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看到一篇文章提及人们误读音乐的经历:偶然听到一首英文歌,是一个老男人,好象在说着自己的什么经历,用业已喑哑和苍老的喉咙,欲语还休却欲休还诉。当时,听歌的人想:这必是一个男人坎坷一生的自传。后来知道,这首歌名叫《卡萨布兰卡》,把歌词记下来,却不过是一首情诗。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谁都明白:要读很多书,要旅行很多地方。然而,我在十多年前却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别一种感受:读一本书,行万里路。读明白一本书,居然需要行万里路?是的。这是我的一个阅读经历,也是我的做学问的经历。我说的这一本书,就是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杰姆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一位杰出诗人、思想家,他人生美梦的实现,第一步是给总统读首诗,然后才得到上学的机会,并由此登上知识的阶梯,进入文学的殿堂。13岁时的我还没上学,那是1943年,叙利亚的第一个总统到我的家乡视察。当时我听说总统要来,就想写一首诗读给他听,引起他的注意。如果他问我要什么,我就说我要进学校。我写了一首诗,读给我父亲听。父亲听完笑了,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小孩子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朋友寄来的作品,其实只是一首现代诗,而不是歌词。有些朋友也曾问过:究竟诗和歌词有什么不同?怎么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歌词作者呢?要想写一首好的歌词,我个人认为第一时间就要分清这二者的区别。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5.
破碎的瞬间     
(一)又是一个人,又是在边听音乐边思考,又是在用这只手中的笔写着大段大段的文字。不过这次一直很喜欢读那些不同的文字,很多人的,安妮宝贝、韩寒……有些在瞬间就记住了,而有的看了就忘了,就和当初没有看过一样。有人说,那些是走不进灵魂的,也许吧!毕竟它们不同于音乐。不同的是我一个人在教室,这个有书香,有特殊宁静的地方。我在笔记本上写着文字,飞快地,同我的思绪一样,有点杂乱,却在寻找什么。学校广播站放着一首首歌曲,经典的、流行的、摇滚的、抒情的……一首接一首,充斥着我的耳膜。环顾四周,宽大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外面下着雨,那…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我读了《音乐楼里的故事》,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全书以爷爷、乐乐、聪聪三个人物来到音乐楼里欣赏音乐为线索,通过人物对话画面介绍、唐老鸭解说等生动的形式,把一首首深奥的中外音乐名曲展现在我面前,我一下子就被书中有趣的故事吸引了。我是一名学古筝的小女孩,因此对书里一个标题《渔舟唱晚——幅画》吸引了'当读到"音乐是一幅画"这句话时,我想:琴弹是音乐,怎么会是画呢?我弹琴的时候从来都是把音符弹完就可以了,怎么会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让幼儿欣赏一首欢快的乐曲。我预计幼儿能将欣赏的曲子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验快乐、高兴等情绪,于是,在欣赏一遍乐曲后,我问幼儿:“听完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想做哪些事情?”没想到源源说:“我听了音乐有点想睡觉。”这个答案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听了这么欢快的曲子怎么会有想睡觉的感觉呢?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就重复道:“哦,你听了想睡觉。”不料这引来了许多幼儿的模仿,这个说:“我听了音乐也很想睡觉。”那个说:“我现在就想睡觉了。”这时,为了避免尴尬,我赶紧打开录音机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跟着我做动作,转移幼儿的注意,转…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贫乏     
某日乘长途汽车,车厢里反反复复只放一首歌,于是一路上就只一个男声在憨憨地吼,起初不知唱些什么,几遍过去才断断续续听出些歌词,原来是首情歌,歌词直白而粗陋:“亲爱亲爱的老婆我要为你唱一首歌……”结尾处是高八度的大嗓门:“没有你我不能活,没有你我不能活!”最后是一声干吼:“老婆,我爱你!”整首歌就此戛然而止。一路听,一路想,这男孩倒也爱得瓷实,尽管有些傻傻的。记得上次乘长途车,反复播放的是一个酸酸的女声,歌词大约只那么几句:“好想,好想和你谈恋爱……”急切得如一只叫春的猫。  相似文献   

