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清楚楚一条线,模模糊糊一大片”是许多语文教师对比数学教学和语文教学的戏言。虽然这种认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就阅读教学来说,的确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平。所以。应该允许学生适当地存有疑点,允许学生有“模糊”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清清楚楚一条线,模模糊糊一大片”是许多语文教师对比数学教学和语文教学时的戏言。虽然这种认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就阅读教学来说,的确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平。所以应该允许学生适当地存有疑点,允许学生有“模糊”认识。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的“模糊现象”是指由于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学科理论的局限性与学科传统习惯上理解的偏差,学生对某些知识内容产生许多不可预期的歧义,这些歧义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后便形成一种复杂的“模糊现象”。中学化学中的“模糊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辩证地认识“模糊现象”?怎样把造成“模糊现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材?很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古典小说单元教学时,笔者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关于中国四大名著的了解几乎全都来源于电视剧或电影。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抓好读书这个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语言文字, 理解思想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一、试读课文,提出疑难,明确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发展和创新的基石。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鼓励、要提倡、要引导。  相似文献   

7.
模糊"的概念和理论最早由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于1965年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模糊集》的文章中提出。文章指出,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明确的规定界限。由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抽象思维都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模糊性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的自然语言中。模糊理论给我们一个启示: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在"模糊"的理解中,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达到创造性思维的境界。一、探幽索隐,激发学生的模糊意蕴学生学习语文是通过每篇课文的字词句段来理解作者意图和…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担任省优课评委,听了各地的优质课,感受到阅读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改”思想已经进入课堂,同时也发现一些“越位”现象。  相似文献   

9.
孔建 《现代语文》2011,(11):107-108
在新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着种种教学不到位的现象,即“抽条”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阅读教学背景、文本特点、文本内涵和朗读等方面剖析了种种“抽条”现象,以引起语文教师自身的反思,并呼吁大家警惕阅读教学中的“抽条”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实现自我发展,彰显独特个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展开对话,这是实际阅读教学中困扰着一线教师的难题。我个人觉得,破解这一难题的利刃是“问题”。阅读教学只有围绕一些能形成问题情境的“问题”展开交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才能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从功利的角度说,我们对阅读教学的考查,也正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以后,“对话”已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教学形态。从教学现状看,无论是某些名师的观摩课,还是一般教师的平时教学,师生对话明显过多,学生与文本对话明显不足。师生对话的基础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应该围绕什么展开?这些都是实质性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萦绕在校园上空的琅琅书声很少听到了,年级越高,书声越少,“书声琅琅”似乎成了小学低年级的专利。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入的一个误区。每一堂语文课,总是由教师在那里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时代背景,解释生字新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写作特色等,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生怕哪一点没有讲到,学生考试时吃亏。这样一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事倍功半。改革传统教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展开对话,这是实际阅读教学中困扰着一线教师的难题。我个人觉得,破解这一难题的利刃是“问题”。阅读教学只有围绕一些能形成问题情境的“问题”展开交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才能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得法的"读"?感知阶段,注重通读;深入阶段,择点选读;领悟阶段,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 ,萦绕在校园上空的琅琅书声很少听到了 ,年级越高 ,书声越少 ,“书声琅琅”似乎成了小学低年级的专利。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 ,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入的一个误区。每一堂语文课 ,总是由教师在那里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时代背景 ,解释生字新词 ,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写作特色等 ,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生怕哪一点没有讲到 ,学生考试时吃亏。这样一来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索然无味。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事倍功半。改革传统教学是当务之急。当今的阅读创新教学 ,应该重视学生的“读书” ,把时间还给学生 ,要求…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范及在此过程中所进行的种种训练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这里,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字、词、句、篇、点等要素的组织、运行,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直接特征,但不是仅有的表征;它还伴有兴趣、情感、经验等非言语因素的参与,因而是一种成分比较复杂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重在读。引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轻声读,朗读等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执教者要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引读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课文,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