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与传统佛教以及一般的所谓宗教有很大的差异,这往往导致人们很难理解甚至误解禅宗。实际上,禅宗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生活重于教义,审美高于信仰”这十二个字。一方面,禅宗否定佛教教义,将日常生活本身当做修行;另一方面,禅宗又“呵佛骂祖”,抛弃对佛的信仰,只追求个己“禅悦”的审美境界。尽管禅宗看起来颇为离经叛道,但是禅宗依然认为自已没有违背佛教的基本精神且最能反映佛教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从审美心境角度出发,考察了禅宗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认为禅定的修习方法造就了虚静专一的审美心胸,而禅悟作为一种直觉思维的审美体验,于瞬间体悟永恒,达到了一种来去自由、梵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代表东方生存智慧的中国禅宗文化,以一种诗性的言说方式,展示了现代人类应该追求的理想审美生境.它以超越常人的、圆融无碍的大智慧,把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升华为诗意的描写,拓展了中国诗歌的审美领域,展现了东方民族特有的和谐审美生境.  相似文献   

4.
禅宗美学是生命美学和美的集中体现。因为禅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同样禅宗美学始终所关注的也是人的生命活动。在审美理想的追求上,禅宗以圆为美,认为"大圆境界"是最高、极致的境界。而圆又是"禅"、"心"、"悟"的核心范畴,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展示出蕴含冲突因素的宇宙、人生原在、终极和谐之美。所以禅实质上就是一种圆满之美,"禅"就是"圆","心"本自"圆","心"、"物"相"圆",因而禅宗所标举的参禅与审美体验是以"圆"求"圆",即强调从圆满的自足自性、本心出发,经历万物万象,再复归为圆满具足的自性和本心的圆融之美。  相似文献   

5.
现代以来,禅与审美和艺术的关系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本文试以中国最具审美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为例,运用禅宗文化来加以体会和论证,以把握和解释禅思想与审美和艺术的内在关联,领略禅悟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艺术有着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本主要从三个方面较为深刻地阐述了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画审美表现的巨大影响,即禅宗通向审美;禅宗的艺术化倾向;淡泊高远的人画。  相似文献   

7.
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在汲取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追求一种超越的精神。禅宗即世超越、瞬刻永恒、动静不二等三种境界,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而这种具有审美境界的追求最终达到了对心灵的自我实现与超越。它的这一审美特征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和精神追求,从而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以超越的态度对待人生,努力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8.
禅宗的审美意境是中国画意境追求的三大来源之一.禅宗兴起以前,中国画主要受儒家和道家的审美意境的影响.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画带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的特点;而道家传统中的中国画则追求纯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禅宗得以广泛传播后,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呈现出了哲理化、深沉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审美意境.禅宗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画的审美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考察禅宗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可以影射出当今中国画面临西方画强烈冲击的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9.
紫柏真可的“文字般若”说与禅宗的审美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禅宗思想史及其美学思想史上,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禅门衰落、禅风凋敝之时,他以恢弘禅宗为己任,大力倡导文字般若,力图以此和会三教,融通各宗学说,为禅宗的复兴寻找一条新路.在他对文字般若的诠释中,蕴涵着独特的文艺美学思想,为禅宗的审美主义补充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空观”是禅宗美学的本体论范畴,把“心性本体论”作为禅宗美学的本体论是不妥当的。贯穿普遍联系原则的“缘起论”是禅宗美学“空观”的哲学基础,因而禅宗美学既要以“空观”为本体,又必须反对“顽空”观。禅宗美学正是以“空观”为本体,才把“无味”“至味”等作为美学最高范畴,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或者美的终根本原。因此,禅宗美学与西方理性主义美学是根本不同性质的美学。  相似文献   

