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北京的网球运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最初只 是一些外国人打网球。后来,和他们一道工作 的中国人也参加了该项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场地逐渐增多。有网球俱乐部、中外人士办的网球会,私人也建立了一些网球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网球运动已达到了兴盛的高潮。经个人回忆,当时网球会的名称和网球场地数如下:  相似文献   

2.
陶雨晴 《新体育》2023,(10):97-99
近年来网球运动因其自身独特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广受大众青睐,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球运动爱好者的主要群体之一,网球运动也逐渐走进高校体育课堂,成为体育专业学生专项选择的热门项目之一。想要提升网球运动水平,运动者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合理科学的营养膳食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网球专项学生往往忽视了运动训练中营养补充的重要性,或者不知道应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营养膳食搭配。出于此角度,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60名网球专项学生在网球运动训练中营养膳食补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网球专项学生在网球运动训练前中后期膳食营养补充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就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强调科学的营养膳食补充在网球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以期能够帮助网球专项学生在网球运动训练中进一步提升网球运动水平的同时增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网球运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具有开展网球运动的良好环境,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随着媒体、通讯等对网球运动文化的传播,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关心网球,热爱打网球的人也越来越多,少年儿童参加网球培训也越来越多,现具有很好的网球运动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尊 《灌篮》2021,(3):153-153
网球运动进入我国的时间相对于传统运动项目的时间较晚,但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我国运动员已经在网球竞技项目中取得了许多好的成绩,为世界展示了我国网球的发展水平,网球文化已经在我国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条件,网球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高校校园中的网球运动进行文化方面的论述,探讨网球文化对青少年人格培养的价值,并提出发展网球文化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球在现代大学校园内十分普及,对应的大学生网球运动教学科也陆续开展,网球运动作为一种高强度的运动,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体能便是网球运动的基础。本文依照网球运动对个人身体素质的要求,对专项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球运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李娜在澳网和法网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再一次掀起了我国的网球热潮,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网球运动.高校是开展和普及网球运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竞技网球队员的摇篮.河南省曾经培养出了像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网球运动员5项非技术因素基本参数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焦峪平 《精武》2012,(8):8-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网球运动得到了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网球运动。很多练习者缺少网球教练员的指导,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知识和意识,因此,网球运动损伤也象其他运动项目一样不可避免,本文主要对网球运动中下肢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探讨其损伤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生普遍出现亚健康状态,为改善这一不良现象应加强业余运动,而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网球运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所需求的运动量,并且高层次的网球比赛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闲暇时光。所有运动都离不开体能的支持,这也包括网球运动。本文主要从网球运动知识开始,讲述了网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网球运动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运动项门之一,它的发展史也丰富有趣。尽管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网球运动来源于罗马、印加帝国、马雅族或古希腊,但所有的历史学家都一致认为13世纪的法国,就为当今的网球运动播下了第一颗坚实强壮的种子。法国对网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对于网球运动怎样传进法国,至今仍  相似文献   

10.
唐敏强 《精武》2013,(18):53-53,55
近年来我国网球爱好者普遍增多,许多高校也开设了网球课程,但由于我国网球运动起步较晚,学生在入学前也很少接触过这类运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网球教学的现状,列举了制约网球教学的因素,同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种优化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我国高校网球教学质量,使网球运动成为大学生热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作为其组成部分的高校网球运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在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问法,针对湖北省高校,分析了其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时期的网球课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网球,由此来说部分大学生对网球的了解还是很少的。初次接触时学生对网球的速度以及弹性等问题都没有了解,虽然大学生网球课堂上所学的技巧和相关知识只能被视为休闲运动,但是也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网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3.
李睿珂 《新体育》2023,(10):21-23
近年来,网球作为一个集合作、锻炼身体、体能增强等于一身的运动方式,逐渐被更多人列为青少年运动计划的清单之一,成为青少年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的一大方式。但网球运动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在进行网球运动前,需要运动员积极开展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保证自己的身体能够进行网球运动。在网球运动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也在不断升级,但当前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是否能有效帮助网球运动的顺利进行呢?本文将从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以及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网球起源现代网球运动一般包括室内网球和室外网球两种形式。网球运动最早起源于12至13世纪法国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后来成为宫廷里的一种室内消遣娱乐活动。也有人认为,网球运动的起源应追溯到"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英法两国战争)以前在法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名叫海欧·德·巴乌麦的球类游  相似文献   

15.
周才 《当代体育科技》2021,(7):41-42,45
近几年来,网球运动开始渐渐受到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欢迎和喜爱。网球运动因为具有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对参与者的体能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今,我国各大高校也开始将网球运动引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中,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因此,在大学生网球运动训练中,专项体能素质的训练成为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使得网球专项体能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该文对网球运动训练中大学生专项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进行探索,以期能够为大学生网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网球运动技巧性强、观赏性强,从事网球运动容易找到成就感,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目前,在小学普及网球运动还不容乐观,网球还未被更多的学生所了解,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体现出较强的商业化特征,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开设新兴运动项目的要求,网球也在其列。本文论述了在小学开设网球课程的策略:构建大-中-小-幼网球课程体系,探索网球运动的技能形成规律,落实新课程标准“教、练、赛”一体化课程实施理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网球运动,不管是竞技运动还是大众运动,网球拍是每个网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装备,如果说把网球运动员比作是一个即将上战场的武士,那么网球拍就是网球运动员手里的武器,武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战局的成败,网球拍在比赛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演绎法对网球拍的发展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网球拍在各个时代的变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不同水平的网球选手选择拍子和使用拍子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让所有的网球运动爱好者更好的了解网球运动文化.  相似文献   

18.
网球选项课教学在陕西高校发展的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网球运动发展过程,分析高校体育在网球运动普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讨高校网球运动推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探讨网球选项课教学,来带动网球运动的普及,使网球运动通过高校体育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参与体育运动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途径。在首都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和社团活动中,网球运动已经崭露头角并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规模,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各大高校也愿意投入资金修建网球场地。本文根据网球运动在首都高校的普及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首都高校网球课程教学和网球社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其发展进行探讨,为网球运动在首都高校更好地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使天津市更好地备战第11届全国运动会网球比赛,以天津市竞技网球运动训练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国内及天津市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天津市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目标与对策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天津市更好地备战第11届全国运动会网球比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国内其他省市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