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他们用行动"书写"了人类的历史;而记者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既用行动在创造历史,又以其特殊的职业书写了"今天的历史".在高等教育改革、转轨、进入新发展阶段的21世纪,作为高校校报工作者,更有义务与时俱进,发挥"今日历史"的书写人职能,以历史的责任感来办好校报.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认识,更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已进入对策时代。对策时代需要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研究者在研究好如何搞好新闻报道的同时,研究如何组织报道、超前策划、提供对策、研究自身如何行动,进而研究媒介的整体态势。因此高校校报必须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春天里,也把自己定格在相应的位置。一、以党性原则作为办报保证高校校报是党委机关报,因此,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报原则,这是毫不动摇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校报…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地区,校报作为“新闻纸”问世较兄弟省区为晚。解放前和建国时期,新疆高等教育规模很小,高校仅有一二,寥寥可数,曾有否校报,尚未见资料。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随着文化教育高潮的兴起,新疆地区才起步建立高校,并逐年增多。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起,孕育了校报并为之提供了得以诞生的母体。1957年,新疆八一农学院院报、新疆医学院院报先后问世,新疆高等教育园地有了高等教育新闻出版物。之后,1958年诞生了塔里木农垦大学校报,1959年诞生了石河子农学院院报,1960年诞生了新疆大学校报。这可称谓新疆高校校报生…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报作为新闻传媒大家族中的一员,有着自己的编辑活动内容和活动规律,理所当然地也应建立自己的校报编辑学,以便用完整的科学的校报理论体系指导校报工作实践。一、建立校报编辑学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础创建校报编辑学是校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科学发展史上,任何一门新学科,从发生、发展到逐步成熟和完善,都是客观事物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校报从1895年最早创刊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校刊算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解放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校报一度发展到二百余家,但是由于60年代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校报中的一支生力军,高职院校校报如果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办报中适当汲取一些晚报“鲜活”的风格,突出行业报的“职业”特征,发挥导报的正确“引导”作用,那么离党对新闻宣传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就更近了一步,校报也才会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6.
迄今我国高校已有一千多家校报,这无疑是党的教育新闻战线的一支生力军。在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今天,校报作为涵盖域广、受众文化水准高、具有极强的社会性的行业新闻愈来愈为世人所注目。如何不负众望,追求校报编排的高水平,从而使校报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加大校报编排的精美、规范、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的多维透视王晓华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一员,高校校报这个昔日被视为同行业中的“丑小鸭”和“灰姑娘”,如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们在各自的校园中肩负重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各项工作的改革动态,交流信息,表扬先进,针随时弊,...  相似文献   

8.
论校报在高等教育中的主要功能南京林业大学姜芹高等学校的校报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是学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耳目喉舌,是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师生员工的纽带和桥梁,是沟通校内信息的新闻传播媒介,是学校对外交流的新闻窗...  相似文献   

9.
着眼现代社会,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成为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点.古时“民惟帮本,本固邦宁”今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古往今来,以人为本思想是社会历史发展永恒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一) 关于新闻的定义,截止目前,国内最权威的说法,还是1943年陆定一同志的一句科学概括:“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新近”,讲的是时间性,否则就不叫新闻;二是“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新闻是事实的反映。舍去事实而直接发表意见,更不能称其为新闻。三是“报道”,事实本身还算不上新闻,只有报道出去,才能叫新闻。“今日的新闻,即明日的历史;在它尚未成为新闻时,就是情报。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高校联合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近些年的实践表明,发展高校联合办学,有利于加速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加速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联合办学空前发展的今天,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联合办学过程中民办教育机构招生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可谓“乱象环生”,并从事实上影响到了教育公平,并有导致更多社会问题的潜在威胁,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校报作为党的新闻传播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三贴近”原则宣传报道学校改革发展、教学科研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果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初中生》2007,(10):42-43
58年前的10月1日,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倍受压迫与欺凌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中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58年后的今天,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对新中国的情况了解多少呢?又有怎样的感想需要书写、会开展怎样的纪念活动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一) 如何改进会议报道?怎样使会议报道不断地创新?这一直是新闻传媒需要解决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对于我们高校校报来说,这个问题也相当突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构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校宣传舆论中心的校报,不仅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校领导决策的任务,同时,为使广大师生从校报中更多地获取信息和知识,关注他们身边所发生的“热点”,反映他们的切身利益,校报又起着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然而,纵观目前各高校的校报,均以会议报道为主的新闻充斥版面,令读者喜闻乐见的新、活、短的新闻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15.
在诸多新闻传媒并存的今天,校报作为校园新闻的主要载体,在配合高校党委中心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报编辑工作内容的广泛性和作用的重要性要求广大校报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6.
一主题是一篇新闻作品的灵魂。因而能否正确选择主题,直接影响到新闻的社会效益。胡乔木同志说:“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记者的职责就是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主题的事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思想教材。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研究新闻写作要从研究事实开始。弄清“事实”这个概念,就能准确地把握事实,应用事实,使新闻写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校报记者团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如何建立和培养一支精干、高效的大学生记者团让校报编辑费心思量。大学生记者团,具有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素质良莠不齐、工作时间有限等弊端。怎样克服不利因素,使这支“校园新闻轻骑兵”队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证稳定性,是值得校报工作者研究关注的。在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的今天,高校校报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维护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培养综合性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高校校报为数不多的编辑人员要真实、全面地反映学校教学、科研、产业发展、后勤等情况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建立一支精干、高…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报要闻版因为多方面原因,形成了目前的“简报”化倾向,使校报一版“不好看”;为使校报象“报”,应按照新闻规律,加强校报的编辑力量,加大硬件投入,克服简报化倾向。使要闻版重要、可读。使校报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新闻媒介大量采用深度报道的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心理或某些现象进行整体的、纵深的、全方位的报道,通过挖掘事实的深层含意,晓示过去,预示未来,较为透彻地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倍受读者青睐。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报道手段,笔者认为,高校校报也应重视这一视读趋向,及时地、多角度、多方位、深层次的挖掘师生的生活,以求获取最佳的报道效果。 深度报道与以往常用的报道方式相比较,其特点是突破了以往简单的、动态性的反映事物的若干表面现象的浅层次的报道方式,而是采用一种透过事物表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剖析新闻事实,由表及里地深入新闻事实内部,充分展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力求反映新闻事实的整体方面和发展过程的高层次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手段信息量大、思辨色彩浓、蕴意深刻,趣味性强,能给人以知识和启迪。 加强校报的深度报道,可以使校报扬长避短,校报以反映校园生活为主,校园生活与繁芜的社会生活相比较,不过象个平静的港湾,工作平稳而常规,因而,每时每刻能够提供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是极为有限的,反映在校报上,则表现为可读性强的新闻少,所递载的信息不多,知识性、趣味性都不是很强的,因而读来呆板无味,直接影响读者的情绪,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校报的一种通病,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