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健  王斌 《声屏世界》2001,(Z2):36-37
电视产业化的节目经营,必须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节目经营观念和节目运作模式,要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管理体制、节目运作机制等适应电视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要求。 一、电视产业化的节目经营要树立市场观念 树立市场观念,就是要树立电视节目的产品观念,商品观念。电视节目作为电视产业的产品,象其它产品一样,有其制作成本和价格,因此,应该根据它的制作成本和市场行情自主定价,进入市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电视台制作的节目,只管投入,不计产出和成本,一般都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很少进入市场,商品化程度很低,在经过…  相似文献   

2.
在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陆致成的眼里,PC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很难算得上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而同方也绝不能定义为一个做PC的公司,同方的未来定位是“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业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成熟,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正处于一个不断的适应和再适应、不断的创新和再创新的过程。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已由单纯的广告经营发展到节目经营,并开始对广播电视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广播电视经营也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知名度的提高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产业结构。 当前,由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各地不平衡,从观念到体制、从经营到管理,尚带有极为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新的形势面前显得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经营被动、改革滞后、管理粗…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社会收入向个人倾斜,国家职能正由计划经济时期向市场经济过渡,同时财政收支体制也面临转轨,并且目前我国缺乏资金而需要政府大量投入的领域太多: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水利投资、教育、环保、规避金融体系风险投入等等政府能用于高科技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国有企业的现状显然也不可能负担如此大量的资金需求,工商企业普遍捉襟见肘,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大量投入科研,另一方面,银行对于高科技研究与开发这样的高风险项目一般不愿放贷。因此,我们必须从高科技研究发展资金的投入方式和渠道上创新,同时建立…  相似文献   

5.
这里一片生机──来自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报告记者刘茜茜通讯员晓氤,迟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是中国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经过两年的开发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有联想、四通、北大方正、亚都等50家进驻企业,其中有发那科、JBM、IDS(康派...  相似文献   

6.
范帆 《新闻记者》2006,(11):15-17
近年来,我国的传媒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传媒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传媒产业发展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传媒业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开展新闻改革,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传媒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增强。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束缚传媒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仍未根本革除,传媒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传媒产业资源紧缺与闲置矛盾日益突出。传媒产业的发展模式尚未完成从开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传媒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这无论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传媒的舆论宣传都是不利的。因此,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围绕清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围绕清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传媒产业改革发展的主题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转变观念”散论方春东人们的观念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的观念也应随之改变,观念的僵化是危险的。斯大林曾经说过,当历史的马车急转弯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如果不转变,就会从历史的马车上摔下来。当前,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  相似文献   

8.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我国图书馆界 50年来一贯提倡和坚持的办馆宗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单一的传统事业型的工作模式,显然与形势不相适应,无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机制,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已经迫在眉睫。辽宁省图书馆自 1994年新馆试开馆以来,始终围绕“一切从读者利益出发”、“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方便读者”、“吸引读者”的读者工作原则,坚持以社会需要为工作重心,积极转变服务观念,不断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功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  相似文献   

9.
“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将成云计算发展之道。云计算产业要想获得长远的或者持续的发展动力最根本的是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完全依靠政府的政策导向来维持一个产业的发展是很难的。云计算产业仍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一个加速培育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地市晚报是率先走入市场的“弄潮儿”之一。然而,现实给地市晚报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观念的更新和机制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那种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办报思想和方法,只能让地市晚报走入歧途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1.
从1992年底中国第一个CD-ROM产品<邮票上的中国>问世以来,电子出版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来的态势是品种、数量的迅速增长,但是销售状况始终不理想.经过10年的发展,这个产业经历了狂热-低迷-复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婷婷 《新闻实践》2008,(12):14-16
有学者把"就环境论环境"的新闻比喻为"浅绿色",而把"从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中思考环境问题的发生和防止机制"的新闻比喻为"深绿色"。环境新闻发展三十年间,浅绿色议题始终是受关注最多的议题,不过深绿色议题崛起的趋势日益明显,更重要的是,深绿色的观念正在逐渐代替浅绿色观念而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肖景辉 《传媒》2006,(8):11-13
目前,中国报业进入了产业转型期,也是战略机遇期。如何应对新的产业时期的挑战和机遇,成为报业领袖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在第三届报业竞争力年会“全面创新,科学发展观引领报业转制”论坛上,演讲者们分别就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操作层面上的创新手段等各抒已见,讲述了他们的观点和高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报业整体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但一些涉及报业发展的基本机制问题,如科学的发行量稽核机制的建立始终没有解决,这就影响了公平规范有序的报业竞争环境的建立,也制约着中国报业参与已经到来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5.
如果还是固守在计划经形成的闭门造车,守株想观念,就很难胜任现工作。对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温床培育发展起来的出版社来讲,如何直面改制后自己的地位,如何以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来开发图书产品,维系生存发展,将是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8期刊发了一篇对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的访谈。李先生针对“现在是否需要新闻立法”的问题回答道:“至少现在不需要吧。中国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新闻立法的目的在于保障新闻自由,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要谈立法。中国公共利益的观念是相对薄弱的,容易走极端,中国宪法的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国公民有言论与出版自由,等等。我们现在好像缺少的是一种PROFESSIONAL的精神,通常情况下,我更愿意讨论一些能解决问题的事情。”李先生虽然语气委婉,但意思非常明确,即目前的中国没有新闻立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邢艳霞 《青年记者》2006,(18):99-100
现代图书馆(室)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不论是在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处于市场经济形势紧迫、改革开放成果显著的当代社会中,读者服务工作始终直接或间接地贯穿于图书馆(室)一切活动中。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向读者提供一切方便、读者第一等服务观念已成为图书馆(室)界同仁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现代编辑业务分工机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编辑业务分工的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出版产业实践,要求对陈旧过时的出版生产关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革,创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新型的编辑组织形式和业务分工机制。否则,在出版业内外部条件都已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出版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编辑业务分工按学科分类,或者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门类的分工形式,来对编辑进行业务分工,那就很难使学科之间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相互补充,也就很难在学科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之中来优选出与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所…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融媒时代",但只是从理念上感知它,尚没有专论。较过去的媒体而言,新时代媒体容量大,技术要求高。出版业处于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界处,产业融合成为当今图书出版业的新趋势。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原来的传统出版业的产业链得以自然延伸,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型高科技产业间的功能互补。有鉴于此,随着图书出版的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转变,旧的组织形式已不再能适应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当今新的产业融合趋势对市场环境下的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郑胜刚 《新闻天地》2002,(11):59-60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本,这在高科技中小型企业表现尤为突出。高科技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往往取决于其知识型员工的产出质量和数量,因此,如何运用管理和激励机制,营造新环境,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各得其位,位适其人,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不创造,便死亡" "不创造,便死亡"。英特尔总裁葛洛夫在领导他的企业面对竞争者的猛烈攻击时,感叹现今的产业进入激烈竞争的环境,若不能掌握策略的转折点,将随时面临企业生存的危机。员工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