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石景山区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张拍摄于1942年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一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头戴黑色礼帽,身穿黑色长袍,一手扶膝,一手搭靠在旁边的桌子上,端正地坐着,看上去像是某个富贵家族的少爷,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然而,他的真实身份是新四军的一名侦察员,这是他在敌占区侦察敌情时,乔装打扮后拍摄的照片.他叫余昌和, 1922年11月出生,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于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离休.余老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2.
赵士军,这位从绿色军营走出来的“老新闻”,十几年如一日勤恳耕耘,现在成为焦作市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他的作品,以特别的技巧和表达方式记录时代风云,军内外60多家报刊、电台近千次留下他的名字。赵士军在军营里就养成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这种作风用在新闻摄影上,就显示出稿子时效性强的优势。他头脑灵,对新生事物反映快,抢拍照片速度快,因此发稿见报也快。有一次,温县新兵要启程分运军营,他听说后凌晨四点钟便在人武部门口守候,五点钟便开始投入拍摄,五点三十分又赶到通讯组暗室冲洗照片。可当六点钟赶到家时,适逢家属去南…  相似文献   

3.
一流的厂房,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江宁县第二服装厂,以质量为本,以管理出效益,服装产品全部出口国外。李鹏总理曾参观该厂时连连点头称赞。辉煌的今天来自艰难的昨天,厂里近700名职工得知,企业之所以能有今天,是与精明强干的女厂长马爱珍分不开的。该厂是一个乡办企  相似文献   

4.
披着一身征尘,冀惠彦从伊拉克战争的峰火硝烟中走来,终于平安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是他第5次伊拉克之行,也是最危险的一次战争之旅。 临行前,记者与他有约,回来后他得接受我们的采访。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刚走出《实话实说》演播室,冀惠彦就在中央电视台二楼的咖啡厅接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01,(1):13-13
1968年早春,刚满18岁的邱继臣,满怀对火热军营生活的渴望迈进部队这所大学校。30多年的军旅生涯,弹指一挥间。他从战士起步,历任副班长、班长、排长、团政治处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副主任、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干事、主任等职,始终将“学习学习再学习,实干实干再实干,努力努力再努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步一个脚印迈得很实。  相似文献   

6.
廉洁经过20年的辛勤耕耘,收获颇丰:先后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2100余幅;70余幅作品在军区及全军、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31个摄影专题被《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民族画报》采用;35幅作品被国家级刊物用作封面。1989年,廉洁的名字被收人《中国摄影家大辞典》。4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1974年底,廉洁人伍来到巴林草原。部队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戍边守睡,吃的是高粱米,喝的是雪水、雨水,住的是“干打垒”。但官兵们工作、学习、训练劲头十足,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一切感动着他、激励着他,促使…  相似文献   

7.
他带着庄稼人所特有的憨厚、质朴,带着牛一般的韧劲和勤劳,带着泥土的馨香,从田野里向我们新闻队伍走来。他就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被乡亲们誉为“土记者”的新闻干事易丰伟。今年28岁的易丰伟,在新闻写作十年间,全国有37家新闻单位采用了他写的各类新闻稿件400多篇,其中28篇被报刊、电台、电视台头版头条采用,11篇被编辑部配发了短评或编者按;他被4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有4篇稿件被评为全国、  相似文献   

8.
郑利文 《中国新闻周刊》2011,(19):I0018-I0019
提起母校西南民族大学,罗布江村饱含深情地说,成为母校的一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非常荣光的事情。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尽我所能,献我所智,非常荣幸,非常值得,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济半小时》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赵赫的名字和其他主持人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当我采访赵赫之前,就听人说,赵赫不管在屏幕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老成持重、严肃深沉。于是,我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经济半小时》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赵赫的名字和其他主持人一起走进了千家万户,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当我采访赵赫之前,就听人说,赵赫不管在屏幕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老成持重、严肃深沉。于是,我准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21日,我被评为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我的心情很激动。在全国众多新闻工作者里,我能评为“百佳”,这首先应归功于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和这里的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厚爱。 最近,中国记协来信要求我写篇采访体会,我想,还是从塔里木说起吧! 有人说:“塔里木!塔里木!踏进踏不出。”作为一名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我却深深感到,是塔里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滋养了我的艺术生命,给了我不枯不竭的创作才华和创作热情。  相似文献   

12.
韩为卿 《传媒》2001,(4):50
《庄稼棵里出新闻》——一本装帧朴素,但又别致的集子摆在案头。这本集子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吴学斌,也是本文的主人公。翻看集子,使人感到迎面扑来的一阵清新的泥土芳香。 吴学斌是扶沟县吴桥村人。他从小热爱新闻写作,笔耕不辍。终于在1973年5月,《河南日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尔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在粮管所当临时工,  相似文献   

13.
廖周炎(笔名阿了斯疆)。男,54岁,四川阆中人,新疆军垦报社采编部记者。他长期深入偏远农场、牧区、矿山和基层单位采访。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他先后在人民日报、民族画报等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幅,在全国获奖作品50多幅,部分作品被选入国际摄影展并多次获奖。 有人说:“塔里木!塔里木踏进踏不出。”这无疑是对浩瀚塔里木环境的一个概括。而作为新闻摄影工作者,我深深感到,塔里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是我不枯不竭的采访报道源泉。  相似文献   

14.
一篇《神眼》,一篇《大炮上刺刀》,双双编入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卡山一日》散文集。那年,他不过十八岁,还是个新兵。接着,五年间,他采写的《追踪一首战地诗引出的故事》等六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又相继分别获得国家、省级好新  相似文献   

15.
他原是一个农民通讯员,家祖祖辈辈是农民,竟能出版一本题为《管城之歌》的新闻作品选,书中收集的80余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达14万多字,都出于他一人之手,令不少同行羡慕和赞叹! 著名作家魏巍深为他的辛勤耕耘精神和书稿中呈现的故土新貌所感奋,欣然命笔题写了书名,并为他题写了“实事求是看人生,脚踏实地写文章”1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相似文献   

16.
一篇《神眼》,一篇《大炮上刺刀》,双双编入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卡山一日》散文集,那年,他不过十八岁,还是个新兵。接着,五年间,他采写的《追踪一首战地诗引出的故事》等六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又相继分别获得国家、省级好新闻奖和征文优秀作品奖。去年六月,他与《中国青年报》性者一起采写的《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一组有关大兴安岭火灾的深度报道,再次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入伍七年,笔耕七年,年年获奖。他,二十四岁的贾永,有那么多微笑,那么多“骄傲”。  相似文献   

17.
他的得奖,是人们意料之中的。甚至可以说,是期待之中的。199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瑞克·沃尔科特当年就曾表示,应该得奖的是希尼,而不是他自己。至晚自80年代以来,西穆斯·希尼就已被公认为“自叶芝以来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也是当今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是从北爱尔兰黑暗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千百年来,那里的人们一直保持原  相似文献   

18.
秦敏 《视听纵横》2003,24(6):6-8
多年来从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记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压力大,而且,近几年来,这种压力往往与日俱增。我想,压力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面对的是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丰富、高密度的信息传递和传输,各个媒体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激烈;  相似文献   

19.
黄挺 《军事记者》2003,(4):55-57
初见展江,可能会对他的面无表情产生误解,似乎他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然而交往开去,渐渐感觉,他很坦率,不会掩饰自己的好恶喜怒;他亦很严厉,甚至有些苛刻,对学生的错误、同事的失误都  相似文献   

20.
苟谦  庞慧军 《军事记者》2013,(12):62-62
今年11月8日.是第14个记者节,也是北京军区装备部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张国平入伍第30个年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