9.
稿源采珠     
浙江胡芳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歌词是通往音乐的另一条途径,在音乐主题中加入些简单、合拍的歌词,用歌唱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激发学习的兴趣,加深对音乐主题的体验与记忆。但是,在这儿教师还需要把握一个"度",因为歌词是把"双刃剑",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歌词上去,从而也会轻易错过音乐的其它要素。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的心里要清晰:要让学生听什么,要事先设想学生将会对作品有何反应。我想我们对此应该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既可以通过歌词这条通道让学生更容易直达音乐的最深处,发挥"乐"的有效  相似文献   

10.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生默读课文)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我吃药。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子。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生:我想多读几遍。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来学习。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自由组合自学)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生:我最喜欢第三小节…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教师是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我却想说:"教师的生命是一首优美的旋律,学生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从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我特别关注孩子的幸福成长,在与孩子们共同耕耘的天地里付出着,同时也感动着……我深知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爱是内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磁场     
我学生时代经历的两个现象,至今想起来真是值得好好思考一番。先说第一个现象。上个世纪70年代,我正读小学。那时男生女生之间基本上不说话,偶尔说句话也脸红。记得我读小学四年级开学时排座位,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大概想利用男女生互不搭话的特点,特地要求男女生同座以保证课堂的安静,但这件事做起来却让老师头疼得很一  相似文献   

13.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松浦亚弥     
亚弥终于推出夏天的单曲了,可喜可贺!“最先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节奏感好强!’虽然我向来更注重一首歌的歌词。在这首歌里,亲口提出分手的女生的心情让我感觉很难过——与其等自己真实的一面被人看穿,还不如保持美好形象,提前说分手——我想这种心情其实包括了一种不敢面对现实的怯懦。明明喜欢,却还是不得不说分手,这种  相似文献   

15.
杨奇斌 《少年月刊》2015,(Z2):18-21
一、音乐口哨班上转来了一个名叫梁高高的新同学,生性热情大方的米玉玉很快就和他结为好朋友。他们俩形影不离,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愿意和对方分享。这不,米玉玉一大早就找到梁高高说:"梁高高,你快帮我想想办法吧!"原来,前一段时间米玉玉接到邀(yao)请,要在一场音乐晚会上演唱三首歌,但她只顾着玩,直到晚会来临还没有把这三首歌词背下来。"我当是什么事呢!"梁高高说着,从床下取出一个装满口哨(shao)的箱子。  相似文献   

16.
我的四季     
一.自述写这首诗时一直在想,或许我就像这仙人掌一样.守望着,却又不知守望什么。于是.我便将这首诗当作我的自述了,同时,也是四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一、欣赏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师:同学们,听到这优美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片树林。生:听了音乐,我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生:我好像看见森林里有很多的动物。生:我知道这是一首西双版纳的歌曲,名字叫《月光下的凤尾竹》。生:这是一首傣族歌曲。(教师根据学生以上的回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说得非常正确。这的确是一首描写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们生活的一首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西双版纳--一块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评:用学生不太熟悉的…  相似文献   

18.
徐睿  周宸  邵靳 《地理教育》2020,(3):60-60
当他看到我的时候,眉开眼笑,眼里放着兴奋的光,就像个孩子。我真想对他说:“珍惜我吧,我可是百年檀香树,一小块就价值连城!”可他却看着我说:“嘿,终于找到了一棵造家具的好材料!”我大失所望。他不识得什么是“优材”,什么是“废材”。我被一个庸人发现了,想抵抗,想挣扎,想大声告诉他:“我是一棵真正的檀香树!”可是我说不了话,也无法挣扎,最终还是被砍倒,被装进汽车,在他的院子里被锯呀、刨呀、磨呀,身体的每个部分都纷纷扬扬地散发着清香,他却以一个喷嚏来回应。我万念俱灰,想落泪,却哭不出。  相似文献   

19.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一首凝练的诗,其实就是一幅精致的画。现在,老师特别想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画面上有什么。  相似文献   

20.
遐想     
华船  颜可馨 《儿童音乐》2008,(12):82-82
创作意图: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唱歌的女孩。在我看到这首歌词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首充满童趣、无限遐想的歌词,不正是表达了我们这些孩子天真好奇、无限向往的心情吗?我要为这首歌词配上一首好听的曲子,让这首歌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飞翔。(指导老师:公秀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