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题 :向试管中加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2 .4g ,加热使氯酸钾完全分解。当冷却到t℃时 ,向试管中加入 10 .0gH2 O ,充分振荡后 ,有 5 .0g固体未溶解。再加 5 .0g水 ,充分振荡后 ,仍有 3.3g固体未溶解。通过计算求出 3.3g固体未溶物的组成。分析 :氯酸钾加热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应是KCl和作为催化剂的MnO2的混合物。将此混合物溶于 10 .0克水有 5 .0g固体未溶 ,再加 5 .0g水后仍有固体未溶物 3.3g。由此可知加 10 .0g水后得到的是KCl的饱和溶液 ,后来再加 5 .0g水溶解的KCl的质量为…  相似文献   

2.
题目:取20克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加热到恒重量,在一定温度下,将残留物加入10克水中,有7.9克固体未溶解,再加入5克水,仍有5.3克固体未溶解。则原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克。 A.14.7 B.6.9 C.12.1 D.17.6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我向学生提问:本题辐射到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学生积极思考,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 (1)催化剂的概念及特征(特别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特征); (2)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附加题: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25g,加热至恒重.在一定温度下,将残留的固体加入12g水中,有12g固体未溶,再加入5g水,仍有10g固体未溶.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求原混合物中可能含有KClO3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多题一解是指对众多看似不同的同一类习题采用相同的方法解题.通过这类习题的练习可训练学生的聚敛思维,提高归纳能力,掌握解题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例1 将15.5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7g.求: (1)可制得氧气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多少克?(3)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分别为多少克? 例2 把20 g氧化铜放入试管中通入氢气后加热, 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试管中残余固体物质为 18.4g.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为多少克? 例3 现有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4 g,通入足量干燥氢气并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质的过程 .在无机物的提纯过程中 ,最好先用加热、溶解等措施分离 ,然后加入试剂将杂质转化为与要提纯的物质或气体、沉淀等易分离的物质 .在整个分离过程中 ,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有机物的分离 ,最好先用分液、蒸馏、洗涤、渗析等方法 .对于具体物质的提纯应根据物质及含杂质的性质选用具体适宜的方法 .1 过滤法分离液体和不溶性固体物质用过滤法 .例 如何分离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分解的产物 ?方法 :将产物溶于水 ,经过过滤把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分离 .2 蒸馏法据液体沸点高低不同 (相差大于…  相似文献   

6.
水下燃烧     
取一只100ml的刻度量筒,加入近满的蒸馏水,取10克氯酸钾固体,沿搅棒慢慢加入,使其  相似文献   

7.
一、分离混合物的方法1.物理方法.分离溶解性不同的固体的混合物(一种难溶于水,一种易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操作过程:溶解→过滤→蒸发.即先将混合物溶解于水,过滤,在滤纸上收集到难溶于水的物质,然后蒸发滤液,使易溶性物质结晶  相似文献   

8.
1986年连云港中专招生化学试卷A卷有这样一道题目:“把7.2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放在试管里加热,直到氯酸钾分解完为止,制得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5升,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各是多少克?(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批卷中发现全县只  相似文献   

9.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元素化合物、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融于一体。一道化学计算题,往往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如果同学们深入研究,利用初中数字中所学的比例性质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多种解法与最佳解法互相吻合。下面举一例说明:例题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克装入大试管,加热制取氧气,当反应不再发生,冷却、称重,得10.7克固体残留物。试计算混合物中氨酸钾的质量。分析反应前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总质量为15.5克,由反应后的10.7克残留物是氯化钾与二氧化锰的总质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在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经常见到有关质量变化问题的计算题,这类题可分为两种,现帮同学们分析这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一、反应前后若是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求解较简便。例1 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16克装入试管,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固体11.2克。试计算:  相似文献   

11.
"物质溶解放热"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课题1"溶解时的放热现象"中的实验.教材的做法是:先用温度计测出水的初温,然后取出温度计.加入NaOH固体,用温度计再测出混合物的温度.结果读数增加,从而说明溶解过程是放热的.当教师演示本实验给学生看时.只有坐在前面的几个学生可以看到,可见度低,且趣味性不强.如按下面方法进行改进,则既可以提高可见度,又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刘萍 《化学教学》2000,(2):39-39
下面是一道 96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 .某固态混和物中含有m克KNO3和若干不溶于水的杂质 ,将它加入n克水中 ,在 1 0℃、40℃、75℃时观察 ,充分溶解后的结果如下 :温度 (℃ ) 1 0 4 0 75未溶固体 (克 ) 2 61 1 7582  通过计算回答 :(1 )m、n的值为多少 ?(2 ) 75℃时所得溶液是否饱和 ?(3 )若要n克水恰好溶解m克KNO3即饱和则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度 ?[分析 ]通过表格及下图KNO3溶解度曲线的数据结合起来分析 ,可以肯定在 1 0℃、40℃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这样较容易求出n的值 .但是此题的关键是怎样求出S75℃ 的值 ,从而判断75…  相似文献   

13.
(烟台)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只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液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稀溶液是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在一瓶峭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峭酸钾晶体,则(). (A)晶体质量减少 (B)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晶体质量不变 (D)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3.分离下列混合物,可采用溶解、过滤法的是(). (A)KNO:和NaCI的混合物 (B)CuO和C的混合物 (C)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D)KCI与MnO。的混合物 4.已知KNO:在20C时的溶解度是31.6克,在该温度下将20克KNO3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考化学压轴题貌似“风平浪静”,实则“暗礁”四伏,稍不注意就有“触礁”的危险。例1.(1993年全国高考题)硫酸银的溶解度较小,25℃时,每100克水仅溶解0.836克。(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克硫酸银固体,加200克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毫升,  相似文献   

16.
一、物质提纯与分离的一般方法1.过滤法用于液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或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如除去水中的泥沙;分离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固体混合物中的MnO,和KC等。2结晶法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差异较大的几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如NaCI和KNO。的分离等。3.溶解法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溶解而除去。如除去银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可加入适量的盐酸,使铁与盐酸反应而溶解,然后经过滤而除去。4转纯法将杂质转变为被提纯的物质。如除去CO。中少量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Ct1O,使CO转化为CO。。Ct1O+CO=Cll+CO…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一个重要的实验 .掌握好它将 1为以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要重点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个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采用加热固体法来制取 .其药品有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则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其反应如下 :氯酸钾 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氧气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二种方法1 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 ;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 验满和检验方法( 1 )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如…  相似文献   

18.
<正>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易错指数:2.易错点辨析:(1)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2)特别提醒:氧化钙固体加入水也会放热,但它不是溶于水放热,而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溶于水放热。  相似文献   

19.
涉及多个化学反应的综合计算题,只按部就班地解题,往往速度慢,且易出错;若淡化反应过程,注重反应实质去思考问题.则可化繁为简,出奇制胜. 题目由某物质R和Na2SO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11.65克,经试验,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滤液呈碱性.加入稀盐酸中和滤液,当加入146克5%的盐酸时溶液恰好呈中性.求混合物中R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固体物质未完全溶解型例120“C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ZOC时将20克食盐放入SO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70%(B)30%(C)286%(D)265%解析因20克/50克>36克/100克,说明20克食盐不能完全溶解在50克水中。由溶解度概念知,ZO℃时50克水最多能溶解18克食盐,所以该溶液中港质的质量分数为解,溶液一定是饱和的,也可根据溶解度求得溶二、所加物质与水反应型例2将8克SO。溶于92克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某物质(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I与水反应所得的溶液中,该物质不是溶液中精溶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