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家界市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旅游气候舒适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界旅游业发达,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然而客流量年内变化较大,主要受气候舒适度的影响.本文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利用1971年-2000年气候资料,对张家界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7382%;②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月-8月暑假以及"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9297%.本项研究,为张家界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陕西省3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陕西省各地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陕北各地区旅游舒适期在5月~9月,关中各地区的旅游舒适期多在4月、5月、9月和10月,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不舒适期以榆林最长为4个月,以汉中和安康最短为0个月。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西省内各个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有相当的差异,在南北方向上差异尤其明显。冬季南北差异性表现尤为突出,舒适指数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全省可以分为陕南、关中、陕北、秦岭4个旅游气候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日照市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与人供。舒适度有关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日照市人体铺垂度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对日照市的旅游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探讨各气象要素对不同季节舒适度的影响以及舒适度的变化趋势,分析日照市最佳旅游时间。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浙江省3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浙江省各地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各城市适宜旅游时间是不连续的,全省旅游舒适期基本分布在春季的后两个月(4月、5B),秋季的后两个月(10月、11月).全省可以分为浙北平原浙东盆地区、浙西中丘陵区、浙南中山区、海滨近岸岛屿区4个旅游气候区.浙西中丘陵区和浙南中山区两区的温湿指数在3月到4月有一个跃迁现象.也就是说这两区4月份就能很快地进入旅游舒适期.同样的跃迁现象在浙北平原浙东盆地区和浙西中丘陵区的9月到10月的季节转换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5.
应用格尔木市胡杨林和察尔汗盐湖(气象观测站)4年气象观测资料、昆仑山口(气象观测站)3年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三个景点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表明:旅游观赏胡杨林叶片适宜月份是8月下旬至9月下旬;察尔汗盐湖景区适宜的旅游月份是6月至9月.昆仑山因海拔高度过高、空气稀... 相似文献
6.
50年来东部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综合舒适指数及相关气候资料,对50年来东部5个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50年来各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明显,北方城市各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的变化幅度大于南方城市,纬度越高变化越大,纬度越低变化越小;②各月气候舒适指数变化存在较大差异,6月-9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变化较小,1月、3月和10月-12月变化较大;③综合舒适指数以4月-5月、8月、10月和12月变化为最大,其它各月变化幅度较小,各城市气候舒适度变化形状变胖、谷变宽变深;④纬度较高的城市年综合舒适指数呈上升趋势,气候舒适期增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纬度较低的城市年综合舒适指数呈下降趋势,气候舒适期缩短,抑制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升温,气候舒适度呈下降趋势的城市将越来越多,对我国旅游业的抑制作用将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通用热气候指数(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分析1979-2014年中国气候舒适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中国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年均UTCI呈纬向分布,由北向南增加;青藏高原地区呈“环岛状”分布。夏季“无热应力”覆盖面积最大,冬季最小;②“无热应力”频率最高值(> 70%)位于云贵高原南部,最低值(< 10%)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极端冷应力在长江以北均有出现,内蒙古地区东部和东北北部(14%~32%),及青藏高原大部(16%~40%)最为频繁;中国中东部和新疆盆地区域均有极端热应力出现,其中塔里木盆地东部频率在4%以上;③年均UTCI的趋势在中国东北部为正,西南部为负;最大的上升和下降趋势分别位于长江三角洲((0.6~0.8)°C/10a和青藏高原西部(-0.8~0.6)°C/10a)。夏季UTCI在全国范围一致上升,冬季相反;④“无热应力”频率的趋势在中国北部为正,南部为负;上升和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域分别为青藏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0.8~1.5)个百分点/10a~1.5个百分点/10a))和云贵高原南部(1.5个百分点/10a~2.8个百分点/10a)。极端冷、热应力频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山东省旅游气候舒适度精细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采用山东省1983-2012年气象站的气象常规观测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参照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级标准,对山东省各地区实际地形下分辨率为1km×1km的旅游舒适度进行精细化估算与评价。结果显示:①山东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分布秋冬主要受纬度效应和地形共同影响,春夏主要受海陆分布和地形共同影响;②各季代表月的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全省绝大多数地区气候舒适,非常适宜旅游活动;冬季大部分地区舒适度等级为-1级,仍较为适宜旅游;夏季气候较适宜旅游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和山东半岛局部沿海地区;③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期为8~9个月,气候舒适期较长的地区分布于山东半岛南部沿海、鲁中山区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1-2017年武义县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的观测资料,计算了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四个气候舒适度相关的综合性指标。