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阿尔都塞对唯物辩证法的解构就是其思想建构的过程。他的这一解构思路表现在:(1)"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支柱。他认为马克思抛弃了"否定之否定"之后建立了历史科学;(2)"量转化为质"实际上是"质"与"质"之间的转化,即不同的结构之间的转变。黑格尔因为缺乏结构的概念才认为量的积累引发了质的"飞跃";(3)他的多元决定的矛盾理论使"对立面的同一"与黑格尔的矛盾理论相脱钩。这一操作的实质是在一个主导结构之下恢复了多元异质因素的活力,并催生了取代传统矛盾概念的"对抗"理论。阿尔都塞在取消辩证法之后创造了一种立足于"独特性"的新的唯物辩证法——"趋势辩证法"。"趋势辩证法"将独特的个体的自由作为出发点和目的,并为从现实形势出发建构保证人的自由的新的政治形式进行了理论配置。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后现代哲学中,反辩证法问题是一个极为突出的方面。西方后现代哲学的思想先驱尼采、阿多尔诺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德勒兹、德里达、福科、利奥塔、博德里拉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反辩证法的思想。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百般花样,之所以始终未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学派,其主要根源就在于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同反辩证法的立场紧密相联的;而西方后现代哲学的这种激进反辩证法倾向的大量出现,与辩证法科学在历史实践中的错误理解与应用导致严重历史悲剧或震荡有直接关系;不可否认,西方后现代哲学的反辩证法的多种思想中也包含着不少有助于进一步发展辩证法科学的要素或材料。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庐隐、冯沅君、冰心谋求从不同侧面建构女性新的历史,却未能对传统加以彻底解构;张爱玲彻底解构了女性历史,却未能在新的起点上有所建构;丁玲对女性历史既有所解构又有所建构,因而对女权主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拉孔布·吕西安》是一部反映法国二战占领时期的电影,它通过反英雄叙事,解构宏大叙事和消解二元对立的手法,表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中人的盲目性和矛盾性以及历史和政治背景本身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该电影不表明政治立场,也不做道德评判,既体现了后现代语境中对"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追求,又表现了莫迪亚诺和马勒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相似文献   

5.
青年卢卡奇以总体性思想为核心原则,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集中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从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三重向度展开总体性思想,其意蕴在于廓清作为方法论本质的总体性与物化意识、作为认识论原则的总体性与阶级意识、作为本体论表征的总体性与实践哲学的演进逻辑。总体性作为历史辩证法的方法论本质,是被严格限定在历史范畴内的总体性,意在弥合历史主客体之间的同一趋势。以总体性为原则的认识论,其本质是关于历史领域的认知,蕴含着生成总体性的阶级意识的动力。卢卡奇以总体思维范式的转化重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形成了历史主客体统一的关系本体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作为其哲学认识论、方法论与本体论的高度统一,对其深入考察是呈现出卢卡奇青年时期较为完整的思想谱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解构、异化和辩证法是一组非常有活力的概念,它们蕴涵着否定,又预示着发展、变化,其内涵丰富,但特征又非常鲜明。解构是一种颠覆的力量,异化是主体自身否定自身的意义,而辩证法旨在指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方式。三者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7.
“解构”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的主要操作步骤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海德格尔试图以这种方法对西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剖析,真正提出“存在问题”,探究被形而上学所遮蔽的原初经验,对西方思想的命运进行追问。海德格尔早期所说的“解构”包含三条具有差异的进入哲学史的路径:作为解释学之途径的“人类学的解构”、作为基本存在论之任务的“存在论历史的解构”和作为存在论方法之环节的“现象学的解构”。对这三条路径进行了简略梳理,并指出了“解构”所具有的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和哲学史批判这三条思想向度。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科学解释学的解构之维表现在,以存在问题为线索,打破西方近代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科学教条或传统偏见,重新恢复科学与本体论的深刻关联,从而回归科学思想创造性的本源经验。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近代科学形成了经验主义与数学主义两大教条,并且最终造就了科学在人类文化中的独尊地位。解构两大科学教条就成为海德格尔科学解释学的重要任务。海德格尔解构经验主义科学教条的根本路径是:科学认识植根于形而上学和存在论。“回到古希腊去!”这是海德格尔透视西方现代科学的基本解释学原则。以数学的观点来看待一切科学,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公正。数学本质上以人生此在的生存为根基,数学(包括一切科学)植根在人类生存的解释学处境之中。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坚持了唯物论,还高扬了辩证法,是新的历史时期唯物辩证法的杰作。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本质关系辩证法;社会主义本质系统辩证法;社会主义本质过程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庐隐、冯沅君、冰心谋求从不同侧面建构女性新的历史,却未能对传统加以彻底解构;张爱玲彻底解构了女性历史,却未能在新的起点上有所建构;丁玲对女性历史既有所解构又有所建构,因而对女权主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译者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西方文化转向和解构主义的兴起,人们意识到译者的重要性,译者主体性的地位逐渐得到人们的共识。译者也只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翻译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创造出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韦努蒂在其文章"翻译,社区,乌托邦"中,主张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努力去建立一个社区,使该社区成为沟通两国语言文化的桥梁。但是十全十美的翻译又是乌托邦式的空想,翻译的目的是要表达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本文通过介绍劳伦斯·韦努蒂解构主义翻译策略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彰显这种差异。他批判英语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揭示翻译话语中的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此举旨在为翻译确立自身的地位,即翻译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莫詹坤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2):37-38,42
在狄金森的诗歌中,死亡、上帝和自然万物被赋予陌生化的意义,现代文学解构主义的运用深化了其诗歌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解构主义通过对翻译忠实原则的否定以及对译者和译作地位的重新定位,对传统翻译观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但解构只是手段,解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重新建构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思潮已经渗入翻译研究领域,并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质疑和挑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翻译理论进行彻底的思考。我们欣喜地看到解构主义给新世纪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迫切地认识到解构主义给翻译研究带来的生机与活力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意义”作为翻译理论的核心,这是由翻译的实质决定的。然而随着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要义被引入翻译研究,人们对文本“意义”的解读开始由“中心”走向“边缘化”。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体系受到其存在论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其存在论提供的世界之存在的整体性的逻辑结构,奠定了美和美学在人类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其存在论提供的辩证历史观对艺术史的确立、美的历史确立,以及考察艺术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艺术的命运这些重大问题、美学课题产生了奠基性的作用。这种影响说明,美学在其方法、体系、结论甚至理论形态各方面,都奠基于时代性的存在论之上。  相似文献   

18.
作者之死是解构主义文论的一个论题。对此人们讨论颇多,然而多局限于解构主义内部作具体分析。事实上,作者之死虽然是解构主义的论题,但是它的提出绝非偶然和突兀,它是近现代西方文论范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结构主义在揭示语言内部客观规律的同时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解构主义在否定文本终极意义的同时夸大了译者的主体性.所以,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地分析二者的显著特点,探索科学合理的建构理论.把"无限接近原著为前提的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复杂性研究已经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领域,教育理论研究也受到它的影响,复杂性思维方式视野中的教育本体论研究转向生活世界,教育本体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个体学习的自组织性、信息的复杂性、价值参与的复杂性、层次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