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学术界对苏轼的豪放词提出了颇多疑问:如提苏轼是不是豪放词人?他有多少豪放词?如其说苏轼是“豪放”倒不如说是“旷达”,他仅有的极少数的六、七首豪放词,不过是“偶尔即兴”之作,如此等等。但细谙之下,又觉颇有值得推敲和思考之处,故不揣冒昧提出拙见,以与海内诸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苏轼有没有豪放词?有多少豪放词? 要谈苏轼有没有豪放词?首先必须弄清“豪放”的定义和标准,才能衡量苏轼的词作。“豪放”,在一般意义上讲,大都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见新《辞海》)的意思,但这对词作的含义似乎远没有具体阐明。  相似文献   

2.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相似文献   

3.
东坡词的研究者几乎没有不肯定苏轼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但取《东坡乐府》细加寻绎,则不难看出,“豪放”二字是难以概括其词风的.苏词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样的:豪爽放诞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淡秀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绝艳者有之.因此,不能说苏轼只会豪放词,只会“横放杰出”,翘首高歌.我们既要看到苏词的豪放超旷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蕴藉空灵的一面.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把握苏词风格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苏轼词风一向以“豪放”说最为流行,本文认为只谈豪放不能尽见苏词面目,而以“疏放旷达”来论苏词,更能反映苏轼词风实质。  相似文献   

5.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6.
辛稼轩被推为豪放派的首领人物,由来已久。最明确的说法,始于清初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日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其所谓“南湖”指明代张綖。其实,张綖说的是“词体”,而非“词派”。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一作“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图谱》)张綖此说,是对北宋自苏东坡以来对词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铁板红牙”之喻的理性概括,指的是词作风格的两大类型。以“婉约”代表阴柔之美,以豪放代表阳刚之美。张綖指出秦观和苏轼词的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豪放词,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苏轼豪放词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他的独特的个性性情,其次与他的词学理念及他的词的创作主张有关系,同时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必然产物。苏轼豪放词的总体风貌特征,可以用“豪放”、“旷达”概括。苏轼豪放词的文学史意义,首先是打破了“诗庄词媚”界限,“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提高了词的境界;其次突破了词的声律的束缚,真正实现了词体的大解放,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第三,对词的语言进行了革新,“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清新韶秀见长;第四是抒情言志,自我形象超逸,个性分明。  相似文献   

8.
一历代论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艺术家)词,皆推崇他的豪放词风,公认他是上承范仲淹,下启辛弃疾的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我们说东坡创立了豪放词派,并不是从豪放词作的数量上来说的,也不是说豪放词在他笔下已十全其美,登峰造极。而是说他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极大的勇气、魄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雄豪俊爽的作品,屹立于纤巧轻靡之风盛行的词坛之上,开宗立派,“自是一家”;他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与文学发展的趋向,“以诗为词”,在整个词体上进行了大胆的再造,形成了词史上的一次解放与革新。文学史上,历来将词分为传统的婉约与“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两大派。但这仅是粗线条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关于苏轼“豪放”词,近几年来,讨论很激烈。不揣浅陋,漫议如次。欢迎来自各方面批评指正。 以“豪气”观苏轼一些被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豪放”词作,有的并不豪放。吴世昌先生说得好:“说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这类吊古词是‘豪放’词,是根本错误的。”因为这首怀古词,根本不是,而且根本没有抒发词人的“豪气”。体察判断诗词的风格,是不应该仅从字面上看是否用了些气势豪雄的词语,而应该全面地着力于意  相似文献   

10.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苏轼以其跌宕的生活经历,崇高的性格气质,聪颖的才学,创作出“自是一家”之词,倡导“以诗为词”,这样的豪放之词偶尔不协音律,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苏轼崇高的人生观入手,探讨苏轼写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分析苏词“自是一家”“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指出苏轼词自是“曲子缚不住者”,引出后人对苏词的评论及苏词对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轼在我国文坛上可以称为难得一见的奇才,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散文、诗歌、词方面皆有很高造诣,尤以词为胜。他结束了五代以来奢华的词风,独创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典范佳作。这首词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但其中也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怎么理解苏轼的“豪放”,又怎么理解词人的情感矛盾呢?面对高中的学生,不仅要让他们通过本词的学习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更要了解词人豪放的胸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主要通过分析这首词来体会苏…  相似文献   

13.
北宋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并没有开创豪放词派。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集前人词作之大成,在继承“言情”词作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大胆革新。豪放词的创作只是其革新词坛的一个方面。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以诗为词”,扩大题材,提高词品,拓展词境,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使词成了可以和诗歌比肩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品中的上品,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显示苏轼坦诚旷达的胸怀。辛词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地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最大的差异是“旷”与“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谈苏词二首     
苏轼是我国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以“豪放”著称。其实这所谓“豪放”,也只是与温庭筠、柳永等那种专写绮罗香泽,以缠绵旖旎著称的“婉约”派相对而言。事实上,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的,有的空灵隽雅,有的萧洒飘逸,有的豪放粗犷。《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是“豪放粗犷”一类的代表。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主题、以及在风格上“豪放”到这种程度的作品,在苏轼词里也不是很多的,然而它却真实地反映了苏轼思想的一个侧面。本文就想结合这两篇作品,对苏轼的这个思想侧面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历来.文学史研究的“槛内人”和“槛外人”多将苏轼目为豪放词的代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将其词作笼统地称为豪放也并不符合实际。苏轼在词的写作上是个多面手.不仅在多种体式上能够出入自如.在词的风格上也几乎是“面面俱到”。既有豪放的“大江东去”。也有缠绵的“多情却被无情恼”;既有深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谓的“新声”,是指苏轼那些“横放杰出”具有鲜明豪放风格的词作而言。苏词传至今者约三百五十余首,风格多样,但在词史上影响最大,地位最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则是他那约占全部词作十分之一的豪放之篇。 在苏轼步入词坛前的北宋初期的近百年间,词坛基本上仍衍五代之余绪。与诗坛上的西昆体相比并,词风依旧。流连光景之作,嘲风弄月之篇比比皆是。尽管内容上未至于如“花间之尘下”,然“词为艳  相似文献   

18.
前些天听课,几位老师讲的是同一个课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占》。讲这首词,避不开的一个问题是它的流派归属。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称这首词是“豪放词的巅峰之作”,“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并言之凿凿,“这首词的豪放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词中的豪放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见人教课标版《教师教学用书》)。但在问题探究环节,  相似文献   

19.
苏轼以豪放词饮誉于世,本文却着意反弹琵琶,因为他的词集中婉约绮丽之作几及大半,其豪放超逸之作也每每用艳笔点染,使之不失词体“要眇宜修”之特性。苏轼体现词“要眇宜修”文体特性的方式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沿袭从温庭筠到柳永的题材及写法;对温韦晏柳式的题材作雅化深化处理,主要是加进自己的兴感和理趣;在豪放超逸的题材和风格中加入柔婉绮丽之笔。梳理这些方面,既有利于认识苏词创作的总体风貌,也有利于认识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文体特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论起苏词,多以“豪放”赞之。苏轼天性豁达、侠骨峥峥,创作中,刻意要“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形成其词豪放、旷达风格。但苏词中还有一批叙写儿女私情、离愁剐恨之作,婉约柔美,纤丽清新,剐有一番风情。通过对苏轼具体词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词特有的艺术风格应是:纤丽与雄壮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