结果表明:(1)武义县气候舒适度全年较适宜。夏、冬季舒适等级低,舒适日数较少;春、秋季舒适等级高,舒适日数较多。(2)过去的37 a中,气候往更加适宜方向发展,舒适日数逐渐增多。(3)每年气候舒适时段为3月18日~6月16日(共91 d)与9月5日~11月21日(共78d);最舒适时段为4月7日~5月31日(共48 d)与9月25日~11月10日(共46 d)。(4) R/S分析揭示出武义县未来的舒适度指数值(日数)仍将继续当前的趋势朝舒适偏暖(增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青藏高原旅游气候舒适性与气候风险的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旅游气候评价着眼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衣着指数的测定。忽略了高原气候的风险性,难以对高原旅游气候做出全面性的评价。本文引入高原反应风险和紫外线辐射强度,以青藏高原99座城市为样本,依据1980-2010年气候观测数据,分析各指标的时空动态变化。结论如下:1海拔是气候舒适性与风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拔增加,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减小,高原反应风险和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2气候舒适性与风险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的舒适性高、紫外辐射的风险性大、高原反应的风险小,冬季相反,春秋两季属于过渡性季节;3空间上,受青藏高原的地形影响,气候舒适性与风险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马蹄状"分布和"阶梯式"递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将舒适性与风险性进行二维矩阵组合分析,划分为6种类型区。本研究为游客适时、适地进藏旅游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沙漠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建立沙漠旅游气候舒适指数(DCI)模型,检验该模型后,对29个沙漠旅游发展潜力区的月度气候舒适指数进行计算.确定沙漠旅游活动“不适游因素”的阈值,并对各区4月-10月不适游天数进行统计,生成DCI修订值,再将修订后4月-10月气候舒适指数求和.得出如下结论:①11月至次年3月各沙漠区旅游气候舒适条件较差,气候舒适月份主要分布在4月-10月;②气温和风速是制约沙漠旅游开展的两个主要天气因素,不同地区的主要制约因素也不尽相同;③4月-10月DCI求和后,排在前四名的地区都是沙漠旅游开发较好的地区;④气候条件是沙漠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不同沙漠区应有不同的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价空间的计量经济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和土地利用优化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单一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再运用昆明市2001年~2005年土地出让交易的实际地价案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昆明市不同用途地价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影响地价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①不同用途的土地利用方式,地价空间变化各不相同;影响各类用途地价空间变化的因素不完全相同;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应该是离市中心距离; ②随着城镇土地有偿有限期制度的确立和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育,中国省会级单一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及其表现形式——地价空间分布,越来越接近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模式。但是,由于历史的沉淀和改革的不完善,中国城市地价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仍有相当多的不完善之处,需要通过深化土地和房地产管理改革来加以改进。本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及房地产管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拟评析气候变化政治学的研究背景、主要理论、政府作用以及该视角的局限与不足,认为气候变化的政治学分析视角丰富了气候问题的研究路径,拓宽了气候变化政策实施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舒适性是人居环境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甘肃省31个城市1971年-2008年日照时数、风速、气温、相对温度等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对城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及由此3指数组成的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及陇东地区的城市,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为1个月,极冷时间为3个月;甘南高原的城市全年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极冷月份为5月~6月;陇东南南部城市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北部有2个月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感觉极冷的时间为3月~4月.气候舒适度计算结果显示,除甘南高原外,甘肃省各主要城市候舒适度都比较高,大部分城市最舒适居住时间都在5个月以上,其中舒适度较高的城市为陇东南南部的武都、文县及北部的天水,其次为陇东地区、中部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各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最高,处于舒适水平.冬季气候舒适度最低,处于不舒适水平.春、秋季气候舒适度基本一致,大部分城市处于较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17.
规范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与国际法的焦点。尽管哥本哈根气候谈判悬而未决,但此次会议中多国的博弈过程及其结果值得反思。论文以静态博弈模型研究整个谈判过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核心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对中美两国在此次会议中的谈判进行博弈分析,并对中国在未来气候谈判中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采用水资源与水产品消耗统计数据,对广州市1949年~1998年水生态足迹变化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分析。结果显示ARIMA(2,2,2)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广州市水生态足迹变化,模型误差在5%左右。广州市1949年至1998年水生态足迹变化可划分为两个时期,1978年之前为平稳期,1978年之后呈现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应用ARIMA(2,2,2)预测1999年~2003年的水域生态足迹,结果分别为:0.5935hm2,0.6562 hm2,0.7147 hm2,0.7790 hm2,0.8402 hm2,模拟结果表明广州市1999年~2003年期间的人均水域生态足迹仍呈较快上升趋势,城市发展、人口增加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导致水产品需求与水资源消耗的增长是水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