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当我知道一种语言时我知道什么?》一文的详细解读,阐释了达米尔的隐性知识意义理论:语言知识是隐性的、默会的,隐性知识指导言语实践,言语实践只是部分地体现了这一隐性知识。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了知道、掌握一种语言中的‘知道’意味着什么和语言何以成为语言这两个问题;最后总结了达米尔提出的语言意义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决定性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金鑫 《物理教师》2007,28(6):22-24
隐性知识是一种存在于个体、组织间的很难用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进行正式表述与交流的知识.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物理概念、方法、知识结构以及物理应用和技能的个体性、不可言传性,使得物理学习“隐性”的程度较大.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隐性知识来组织教学,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同时内化为新的隐性知识,使知识教学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3.
教师隐性知识就是知识创新的源泉,但是就目前来说,对教师隐性知识关注尚不够。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师,也就是人的因素,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是在知识管理组织机构环境下,发生在教师隐性知识拥有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活动。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对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与导师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什么要重视隐性知识 ?为什么导师制能够成功 ?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低 ,如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本文的焦点。文章从隐性知识的概念、特点、生成、获得来分析隐性知识的有关问题 ,分析导师制成功的本源在于它重视隐性知识生成、获得的机理。同时认为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低的根源在于隐性知识的生成、获得不足 ,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知识是一切知识之源,学生在自己隐性知识的基础上,默会的理解、吸收、深化显性知识同时达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如何生成、获得的,如何实现知识类型的转化,以及该如何创造条件便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定义、类型、特征、重要性,以及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结构,提出了在图书馆建设中,加快、加强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隐性知识与中职学生发展的关系,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流程,以及形成的辅助意识和集中意识、合法的边缘参与、叠加式等教学基本形式和以讲故事式、聊天式、观察式、合作伙伴式、案例引路式等为主的学习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学校隐性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德育是通过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互融合的形式进行的。显性德育早已被人们所重视,而对于隐性德育,人们还关注得不多、研究得不够。随着现代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入,隐性德育的问题已被提了出来。 一、隐性德育的概念   1隐性德育概念的界定   隐性德育是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   2隐性德育的结构   隐性德育要素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存在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双主互动”之中的要素,称主体性要素;另一类是存在于…  相似文献   

9.
论图书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涵义,探讨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模式及知识流程。互动模式为: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0.
任兴洲 《教书育人》2007,(11):63-65
一、隐性知识的概念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85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察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知识是人类社会文化积淀的精华,文章重点研究了时时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由于其内隐性特征一般不受重视,但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正确运用隐性知识,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一种形态, 源于经验和技能.发掘隐性知识,研究它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关系,加强对知识人才的管理,促进教改,对师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对学生的终身职业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文章主要指出了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中的五方面功能:在职业道德中的育人功能;在人才个性化管理中的激励作用;在课程设置中拉链对合作用;在教学目标设立中的拉伸拓展作用;在校企联合中的契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严厉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61+163-161
文章讨论了二语知识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两类知识的测量,认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输入和练习要保持平衡,才能保证成功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涌现出很多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但是多数此类研究模棱两可、水平低下。比如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很难与显性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区分、隐性知识外化的研究最终也很难说明外化出来的知识之源就是隐性知识而不是个人知识的显性部分。这类问题,究其原因是对隐性知识这个概念的盲信。本文首先介绍了波兰尼的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理论,并通过分析知识的性质、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区别批判了隐性知识理论。本文认为,知识必须是可以言说并且可以被检验的,否则就是意见。除了认知能力是知识的基础之外,其他能力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旧知识的临场组合应用,新能力并不意味着总有新的知识与其对应,因此说没有证据证明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即使假设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它也不能通过学徒制得到传递,因此教育学界并不需要隐性知识这个概念来阐明理论、解释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核心,把隐性知识显性化出来也是创造知识的重要环节。社会性软件的出现,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创造。在社会性软件构建的环境下,从社会认知心理、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和社会网络弱链接等三方面分析社会性软件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物理隐性知识根植于物理知识内部,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以理解能力为核心,并在行为和实践中显现出来的知识.它具有提高对物理显性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优化物理学习过程与方法、促进物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之功能.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显性知识隐性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彭惠玲 《文教资料》2009,(25):50-51
本文介绍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几对相关概念,通过与三种接口观点的比较,重点评析了动态交互观的几个主要方面,并指出动态交互观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关系的基础上,对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生物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隐性生物学知识显性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隐性知识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隐性知识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观点.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关注“行动实践”为核心的形象思维的知识学习过程,这不仅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利于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隐性知识视野中知识与学习的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探讨了由隐性知识理论引发的对知识结构、学习理论与实践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知识与学习的重构,以期为当前知识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全新的视角,促使隐性知识的研究更快地从理论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