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建构的同时,拍客传播也冲决着旧“景观社会”的“超真实”性与意识形态性,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旧“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发起了挑战.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自发的第二次“情境主义国际”运动,它通过拍客传播建构的“生活情境”打破了旧“景观社会”的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性,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念与现实呈现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与修正.  相似文献   

2.
拍客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对现存的"景观社会"有构建和消解的作用。拍客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大众文化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3.
百度百科中对"拍客"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在互联网传统图文时代,拍客常被指称用各类相机、手机和数码设备拍摄图文影像的人群,随着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开始,拍客的涵义开始从图文影像到视频影像过渡.从该定义看,拍客作品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图片,二是图像.  相似文献   

4.
徐尚青  潘元金 《新闻界》2012,(22):39-43
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旧"景观社会"通向新"景观社会"的一把钥匙。拍客的兴起既是"景观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受传媒技术推动的传播结构变革的结果;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化建构与结构性反叛,从而建构了新的"景观社会"。本文着重论述拍客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化建构:一方面通过健全"景观社会"公民的图像语言和思维能力培养了"景观社会"的合格公民;另一方面通过"小众景观"的建构弥补了旧"景观社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拍客"影像的传播特点 迅捷性 "拍客"以图片信息为主,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强调感知的当下性、瞬间性和冲击力.相比之传统媒介对理性分析与思考的注重,"拍客"以图片为主的传播形式强调一种影像化的视觉传播路径. "拍客"之所以能成为目前较普及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由于它比传统媒体文字传播更快捷、更生动和更形象,但这一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没有网络的完善和普及,就不可能产生"拍客"群体;同样,"拍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也促进了网络发展,使之日益成为现代化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韩东梅 《新闻世界》2014,(5):148-149
在人人手持摄像机或手机的自媒体时代,影像从神坛走向人间,派生出除了记者之外的又一团体——拍客,他们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充当了现场记者的角色,弥补了新闻或信息转瞬即逝的弊端,有些图片或影像甚至作为一种史料被记录下来。伴随着拍客队伍的不断壮大,这种力量逐渐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并在提升文明、服务社会等方面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拍客群体也有很多弊端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普通市民由“看客”而变成“拍客”,利用网络、微博等技术随时随地将图像或视频传输到一个又一个传播终端.新形势下,公民的新闻、维权意识觉醒,不但通过眼睛发现生活、通过影像记录生活、分享情感观点的意识越来越浓厚,而且利用媒体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在拍客队伍不断壮大和对传统媒体冲击越来越强的背景下,传统的电视媒体如何发挥拍客作用,如何更好地整合拍客资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近年来淄博电视台《手机拍起来》栏目的发展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东  刘军 《新闻战线》2011,(1):87-88
眼下,视频和网络传播的优势凸显,读者在报纸新闻照片上停留的次数和时间也相应减少,报纸的“图文并重”应该如何改进与创新?怎样解决报社对图片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摄影记者供给量不足的矛盾?2010年5月28日,齐鲁晚报依托庞大的拍客群体,成立了齐鲁拍客联盟,在打造拍客通讯员队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从拍客游击队到拍客联盟...  相似文献   

9.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缘起的历史和社会因素可以从今天我国的媒介环境中找到相似之处,其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验与教训,可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公民传播提供借鉴。本文在考察当年美国公共新闻实践的兴起缘由、实践范围、实践议题等基础上,相应地分析了我国网络拍客传播所面临的媒介环境和网络拍客传播的主体、内容、特点和优势等问题。结论是在中国当前的媒介环境下,网络拍客传播是践行公共新闻理念和促进传统媒体创新的有效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戴浪青 《视听界》2013,(2):93-94
电视新闻已由传统的记者采集转向多元化。“拍客”新闻具有更快捷、更贴近大众的特点,是对传统电视新闻来源的补充。2010年2月,泰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开辟了“市民拍客”板块,2012年《新闻夜班车》改版后,将原先的“市民拍客”更名为“班车拍客”,与“班车时评”、“班车见闻”、“班车说法”、“班车杂谈”,构成一档完整的《新闻夜班车》。“班车拍客”子栏目自开设以来,每天至少播发3条拍客新闻。不同身份背景及职业的“拍客”拥有各种独特的资源及多元化的视角,使民生新闻电视栏目有了更多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于静 《新闻爱好者》2012,(12):25-26
什么是拍客在电脑网络迅速普及的上世纪末,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在网络上惊奇地发现了大量五花八门的影像图片,内容涵盖旅游、娱乐、休闲、搞笑、整蛊、恶搞等多个方面。这些用镜头拍下他们的所思所想,记录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然后将拍到的内容发布到网上与大家一同分享的人群被称为拍客拍客一经出现,其队伍急剧膨大,拍客也从一种率性而为的举动演变成一种职业。与此同时,网络拍客的盛行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12.
赵尚 《东南传播》2012,(10):77-78
专门化、机构化、只拍视频的拍客媒体在当今社会已渐渐崭露头角,本文认为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拍客媒体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本文以一则重大交通事故的拍客媒体报道为例,分析了在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发生时拍客媒体的特点、优势和作为,并认为它可以和专业化的媒体形成共生关系,共同满足受众日益快速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3.
视频拍客虽然以"画面"说话,但是"标题党"现象也普遍存在。本文通过从优酷拍客抽取3378部视频拍客作品作为分析样本进行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却发现视频拍客"标题党"现象明显存在真实与虚夸的并存、大众化与随意化的并存、流行与暴力、庸俗或低俗的结合等非专业的缺陷;同时从播放次数和评论条数两项指标来看,作为形式的"标题党"的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刘金晶 《新闻世界》2014,(8):385-386
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数码技术的不断革新,拍客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拍客在灾难事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雅安地震中的拍客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其在灾难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东  刘军 《青年记者》2010,(11):60-61
百度百科中对"拍客"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在互联网传统图文时代,拍客常被指称用各类相机、手机和数码设备拍摄图文影像的人群,随着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开始,拍客的涵义开始从图文影像到视频影像过渡。从该定义看,拍客作品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图片,二是图像。  相似文献   

16.
苏茜茜 《新闻世界》2013,(10):231-232
短短几年间,微博用它强大的吸引力,席卷着每一个乐于参与分享传播的人,而微信用户也不断壮大。本文从拍客角度入手,分析拍客利用微博和微信举报地铁乞讨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探讨拍客在两个不同平台上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7.
“拍客”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猛 《新闻实践》2008,(11):58-59
"拍客"作为公民传播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将自己所拍的图片与视频整合为信息上传到网络平台达到与他人共享,在传播图片、视频信息同时扮演着受众角色。本文力图从拍客的角色定位分析其对新闻媒介的作用并对拍客与公民隐私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为平台的流媒体迅速普及.在这种背景下,报纸的"图文并重"该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创新?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队伍如何建设?,怎样解决报纸日益增长的图片需求与摄影记者供给量不足间的矛盾?为应对这些问题,<齐鲁晚报>成立齐鲁拍客联盟,依托庞大的拍客群体,在整合利用拍客资源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拍客自发在音视频分享网站或平台上传各种各样的音视频内容,成为音视频分享网站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优酷网为例,分析拍客进行音视频内容创作和分享的动机因素。本文认为,与人分享的渴望、记录生活、对于愉悦的追求、理想的实践、经济回报等动机促成了拍客拍摄和分享视频内容。  相似文献   

20.
卢佩 《新闻窗》2008,(6):88-89
当今视觉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对于图片和影像情有独钟;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播客、换客、闪客、威客、拍客等网络客文化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拍客的兴起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展现图片和影像的平台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