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英国美学家克乃夫·贝尔先生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的理论前提,即"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儿价值也没有"。这是我们进行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克乃夫·贝尔先生针对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即"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  相似文献   

2.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结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创作的实践提出并论证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论点.文章通过印象派对光、色彩和构图的新理解,具体分析印象派来使这一理论得到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学》八六年第三期刊登了李国涛同志的文章《小说里的“有意味的形式”》,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似乎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故此不揣冒昧,写了拙文,以述管窥之见,求教于批评界。要谈小说里的“有意味的形式”,首先应当搞清楚克莱夫·贝尔的这一命题真正含义是什么。李国涛同志的文章中对此作了一些解释,他的理解大致是不错的。但是我想指出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绘画领域,简化不是简单化,而是绘画利用自身的语言——线条、色彩,在平面内用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因简化律形成的平面、色彩、线条及彼此间关系形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即张力结构,主体视知觉能在此简化形式中感受到的再造艺术空间和线条色彩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一、关系的简化简化不是简单化,简单指事物相比之下量的减少和质  相似文献   

5.
“有意味的形式”作为 2 0世纪西方现代绘画的主要美学理论之一 ,其重要的论证依据是后印象派绘画 ,而后印象派绘画无论在作品的“形式”和“意味”方面都具有探讨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魏美娟 《甘肃教育》2022,(21):55-59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美学理论,经典文学文本中存在的“有意味的形式”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它不仅是解读文本的语言密码,还能激起一种强有力的审美情感。文章以这一理论为基础,重点探析《蒹葭》中存在的“有意味的形式”,再探讨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思考,以期教师能带领学生通过鉴赏文本中“有意味的形式”,从而走进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诗意人生,树立健康的言语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庞明启 《天中学刊》2023,(2):91-101
在宋诗当中,年龄数词不仅高频次入诗,还会在同一首诗中被反复使用,或者在标题、首尾等醒目位置使用,从而使得年龄因素深度参与诗歌的命题立意与布局谋篇,并为整首诗的艺术效果增色。宋代“年龄诗”源于汉乐府,受到汉魏六朝与唐代诗歌的影响,其中白居易诗歌的影响尤为显著。在艺术效果上,年龄数词的组合能使诗歌具有古意;年龄数词比时间意象更为质实,更有现实意味与区分度;实际人生轨迹与年龄文化规约的错位与合辙皆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8.
前一阶段,我执教《古诗二首》一课,教材选取的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陶渊明的《饮酒》两首诗。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的教学意图主要是想通过比较法,以诵读与想象为突破口,从内容到形式对两首古诗进行品味、欣赏,让学生掌握景与情之间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对艺术本质的探究是艺术理论上难有定论的问题,许多理论家采用心理学的、人类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文化学的、语言学的等学科或交叉综合的研究方法,来探讨艺术的本质。本论文试从人类文化系统和艺术自身系统的两个视角出发,论证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一、简述艺术本质 就艺术本质来说有四种观点:1.模仿说;2.理念说;3.表现说;4.形式说。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理念说的中心意思是在现实世界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底是用形象来显现那种“绝对精神”;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观、心灵活动和本能欲望的表现;形式说则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11.
"有意味的形式"的术语最早来源于英国哲学家克莱夫·贝尔,是指一种能激起读者的审美情感的线条、色彩的有机组合。《沉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霍普特曼的戏剧作品。《沉钟》的人物美、环境美和对话美呈现出超功利的"形式美"。戏剧中的爱情与事业的悲剧实质、象征的社会典型以及生命性体现了浓厚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在生理学、视觉实践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粉红色具有别样的意味,可以解读出隐藏更深的符号信息。作为男权话语的载体,粉红色增强了视觉信息交流中的敏感性和微妙感。  相似文献   

13.
一、简述艺术本质 就艺术本质来说有四种观点:1.模仿说;2.理念说;3.表现说;4.形式说。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理念说的中心意思是在现实世界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底是用形象来显现那种“绝对精神”;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观、心灵活动和本能欲望的表现;形式说则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15.
孙小燕 《语文天地》2012,(20):13-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语文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情感和审美教育为主的文学作品教学改革,已经提上日程。如何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提高文学作品的教学效能和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依据接受美学的有关理论,笔者提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要  相似文献   

16.
六朝书画"风骨论"是在魏晋以来强调文学、艺术作为作家"情性"的外化并因此可以成为其生命价值的体现的文化环境中得以确立的。在这一时期,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加强,对于书画、文学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功用价值方面,"风神骨气"被移用到书画评论领域而成为了人们对于书画创作的一般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审美形式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相反,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本从分析其对“审美形式”一词的特殊规定性入手,探讨马尔库塞对学艺术的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观点,并试图纠正学界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8.
从人的社会性来看“形式”和“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莱夫·贝尔将“有意味的形式”中的“意味”界定为“神秘意味”,并不能视为贬义色彩上的神秘主义。因为不但人的存在需要神圣之维,而且审美也需要这一维度。贝尔的神秘主义的贡献就在于,他始终强调这一维度,并坚持真正的审美情感必然包含着对“纯粹形式”中的“神秘意味”的领会。也许正是贝尔所强调的东西,构成了人的审美和动物“审美”的一个区别。  相似文献   

19.
“审美形式”是马尔库塞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他的整个美学思想都是围绕着审美形式而展开的。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二分法,把审美形式提到本体论的高度,他对审美形式的界定、审美形式功能的阐述以及对艺术独特本质的界定都具有跨时代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学艺术应追求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了解“有意味的形式”的内涵,有助于理解教学当中追求“有意味”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理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意味”的教学情境创设和“有意味”的合作学习、探究教学、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