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蒋光慈是否对《丽莎的哀怨》的主人公——白俄贵妇丽莎存在同情、是否暴露了他的消极的思想,是解读蒋光慈和《丽莎的哀怨》的关键。抛开阶级观念和功利色彩下的误读,可以肯定的是:蒋光慈对丽莎存在着深切同情,但是这种同情并非给予一个贵族妇女,而是给予和自己遭遇相似的“天涯沦落人”。  相似文献   

2.
雷桂敏 《文教资料》2021,(3):126-128
《道德情操论》作为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情观贯穿始终,对今天进行道德建设仍具有启发性。“同情观”启示我们: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建立公正的奖惩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亚萍 《考试周刊》2012,(66):24-25
亚当·斯密认为语言是人类实现指挥他人欲望的工具。语言被理解为一种“行为”工具。而语言作为“表征现实”的工具时所具有的“模糊性”又会反作用于人们对现实的感知。在语言使用中对“语境”和“想象”重要性的强调,以及指出道德哲学体系阐述的最重要任务也是激发人类对崇高情操的“激情”,无疑体现了亚为·斯密对语言“诗性”一面的深刻洞见。  相似文献   

4.
《送冰的人来了》是美国伟大悲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代表作之一。剧中"白日梦"(p ipe dream)概念的运用,表达了作家对人性的同情和怜悯。但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教人们认清现实,努力争取自己的命运的"同情";作家认为真正的同情是对人性的包容和忍耐,服从命运的安排。本文借分析"白日梦"概念在《送》剧中的运用,试图揭示作家独特的同情观。  相似文献   

5.
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夺取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八个奖项,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相似文献   

6.
剧作家对男性角色的描写充斥着女性化特征,彻底解构了传统社会的男性气质;同时,剧中女性人物的言行举止无不表达出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抗争;而且,主人公妮娜对男权社会抗争的失败并不是对男权主义的屈从,而是作者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尊敬和对其悲惨命运的同情.这一切都表明《奇异的插曲》并不是一部男权主义作品,而是一部反男权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7.
《玻璃动物园》是一曲回忆剧,剧中汤姆的旁白和音乐等画外音的运用贯穿了整个戏剧,这种叙事艺术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美学效果极具典型意义:它不仅有利于作品在视听合力与张力的作用下实现其主题意义的整合,达到延展剧情、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而且有利于刻画人物,推动剧情因果关系的明晰化,从而形成审美效应,产生审美认同,实现审美升华。  相似文献   

8.
系统论的问世,打破了已往单科封闭式的壁垒,使任何研究工作走向整体化和科学化。它同样适用于文学领域,适用于对文学形象的认识。本文试用系统论的方法,使对《雷雨》中繁漪的认识更加理性化。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体现在它存在于三个关系系统中。对她的定论不是三种关系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这也是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作品主题的解析,应遵循作品内容与风格完整性的原则,通过对作品的道德评价和情感指向的具体分析来进行,对《长恨歌》的"双重主题"亦应如是观。  相似文献   

10.
付卉 《华章》2014,(27)
《被解救的姜戈》讲述了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德裔美国人舒尔茨为了找到几名逃犯买下了黑人奴隶姜戈,并给予他自由,并且帮助其解救依然为奴隶的妻子的故事。这部电影看似是在讲一个反对种族歧视的,却在细微末节之间向观众传达着三个关键词:自由,奴性和反抗。  相似文献   

11.
介绍并分析了英语语态中的不对称现象,根据标记理论归纳出了语态方面的有标记与无标记的组配,希望能对中国人在英语语态方面的学习及写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从民族声乐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的视角,以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声乐学习与歌唱实践,探讨了唱法女声在音色调节方面的借鉴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混合声是真、假声的有机结合体,具有高低统一、圆润流畅、富于表现力的声音,是歌唱追求的理想的声音。混声唱法的有效运用是科学的唱法。掌握混声唱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歌唱的学习过程,是歌唱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变声后期学生的歌唱训练,是成年学生在歌唱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这部分学生顺利度过变声后期这一关,保护好歌唱器官,重点研究了变声后期学生的特征、训练途径和训练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有利于学生科学、健康、合理地用嗓,促使声乐教学事业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和汉语中一定情况下存在着同样的句意因采用不同句式而表达情态不同的现象。据此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上述情况中采用主动态与被动态情态效果的不同,从论证举例中得出在何种情况下被动句式较主动句式在情态表达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歌唱者在发声过程中对发声器官运作之感受,形象化地指称为“内心视觉”,以此来展开论述,提出将“内心视觉”的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能使学习者有效地克服“炸声”、“包声”、“高音挤”、“低音发虚”等常见的弊病,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科学发声法,能令歌唱者从复杂的“发声程式”中走出来,实践证明,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方法,“内心视觉”适合于不同唱法的声乐学习者,能使他们达到轻松自如地表达作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任务型教学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英语教育教学的作用。并以其本质核心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探讨和评说。  相似文献   

18.
英文句子时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分,其中语态又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本文主要介绍英语被动结构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生学习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困难,讨论了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新闻评论语篇为语料,对此类语篇所使用的劝说策略进行研究。从说服学的角度看,新闻评论语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说服活动,通过一系列劝说策略的使用,如主方形象的塑造、语篇信息的建构来达到劝说读者,促使其观念改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