11.
审美是宗教性,宗教信仰又是审美性的,无论是审美还是宗教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本主义的,都紧博大的情怀关心人的命运、使命、自由和幸福,都是引导人去奔赴生命的未知,并在走向未来的途中领略无限的风光。西方的基督教信仰的上帝实质就是“人的力量的象征”,中国的禅宗虽然不像基督教那样给人树立起一个完满的信仰目标,却给人指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生命境界的道路,因而,它们在把人导向宗教人生的时候也就把人导向了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思维特点、审美态度及审美方式等诸方面初步考察了禅宗美学对苏轼艺术创作的影响。禅宗美学反理性的思维特点为苏轼所援引,这使他的一部分作品充分强调了个体情感的抒发和文学真正内涵的市度;禅宗美学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反映在苏轼的作品中便集中体现为一种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创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风格特点;苏轼援引禅宗美学“见象而离相”审美方式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了其以寓意于物而又不滞于物为主要特征的诗境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禅宗美学中“触类是道”、“任用自在”的自然无为的现象和内容,揭示了其般若性空的思想实质和“释迦其里,老庄其表”的本来面目。它又从“解悟”和“证悟”两个不同的层次上揭示了禅宗顿悟美学与世俗间一般性审美相通的地方,同时又指出了这种证悟超出一般审美的性质和意义。将禅宗美学归结为一种超越现世生命从而获得身心两方面高层次解放的修养美学,提出了对“禅宗生命美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以静坐默念为修行方法.据说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以心传心,故禅宗又称佛心宗.禅宗相传南宋末年由印度和尚菩提达磨传人我国,唐宋时极盛.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体现在创作思想、审美情趣、艺术表现方式、艺术的风格种类、品评标准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生态”概念是一个从自然科学领域逐步进入社会科学再进入人文科学的概念,国内研究者对此概念的借用也有多种层面,这就使得对生态审美研究基本内涵的界定可能会存在着分歧,而相对统一的问题视野恰恰是生态审美研究发展为一个成熟的理论流派所必不可少的。本文试图对国内常见的几种生态审美概念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生态审美研究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有三大主流,即儒家、道家和释家(佛),而释家尤以禅宗为最重要。这三大主流,全部充满和洋溢着和谐与共生的生态智慧,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生态观,这对指导当前的审美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禅宗意识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界长期以来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都未作专题探究。本文主要从“禅宗与自然”、“禅宗与人生”、“禅宗与审美”等方面探析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识。世事的沉浮变幻与人生体验的深入 ,启迪着贾平凹对禅的不断颖悟。 1988年以前 ,禅宗意识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禅思 ,“月亮”曾经成为其散文中最具禅味的自然物象 ;1988年以后 ,特别是 1992年以来 ,贾平凹则主要是藉禅去解悟 ,超越现世人生 ,“安妥”自己的灵魂 ,建构另一种人生境界。禅宗意识还潜移默化着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 :其散文境界 ,尤其是文章的“气韵”与整体意识 ,均蕴含着一股浓浓的禅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禅宗语录因其丰富的口语词的存留而进入语言学研究者的视野,并在90年代后出现新的高潮。从基础的疑难语词的考释到传统训诂学、比较研究,再到与现代方言、词汇学等新角度的有机结合,禅宗语言的词汇研究正蓬勃发展。本文从研究现状、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弊端及研究展望五个方面分析近几十年来的禅宗语录词汇研究情况,力求厘清禅宗语录词汇的发展脉络及基本面貌,为推动词汇研究工作做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毕生奉佛,受禅宗思想影响很深。禅宗思想所揭示的四种人生境界:在家出家、自甘浅陋凡庸的家常境界;破除二执、反对向外寻求的闲适境界;摆脱烦恼、超越生死祸福的旷达境界与人境俱夺、追求恬淡自然的审美境界,都对白居易后期思想与闲适诗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禅宗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灵感与智慧。对于禅学造诣颇深的王维来说,佛教与他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生活情趣、艺术思维及审美观照方式无不与禅宗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王维常乐于禅,其诗往往能流露出一种禅悦的清新与空灵,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实践让禅与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在中国古代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