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季歌》(原载《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它在晓苏的小说中,有一些特别的意义。晓苏的农村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油菜坡—这个有着鄂西北浓郁风俗特征的村庄作为背景的,大都是写一些小人物的辛苦悲酸,大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晓苏是讲故事的高手,人物身上都带着一点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性爱母题的解读,探讨这部作品的内部因素——在性爱母题下重返伊甸园的人性主题及性爱母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并从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出发,发掘创作主体的性价值取向,最后肯定了其性爱母共同意义:复归人性达至性爱涅槃的现代伊甸园。  相似文献   

3.
寻坚的报告文学集<夕阳下的骚动>在描写老年性爱题材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视角一是以医生的眼光,细心地观察现实生活;二是以记者的嗅觉,及时地捕捉生活信息;三是以哲人的智慧,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本质;四是以文学的形式,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易木瓜 《涪陵师专学报》2011,(1):F0002-F0002
大约也就在这时,听说他已退休回家。 大凡乡村教师,如果属于半边户(家属是农村户口),退休后都回到农村的家,帮着莳弄土地。如果不再为生计奔波,那就正是诗人翁卷所描绘的农家生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卞之琳《寂寞》一诗,与其他同时代诗人同题或近题诗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卞之琳正是从主题取向的寓言性、主体意识的客观性、语言表现的叙述性三个方面在抒情诗的创作中带进了叙事因素,从而使得他的抒情诗“平淡而出奇”,在新诗史上获得了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探讨<玻璃动物园>中威廉斯是如何运用表现主义手法,精心设计音乐、音响、灯光、色彩、布景、人物形体动作等,并与象征主义手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诗化艺术,从而使该剧在气氛营造、主题揭示、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绪表现等方面都展示了动人的诗歌般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抒情诗的情景结合多借助于比兴的运用。但这种结合和运用却有一个发展过程,它们的关系也呈现着一定发展趋势。本文据此先从三个阶段探索这个过程的发展情况,然后讨论呈现这个过程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是伊沙对古典抒情诗传统进行消解而作的一首诗,也是对以往传统文化的质疑,具有很强的先锋意识。本文对《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进行细读,结合诗人伊沙的创作倾向,探究《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海派文学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或批评其商业化写作的泛滥,或指斥其性爱叙事的不伦。韩冷以女性的敏锐触觉,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方法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海派小说性爱叙事,阐发了海派小说性爱叙事背后所隐藏的现代性内涵。在《现代性内涵的冲突:海派小说性爱叙事》一书中,作者站在文学、美学、社会学、性别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医学、性科学等现代学科的肩膀上进行宏观研究,力图还原久被遮蔽的现代文化语境,重新描绘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地图中的海派格局。  相似文献   

10.
许俊文的《乡村的风》,是一篇指向故园、回想亲情、感悟生命的美文。作者笔下的“风”既有乡野之气,又暗含作者对村落、故乡、父老的追忆与赞美,进而讴歌了乡村的人情美。  相似文献   

11.
在《性爱问题:1920年代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阐释》一书中,徐仲佳博士对于文学永恒的命题“性爱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梳理、思考和分析,把性爱问题放在“五四”新文学“人的文学”的现代文化语境下,并细致入微地探讨了现代性爱与中国现代性之间的深刻关系。他所从事的工作,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许三观卖血记》这个书名真是缺少点学味,它开头的一句“许三观是城里丝厂的送茧工,这一天他回到村里去看望他的爷爷”,也让人觉得太白了。但你千万别小看它。朴素和简洁,正是作家从灿烂到平淡的成熟,显示了他洞察世事人生的自信。它不需要装饰,从容的叙述,温和的旋律,简朴的语言蕴含着巨大的象征并使读感到亲切和信赖。像一首悠长而忧伤的民歌,在记忆的河水上吟唱。作为余华迄今的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去年它被上海作协和《汇报》、《学报》等单位评为九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十部小说之一(余华的另一部中篇《活着》也入选),还被韩国多家媒体评为“100部必读书”之一。  相似文献   

13.
章从对《金瓶梅》的研究入手,结合具体的片断描写,修正了传统的评价。让人们正确认识性欲与性爱、性疯狂与性解放、纵欲主义与人主义的区别,从而分清情与淫的界限。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对乡村的研究形成了一门分支学科——乡村人类学。乡村人类学基于中国广袤的农村社会土壤,涵盖了诸多的研究主题。以《乡村人类学》一书为中心,结合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学乡村研究的发展历史与关键性主题比如农村社区、乡村社会结构、农民文化等加以分析。认为乡村人类学基于当前中国农村的现实问题更具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50年代的小说家记录了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半个世纪中国乡村革命的历史.中国乡村革命的本质是土地所有权的变革,其内容不仅包含国、共之间的武装斗争,还夹杂看中、日民族战争和乡村土改运动.这一代小说家或继承左翼文学的传统,或从民间文化汲取营养,或发扬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在相近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貌,产生了乡村"史诗"、乡村"海派"与乡村"抒情诗"三种类型的小说.而1980-1990年代的小说家则在经历了"共和国"的种种社会现实,特别是文革以后,对此或解构、或借鉴,以至融会贯通,"新历史小说"更是在讲乡村革命故事时重建"乡村革命"景观.在20世纪文学史的视野中,1940-1950年代的乡村革命小说,显示了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末,部分国家权威性文学期刊诸如《上海文学》、《人民文学》和《收获》为先锋小说作家及作品提供广阔的发表天地,不仅使得先锋小说有效摆脱无法走进普通大众视野的尴尬境地,而且还为先锋小说博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并使其迅速汇聚成潮。  相似文献   

17.
严丽 《考试周刊》2011,(29):32-34
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所著的小说《暮光之城:暮色》是《暮光之城》系列的第一部,这部畅销小说因其哥特式风格,吸血鬼与狼人故事组合,以及青春浪漫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也引起广大的评论家的注意。本文从其哥特式风格,吸血鬼形象与狼人组合,以及故事情节安排入手,分析《暮光之城:暮色》广受欢迎的文学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对于将堆积在土地上的众多人口解放出来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出现了乡村发展"空心化”、乡村结构再复制和乡村秩序失衡性的困境,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问题.要走出这一困境,需要实现由人口流动到土地流转的体制创新,从人口流动到人口迁移的跳跃,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本位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韩思中长篇小说《歌谣》选择 90年代城乡文化冲突这一视角切入文本对象 ,通过杜天喜这一乡村歌手在市场文化冲击之下个人命运的大起大落及乡间歌业的艰难抉择 ,终结了为几代人所守护的乡村精神神话 ,从而标志着新的文化阶段上农民精神文化独立意识的觉醒 ,也隐示了对这种独立得以真正实现的困惑与忧虑  相似文献   

20.
“花被窝”是一个久违了的乡村文学意象。说起“花被窝”,即使没有足够的乡村经验的读者也会联想到一些素朴温馨的生活画面,这正如小说中作为女主人公之一的乡村媳妇秀水最初对“花被窝”的美好印象一样:那一床花被窝是她从娘家带过来的嫁妆,大红大绿,有花有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