想也就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都有着深厚的人本传统,核心是“使人成为人”。教育中的“人本”模式是与工具主义模式相对应的,它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生活方式为培育目标,核心是让大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当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困境源于“成人”与“成才”的悖谬,其化解之途在于树立“人本”教育理念,贯彻“人本”教育原则,运用“人本”教育方法,实施“人本”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学生实行人本教育是教育落实党的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也是教育活动在现代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循着“以人为本”这一现代社会理念发展的脉络,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人本教育”还是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而由“仁”发现“人”,从“仁本”走向“人本”,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建构的基本理路。孔子从仁本教育观出发,形成了“爱人”与以人为重的教育理念,并由此在教育内容方面呈现人本(文)主义教育色彩,即建立以“仁”“礼”为核心的世俗主义的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凸现人的主观能动特性,即以启发诱导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按照自励、励人的原则去形成具有强烈人本色彩的教师观,即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本化,其实就是教育体系的道德化,其终极指向是服务于德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每学期的语文公开课教学都会给人一种不太好的感觉:大多语文教师上课不注重“读”,忽视了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的原则。教研时谈到这种问题,有人美其名日“改革”,改革就应给学生带来好处。可是,语文教学改来改去把几千年行之有效的“以读为本”的传统教法改掉了,  相似文献   

11.
人本教育是器今世界教育理论发展大趋势。按照人本教育理论,教育是“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身本性发展,“发展”是教育的本质,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回归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人本化德育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文关怀为主旋律、以提升人的德性为落脚点的德育,提出了人本化德育模式应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以人本化的德育理论系统、目标系统、内容系统、评价系统和操作系统几要素构成。进而分析了其模式的教育目标生活化,教育方式多样化,教育主体多元化的特征。高校人本化德育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德育。  相似文献   

13.
学校人本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的精髓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并发挥一切资源的价值。政府职能的实施离不开行政手段的调控,企业运作有赖于严谨而科学的操作程序,教育的主体是人,当以人为本,以人的志趣情感、思想入手切入管理的内核,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其潜在效能。笔者在此就人本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旨在抛砖引玉。一、学校人本管理的内涵人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对象,“人本”顾名思义,即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人本思想源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它主张以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近现代许多企业引入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人本教育的前提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人本之“本”,当是根本、中心、为人之意,即以人为本,把人当做人而不是当做物或工具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来看待。人本管理要求,即使要达到“为人”之外的另一个目的,也不是以人性的扭曲,屈从、改变为代价的,而是人的积极主动行为的结果。如此行为的结果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劳动成果,而且使人在他的成果中看到自我的力量和价值,感受到自我和作为真正的人而存在。一、人本教育以整体的、活动着的人作为教育对象。在传统的教育中,其对象也是人。但是,传统教育对待人与  相似文献   

15.
人本化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它把人置于教育和学校管理的中心,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是终极目标。人本化管理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具体地说,人本化管理就是要求校长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教师为本,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人本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高境界的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贵,…  相似文献   

16.
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呼唤实行人本教育,要求英语教学放弃传统的以教科书为本,“目中无生”的教学方式。本文试图从弹性化课时教学设计入手,对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本教育的问题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17.
关注生命是新世纪人类教育理念的呼唤。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呼唤实行人本化教育,要求英语教学放弃传统的以教科书为本,“目中无生”的教育方式。本文试图对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本教育的问题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教师管理的人本观念?回答这个问题前,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本”、什么是管理的人本观念。所谓“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根本。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是管理的人本观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是科学的人性观。它从人的社会性来考察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而成为人,就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建立和发展 ,使人类步入了一个以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文化的传递工具和方式又产生了一次全新的革命 ,并将引发教育的再一次变革。这种变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而产生的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与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的教育变革是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变 ,也包括学习者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甚至包括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 ,语文教育也即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一、“在线空间”———语文学习新课堂今天我们不…  相似文献   

20.
综观语文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本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思想贯穿始终。一、课程标准的人本思想1 从课程的基本理念看 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 ,这是对语文学习的全新的理解。“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看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