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面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节中的这段话,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的思维着的头脑从哲学上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在这里说的“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是指从道德上掌握世界。弄清道德是“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指导我们的道德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实践是全部人类活动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真知灼见。但是在实践基础上,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是各有其特点的。例如,科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人脑的抽象思维来掌握世界。它通过真理和谬误的矛盾运动,向人们提供关于客观对象的知识,它的中心问题是向人们揭示“真理”,解决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同客观对象“像不像”的问题。从艺术上掌握世界,则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和认识世界,它是在美和丑的对立面的运动中进行的,它的中心问题是塑造典型  相似文献   

3.
关于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和论证,其基本观点人们也许并不陌生。然而,马克思究竟是怎样提出和阐述这一方式的?作为人类精神现象与精神生产范畴中的掌握世界方式的艺术到底拥有怎样的本质属性和思维规律?文章试图给出系统深入的考察和阐释,以期解释这一方式的哲学美学意味,从而更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艺术观。  相似文献   

4.
“艺术精神的掌握”是人对世界掌握方式中的一种独特方式,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规定,它也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它意识形态形式的重要标示。其内涵既体现在认识论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实践论方面,它不仅包含着艺术认识的方法,而且包含着艺术实践的方法。艺术精神的掌握不仅指向对世界的认识、理解,还指向艺术作品的构思与表达,也即创作。这一命题的理论依据是人类有史以来全面丰富的文艺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及文艺自身的本质规律的角度提出“艺术精神的掌握”这一科学命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2):I0005-I0005
根据思维活动所对应和指向的不同实践领域与具体对象,可以把社会思维分为科学思维、哲学思维、道德思维、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等若干具体的思维类型。社会思维的具体类型也就是人类思维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曾把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即理论的掌握方式、艺术的掌握方式、宗教的掌握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一、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活动中所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问题。这个角度,即“为什么是艺术”而不是“艺术是什么”。这是对艺术的考察从静态向动态的转换;是着重从主体艺术实践的过程来考察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  相似文献   

7.
人和动物一样,只有依赖外部世界才能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方式根本不同于动物,它实际上依赖于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握。以理论的方式和实践的方式掌握世界,便是人类能动地掌握世界的多种多样方式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直观:马克思"艺术掌握方式"的一个未被注意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把马克思“艺术掌握方式”的内涵理解为对世界的形象反映。这实际上是用马克思关于现实主义和典型的理论代替了马克思关于艺术一般本质的宏观考察。本认为马克思‘‘艺术掌握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内涵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这就是艺术是以整体直观的方式来直观世界与人的本质的。这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证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人类理性思维的特质就是运用思维的“抽象力”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抽象力把世界作为整体把握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因而认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首先在于他意识到任何理性,观念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幻觉”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且这种反本质的观点,又是一种标准的后现代哲学语境。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并不存在“认识过程”混同于“表达过程”,语言不仅不是消除哲学问题的工具,而且还是澄清哲学问题的砝码,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与“颠覆”一词是格格不入的,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旨在剥离它的唯心论外壳,决非要去颠覆它。  相似文献   

10.
掌握世界是指人对世界的全部关系,应当从存在、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上去理解。它有四种方式:实用的、理论的、审美的、信仰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五:一、追求善、真、美、信的目的不同。二、侧重于欲、知、情、意的心理因素不同。三、认识和思维的方式不同。四、实践的方式不同。五、存在的方式不同。实用的方式是母方式,是基础,其余的则是向三个不同维度的超越。人正是在与世界的相互掌握中生成并实现人的本质、本性、本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艺术有三个重要命题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又是精神生产。它必然由生产、产品、消费构成系统,以物化形式来体现,受到整个社会生产的制约;而对世界的掌握也要经自身的系统来完成。作为意识形态,艺术生产又必然与时代和阶级的命运相联系,其产品并非一般产品,而是表达人类共同意愿和情趣的完整的个性化世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是艺术真实地掌握世界和艺术生产得以繁荣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表现为从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到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在他为详细制定自己新哲学的观点而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把握属人存在,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它是对一切旧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由之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新视野、新境界和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思维有多种方式,文章也有多种体式,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笔者想就此谈点粗疏的看法。 (一)三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及三种类型的文章人类的思维千变万化,文章的具体样式千姿百态,但如果从反映世界和掌握世界的方式来说,主要有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相应的有理论文体,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三大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人类掌握世界的五种活动方式为轴线,通过对各种活动中人的情感的分析来透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阐述了人类情感掺杂于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并起着特有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要真正地还“真理”本质中的意蕴深远的人性内容以本来面目 ,就必须从根本上“超越”传统的真理观。实现这一超越的关键在于确立一种“合理性”的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主体性的、价值性的思维方式。其中最为核心的 ,是马克思为我们所确立并贯穿其学说始终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在“合理性”思维的视界之内 ,所谓真理 ,是指人类理性对其掌握对象世界的方式以及对人类自身从事的全部对象性活动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合理性本质所作出并给予的一种主体性承诺  相似文献   

16.
论艺术地掌握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地掌握世界与科学理论地掌握世界是两种不同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它们的不同不仅表现在所运用的手段上,而且也表现在掌握世界的结果上.科学的结论是关于对象的科学性,而艺术的结论是关于对象的艺术性,不论对象是一般的存在物还是艺术品.对于艺术品的艺术性只能运用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才能真正把握到.运用科学理论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即使是面对艺术品所得到的结论,也只能是科学性而非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引发了许多问题的讨论,即: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18.
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共时态关系基于“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前提。科学与宗教,就是人类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的”或“宗教的”——来把握世界、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理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文化样式,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理解这种关系,既需要以主流文化样式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来衡量,也需要各种文化样式之间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的相互渗透和评价。一定时期科学的世界图号与宗教的世界图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科学与宗教在特定时期的相互关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宗教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作用;科学的价值规范与宗教的价值规范相互评价,反映出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提出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内涵的看法,决定着对其他掌握方式的实质、特征的理解,成为关于掌握世界的方式问题争论的核心和“焦点”.各种异读歧见均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在内涵的理解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原因主要在于知识结构的欠缺和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宗教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是“必然王国”里颠倒了的“人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一种需要。只有清醒地认识宗教的上述特点 ,才能正确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