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者,通伦理也。”道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以歌词的内容和歌曲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使之行为符合伦理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赵薇 《教书育人》2001,(16):19-19
声乐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专业训练课程之一。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声音,使其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获得美的歌喉,而且通过声乐课上老师对各教学环节的有意识德育渗透,可使学生在愉悦的声音训练中,歌曲的演唱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培养高尚的情操,无形之中受到德育教育。音乐艺术对于人性的教化作用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音乐家孔子认为:“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唯乐不可为伪”,“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汉代思想家、教育家董仲舒亦提出了“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声发于…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音乐,作为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革命的阶级和反革命的阶级都很重视。历代反动派和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很注意抓音乐这个阶级斗争的工具,用它来为反革命的政治服务。孔丘就是把音乐作为维护和挽救奴隶制统治的工具。他提倡“礼乐”,把“礼”和“乐”联在一起,显然是要通过“乐”来完成“礼”的使命。他认为要达到“礼治”,必须从人的思想感情入手,而音乐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人的性情的手段。他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意思是说,一方面要以“礼”来控制人民、统治人民,另一方面要以“乐”来麻醉人民、欺骗人民;一面要促进奴隶主贵族内部的团结,另一面要使奴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对欣赏者和聆听者的心灵具有深刻、特殊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也深”,“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古人对音乐力量之伟大的描述。在今天,好的音乐对形成人的高尚精神境界,塑造完美的人格,提...  相似文献   

5.
不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音乐刊物上选择歌曲作为课堂补充教材时,都喜欢选有民族风格的少年儿童歌曲。这反映了他们对少年儿童音乐爱好方面的审美指向,也表明了有民族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在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受到热烈的欢迎。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鲜明的社会、历史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事实证明,越是有民族特色的东西,越是有  相似文献   

6.
用音乐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在少儿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点。音乐教育对培养少儿的优良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人的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可以通过有形象、有意境...  相似文献   

7.
滕颖娟 《教师》2014,(34):9-9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诗和画等艺术是说服我们,音乐是突然袭击我们。”我国古代典籍《乐记》中就谈道:“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相似文献   

8.
成人教育不可忽视音乐欣赏的美育作用胡咏丽我国音乐家洗星海曾这样评价音乐:“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的确,音乐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难以估量的。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9.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途径和桥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贯彻普通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 早在古代,我国就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说国家要太平,百姓要遵纪守法。美育十分重要,要提倡诗歌、音乐和礼貌。 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科教育中重视美育不仅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学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古老中华的历史长河中,音乐的教育功能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孔子有句名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对音乐的教育功能的认识是比较深的,因而在他开设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中。把音乐列为第二位。苟子也曾说过:“乐者,治人之胜也”。在苟予看来,音乐可以使人“耳聪目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相似文献   

11.
高霏 《教学与管理》2002,(10):56-57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人们很早就懂得以艺术手段作为教育人的工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和美化心灵的作用,他主张儿童都应学音乐。我国古代总是把“礼和乐”并提,并且很早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把音乐看作是对人们教育的工具。孔子所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明确地把“乐”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可见,音乐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小学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和终身性的内容。在人的素质发展中 ,在精神心灵的培育中 ,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的、必要的、重要的内容。中外哲人各有一句名言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人的身体在于体育 ,人的心灵在于音乐。”这些话反映了人们对音乐的理性与实践的深刻认识。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大纲提出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这说明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在素质教育中 ,是不可忽视美育和音乐的。在学校教育中 ,音乐…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乐以活心。”“移风移俗,莫善于乐。”音乐是一种灵魂的语言。好的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和情操,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和记忆力的增强。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学生抱怨自己耳朵不灵,听了半天音乐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这不怪耳朵,而是缺乏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的缘故。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呢?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堂好的音乐课,一首好歌曲,都是对学生的一次美的熏陶,都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和体会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培养学生美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好音乐,让音乐的美真正进入课堂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音乐教师应选择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可以唤起学生美感的歌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好的乐曲是音乐课堂实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目标的前提。一首好的乐曲应当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能够抒发学生温馨感受的歌曲,有美好的寓意,能够衬托学生美丽的梦想。具有这种寓意的歌曲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可在他们心里播下美的种子。此外,好的歌曲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厌,时间长了,自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音乐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帮助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现在学生接触的音乐很多,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这对于我们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某些音乐可能使学生产生叛逆的性格,甚至侵蚀学生的心灵,因此,音乐老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好学生对于音乐的选择,在教学前一定要选好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歌曲,既能让学生喜欢,又能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5.
向琴 《幼儿教育》2014,(Z3):40-43,58
对重庆市主城区一位熟手型幼儿园教师W所具有的音乐学科教学知识(PCK)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关于音乐内容知识,W教师考虑到了音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问题,并且重视不同音乐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根据幼儿园音乐活动类型特点让幼儿学到相应的音乐内容知识;关于音乐教学策略知识,W教师以欣赏为主要教学手段,辅之以语言与身体节奏等教学手段;关于幼儿知识,W教师考虑到了幼儿的认知经验,在有关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融合了季节元素等,所选择的歌曲和音乐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关于音乐情境知识,W教师注意到了要创设故事和游戏情境以帮助幼儿学习歌曲和感受音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总是把“礼”和“乐”并提,并且很早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把音乐看作是向人们进行教育的工具。时至今日,人们对音乐的教化作用看得更清、更重,把基础教育中的小学音乐教育提升到了“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的高度,音乐教育受到了越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人们很早就懂得以艺术手段作为教育人的工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和美化心灵的作用,他主张儿童都应学音乐。我国古代总是把“礼和乐”并提,并且很早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把音乐看作是对人们教育的工具。孔子所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明确地把“乐”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可见,音乐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算是合格的音乐教师?现在,在这方面存在一个误区。首先,…  相似文献   

18.
聂耳的歌曲创作有两个重要艺术成就和特色 :一是在群众歌曲这一体裁中 ,善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塑造 ,反映生活现实和思想感情 ,特别是准确鲜明地反映 2 0世纪 3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形象与感情 ;二是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 ,独具新意和个性 ,既具有民族特色 ,又富于时代气息 ,并将曲调的平易性与独创性有机结合 ,成为广大群众所“喜唱乐闻”的真正的“群众歌曲”。  相似文献   

19.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感染力十分强烈,常以一种潜在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指出:“为政”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礼乐”;将“兴于诗,之于礼,咸于乐”作为育人修养的格言;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事实证明,音乐在开启智慧、陶冶情操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一、名人与音乐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天文学家开普勒说,他发现行…  相似文献   

20.
音乐艺术鲜明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决定了音乐课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育人。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 ,首先是培养人。”两千多年以前 ,孔子就提倡过音乐教育 ,认为“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人民音乐家贺绿汀指出 :“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纵览初中音乐教材的全部内容 ,仔细品味每一首歌(乐)曲 ,无不体现良好的德育功能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爱国主义教育初中音乐课本一、三、五册的第一课都统一安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